關於雲,總有人「人云亦云」,所以,關於雲,也總是眾說紛「紜」。
解釋虛擬的雲,要遠遠比具體而形象的用戶端來得麻煩。 微軟最近推出很多基於雲的技術,譬如Office365,虛擬化 ;微軟的產品中,如MSN和作業系統中也增加了不少「雲」的的影子。 但把抽象的雲,向公眾解釋還是頗費一番精力。
現任微軟大中華區開發工具及平臺事業部(Developer Platform Evangelism, DPE)總經理謝恩偉,主要負責與軟體公司、開發人員以及高校合作。 他最近推廣雲計算時,開始用「雲效益」去打動聽眾——即雲經濟,通過證明「雲是有用的」讓IT從業者對雲產生興趣。
地球上總有一半伺服器是浪費的?
雲到底有哪些用途呢? 先從沒有雲帶來的浪費說起吧!
人們通常搭建網站所用的伺服器,有兩個大家熟知的常識:一個是,伺服器基本是24小時連續運轉;第二個是,夜間到清晨的八個小時,伺服器的訪問處於低谷,伺服器的利用效率極低。
我甚至得出這樣的結論:地球上總有一半的伺服器是浪費的。 因為,地球總有一半處於黑暗中,睡覺的人們使用電腦的頻率很低。 而且,我們的伺服器是為了應付業務的峰值,而不是應付平均值,大部分時間伺服器是在饑渴或者工作量不足的狀態下運行。 這正如,人們買了寶馬車,但大多時候它在城市里散步,而不是在高速公路上滿速狂奔。
謝恩偉舉出伺服器利用率變化的五種原因,除了上文提到的終端訪問時段的波動性,人們每日的行為習慣,還包括不同行業在不同季節的變化導致的資源配置變動。 另外,伺服器各種資源並不是匹配和協調的,CPU、匯流排、輸入輸出、存儲速度和頻寬並不總能完美協調:這正如大城市的交通,私家車原來越多,但城市的主幹道在某些時候卻不堪重負,乃至我們的北京,偶爾也會變成「首堵」。
IT運維和伺服器的浪費並非不可避免:一個足夠大的伺服器資源庫,如超過1000台伺服器,資源的利用率可以提升到90%。 譬如,當人們的把分佈在全球的伺服器資源進行統一調配,讓伺服器池成為「日不落的IT資源」的時候,處於黑夜的那部分伺服器資源就可以被充分利用。 這種龐大資源的調配能力同樣可以平衡因為季節、行業造成的資源緊缺和閒置。 而這種大量資源的處理和調配的能力就是——雲計算。
舉個更形象的例子,城市交通中最尖銳的矛盾不是我們的交通工具落後,而是大量私家車類的交通工具,在某一時段與有限的公路資源的矛盾。 所以,指望高檔汽車拯救城市交通正如緣木求魚。 最有效的方式是,大容量的交通方式——地鐵和軌道交通。 軌道交通也是日本和美國的發達城市解決城市交通問題最有效的途徑。
我問謝恩偉,如果地鐵是城市交通的雲計算解決方案,那微軟扮演的什麼角色? 他認為,微軟可能是地鐵車廂的提供者,或者是地鐵交通的管理方案提供者。 雲計算和所有的產業一樣,它要有價值,能帶來經濟效益,而規模化,統一調配IT資源無疑做到了這一點。
微軟雲計算的兩個案例
微軟的雲計算不乏鮮活的案例。 其中一個是解決瘦肉精等食品安全問題,這是微軟和成都市政府在雲計算領域合作的一個典型案例。
豬肉精鬧得大家都不敢吃瘦豬肉。 畢竟一頭生豬從生產到做成菜品,包括生產、養殖、屠宰、銷售、粗加工、製作、食用N個環節,一個環節出了紕漏就可能讓壞豬肉流入市場。 專家估計,監測1000萬頭豬IT基礎設施的投入,總成本600萬左右,相當於每頭豬均攤0.6元左右,豬肉安全的IT成本並不便宜。
成都政府的做法是,利用微軟私有雲解決方案,對每年流入成都的上千萬頭豬向做記錄。 為了檢測生豬走向,特別建立了一套「豬肉品質安全溯源監管系統」,讓絕大多數生豬通過綁定RFID溯源晶片擁有了唯一的「身份證號」。 通過不間斷地進行資訊收集、查詢和資料監管,保證豬肉生產流通安全。 這意味著,如果你吃了豬肉如果感覺不適,可以通過這套系統找到那頭吃了瘦肉精的豬。 由於採用了雲計算的方案,每頭豬的IT成本降低到0.27元,降低了一半成本。
另一個案例是關於動漫企業。 中國的網路遊戲發展領先于全球網游業,而最近兩年電影業、動漫產業發展速度也令人吃驚,所以動畫渲染的需求變得格外突出。 很多中小型的工作室,忙完了前期的建模工作,和動畫設計,但在後期動畫渲染時卻遇到了麻煩:渲染是動畫的最後一道環節也是成品環節必不可少,但卻需要高處理器電腦和伺服器;而如果貿然購買大規模的伺服器用於渲染, 對於初創企業顯然太過浪費。
據說,現在多家成都市文化創意領域的企業正欲購買3D場景即時渲染和動畫渲染服務。 在國內很多高新產業開發園區內也為孵化專案提供基於雲計算的動畫渲染服務,讓初創企業專注創意和設計,而不是在硬體上操心。 這其中不少採用的是微軟的雲計算方案。
雲計算是「數位特區」的標配
謝恩偉聊起國內很多城市的科技園區正在部署「雲計算」,以吸引更多IT和互聯網的高科技企業,各地的政府正讓這些城市變身為「數位特區」,帶動整個城市的經濟發展。 筆者認為數位特區的提法相當新穎,而對「數位特區」提供雲服務更是頗有幾分創意。
其實,中國的高科技互聯網企業已經形成了三個「資訊中心」即:以四大門戶、百度搜索為代表的北京中心;以阿裡巴巴淘寶為代表的杭州和網游雲集的上海構成的滬杭資訊中心;以騰訊和迅雷和網易為代表的深圳廣州資訊中心。 我認為,這三大資訊城市已經主導中國互聯網格局,而他們對於大規模處理資訊的需求遠遠超過中小型網站,對於雲計算的需求也更為迫切。
對於城市,我們經常的提法是經濟政治和文化中心,而我建議,對於大城市或者直轄市層面的「資訊中心」「資料中心」也將必不可少,而構建「資訊中心」「數位特區」的雲計算,更是這些城市需要關注的熱門技術, 也是推動高新城市的必不缺少的要素。 所以我更認為,雲計算將是未來「數位特區」「數位城市」這些資訊中心的標配。
雲計算是二十一世紀的汽車革命
至於雲計算的前景,有人還在迷茫,有企業還很困惑。 謝恩偉對此卻充滿信心,他舉了汽車發展作為例子:汽車在二十世紀初被稱為「不用馬拉的馬車」,那時連早期的汽車先驅都沒有認識到汽車對於後世的影響,他們甚至認為,由於成本過高、缺乏合格的司機,汽車的數量絕對不會超過100萬輛, 更不會普及。 而事實上,現在汽車的數量已經超過了6億,汽車也對全球過去的一百年帶來了深遠的影響。
謝恩偉認為,現在人們對於雲計算的困惑與一百年前對於汽車的困惑一樣,但這不會影響雲計算和汽車技術一樣,成為一場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