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好萊塢101位當紅女星豔照的流出,蘋果手機icloud雲端系統備受詬病,豔照門事件折射出了雲存儲領域所面臨安全問題。 據EnfoDesk易觀智庫《2014年3月中國個人雲存儲市場使用者數(網頁版)》資料顯示,國內個人雲存儲使用者數(網頁版)已超過3.51億人。 雲存儲已經經歷了從容量攀比、重視使用者體驗,再到規模應用的時代,而今安全問題擺在眼前,因此,在雲存儲應用大爆發時刻,如何確保個人隱私不洩露成為雲存儲運營的關鍵。
雲存儲陷入安全風波
「雲」是指在大型共用的伺服器上存儲資料。 通過雲存儲服務,使用者可以在任何有互聯網連接的地方,通過個人電腦、智慧手機等終端在雲端存入或讀取照片、視頻、文本等檔。 由於其空間不受限制、可供多平臺訪問等優勢,愈發受到個人和企業使用者的青睞。 近年來,各大互聯網服務商和行動裝置廠商紛紛推出雲存儲服務以增強使用者粘性,隨之而來的是使用者資訊安全面臨新的挑戰,重大敏感資訊洩露事件時有發生,近日美國多位女星存儲于iCloud的大量「豔照」被曝,再度引發群體焦慮。 有消息稱,如果蘋果使用者開啟「icloud照片流」功能,所拍照片就會自動上傳至雲端伺服器,一旦伺服器被攻克,或使用者的手機帳戶密碼洩露,那麼手機中的照片就暴露了。
實際上,除了蘋果icloud外,小米手機雲相冊、360雲盤、QQ空間、朋友圈以及幾乎所有的即時聊天工具,其網路存儲的原理都與icloud相似,即儲存在雲端伺服器中。 業內人士表示,如果這些伺服器被攻克或使用者密碼洩露,都可能導致資訊洩露。
雲存儲的高容量、低成本式的「便捷」模式讓人們對其依賴度越來越高。 大資料時代帶來的便利感麻醉了人們的安全神經。 而一直缺少重大的隱私洩露事件浮出水面,讓人們的將雲端假想成絕對安全的環境。 如今,「好萊塢豔照門」事件揭出蘋果iCloud雲端不夠安全,更是反映出整個雲存儲領域存在安全隱患。
雲存儲市場爭奪激烈
隨著資訊技術的普及應用,不管是企業還是個人每天都產生大量資料,日積月累後形成海量資料,資料量之大已經超出電腦硬碟及光碟能夠方便存儲的極限,當雲存儲這個概念一經提出,伴隨著雲服務相關詞彙媒體曝光率驟增, 依附于雲存儲技術的網盤市場成了各路廠商爭相搶佔的「香餑餑」。
資料顯示,雲存儲是一種新興資訊存儲方案,使用者可以通過移動終端,例如智慧手機、平板電腦等,隨時隨地將拍攝的照片和視頻通過雲存儲傳輸到網盤中,在其他有網路的地方,通過頁面或是電腦用戶端就能非常便捷地取回照片。 在目前的國內市場,絕大部分網盤還是針對個人使用者市場。 據業內人士表示,參與這場大戰比較知名的國內企業有百度雲、新浪微盤、華為網盤、金山快盤、115網盤和360雲盤等,國外公司出品的有微軟SkyDrive、蘋果iCloud,最近亞馬遜也剛剛上線了一個叫做「 CloudDriver」的網盤產品。
對此,有專家預測,未來五年內會有7成的線民使用個人雲,因此各大企業和廠商開始加大對網盤市場的投入也是合乎情理。 目前,各巨頭們都還只是在積累更大的使用者技術,為今後吸引增值應用和客戶廣告進行前期準備。
安全短板亟待解決
從雲存儲的運作模式來看,使用者們上傳的資料並不能全部都可以密文保存,對於未加密的這部分檔,管理員可以從服務端的平臺中直接查看和刪除。 一旦發生管理員違反職業操守的情況,就有可能造成嚴重的後果。 此外,如果使用者的移動終端或用戶端使用者名和密碼洩露或被非法竊取,伺服器上使用者的隱私資料安全將難以保證。 這意味著,使用者上傳到雲上的資料資訊越多、個人隱私越多,資訊安全隱患就越大。
實際上,雲存儲行業發展迅速,但關於個人隱私安全保護還沒有統一的行業監管標準,商家更多關注的是佔領市場,圈地建實驗室。
在商業利益的驅使下,雲存儲廠商資源分享與產品推廣,卻忽視了最為基本的安全問題,再好的安全保障和使用者體驗,如果不能夠保障使用者隱私的安全性,那使用者對產品的感官必將大打折扣。 對於絕大多數的使用者來說,他們並不希望自己的雲存儲變成公共資源平臺,更不希望自己的隱私成為大眾新聞,所以雲存儲的供應商要不遺餘力地在自己的產品安全性上做好工作。 對於使用者而言,在使用網盤上傳資料時,也應考慮服務商的綜合實力,必要時加以軟體雙重保護,如果是非常重要或是絕密的檔,不能完全依靠雲進行備份,以免服務商停止運營後資料丟失。
儘管雲存儲安全問題嚴重,專家仍對雲存儲的未來表示樂觀,使用者對雲存儲是否安全的擔憂會隨著技術的進步逐漸消解。 隨著多屏時代的到來,所有電子產品都有可能變成雲的終端,個人雲服務將打破這種局限,真正實現不同設備之間的內容訪問和共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