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計算的浪潮正在席捲全世界,互聯網行業的格局也隨之發生了變化,傳統的規則受到了衝擊甚至顛覆。 拿雲時代CSO檀林先生在接受速途網採訪時表示,國內的雲計算產業鏈不完整,生態環境缺失,中小企業缺乏資金的支援,中國需要更自由開放的雲計算開發環境。
當被問及中國與歐美國家在雲計算方面的差距時,檀林有著很清醒的認識,「中外對雲計算的出發點不同,國外的目的是通過雲計算降低IT成本,所以他們用一些新的虛擬化技術,先進的服務和形態;國內認為雲計算是提升產業結構, 進行下一輪的製造業經濟向現代化經濟轉型的一個契機。 國內目前遇到的最大問題是創業環境沒有形成,應用比較欠缺,缺少雲計算創業企業,而創新恰恰是來自于創業型企業的。 」
據瞭解,國外iaas平臺已經開始整合,企業之間開始頻繁的合併收購,可以說已經步入了正軌。 與國外相比,國內缺乏上游核心技術始終是個硬傷,如果不加以重視,則很可能導致國內開發出大量的應用,卻因為沒有上層的技術而變成為大型的跨國企業打工的局面。 除此之外,檀林還對國內的雲計算環境表示了一定程度的擔憂,「國內的產業鏈不完整,生態環境缺失,中小企業缺乏資金的支援,也就缺少創新的動力。 」檀林認為,中國需要更自由開放的雲計算開發環境。
雲計算對中國而言已經不僅僅是一場技術革新,甚至很大程度上是改變了傳統的經濟結構,國家政府把雲計算當作一次經濟轉型的拐點。 檀林對這此深表認同,「雲計算會對第二次經濟轉型提供很好的機會,現在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要保證經濟發展速度,再依靠製造、房地產之類粗放型的經濟模式是不行的,進入科技型經濟模式是大勢所趨, 而雲計算在其中扮演著提高各行業生產力的重要角色。
中國的雲計算在如火如荼的發展,但是發展方向也出現了傾斜,國內目前主要把精力放到構建私有雲上,而公有雲的建設卻比較緩慢,對於這一問題,檀林給出了自己的看法,「首先中國的互聯互通做的不夠好, 另外我認為最主要的問題是頻寬成本太高,有資料顯示中國的頻寬成本是韓國的28倍。 國外資料中心最大的成本是能耗,而中國是頻寬成本。 頻寬成本和互通性問題不解決的話,中國的公共雲無法取得發展。 」
雲計算到底會給企業帶來什麼樣的變化,對於這個問題檀林認為,「雲計算還處在重概念,輕成果的階段。 」中國IT整體應用水準雖然暫時不如歐美國家,但是中小企業已經開始重視資訊化,大企業的IT投入比重也在增加。 檀林透露,有資料表明中國500強企業在IT上投入的預算占整個行業的56%;但是這些大企業依然停留在虛擬化應用上,核心技術並沒有能部署在雲計算上。 「現在部署在雲計算上主要是OA、HR等等相對次要的應用,企業對IT的認知程度很弱,大環境還是不理想。 」
雖然中國的雲計算發展存在著種種問題,但其前景還是充滿了光明的。 「拿雲時代的口號是融合天下智成就企業雲,應用方面中國潛力很大,創新點很多,未來5年內我們計畫引進30家雲計算物聯網公司,用來加強國內基礎研發薄弱的問題。 我們會以這30家作為種子,把創新的基因傳播給國內更多的公司,縮短中國與國外公司在創新和技術研發上的差距。 」檀林對拿雲時代的商業理念充滿了信心,現在社會開始重視公共開發平臺,個人開發環境在改善。 但是並沒有一個針對行業的企業級開發平臺,我們要做的就是構建一個這樣的平臺,選擇適合的行業來進行深度挖掘和開發。
檀林簡介:檀林具有加拿大渥太華大學生物化學和生化工程雙學士學位,以及長江商學院EMBA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曾任美國CA公司大中國區總經理、美國甲骨文(Oracle)公司大中國區管道銷售總監等要職。 現任拿雲時代執行董事和首席戰略官。 (陳飛)
(責任編輯:蒙遺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