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年初在智慧電視上爆發後,國產電視又齊齊瞄上了雲電視。 海爾、TCL、創維、長虹等國內彩電企業在近一月內相繼推出雲電視。 一時之間國內彩電雲霧繚繞,輕易就踏入了雲端。
隨著更多功能性技術的運用,電視在逐漸完成從單一功能的「特長型」到「聽說讀寫」各項俱全的「全能型」過渡,而智慧概念的提出,則無疑是將這種過渡推至了高潮。 國產電視在智慧電視方面投入的巨大熱情讓智慧電視在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7762.html">國內市場取得了空前的關注。 忽略掉終端市場的實際表現,智慧電視的確讓電視企業和電視行業一起熱血沸騰。 對於國內電視企業來說,有這樣一個完美的契機,對其追趕與外資電視之間的差距很有好處。 事實也證明,憑藉著對智慧電視的全力推進,國產電視在今年上半年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 這種階段性勝利無疑刺激了國產電視企業,雲電視在這個時候出現,可謂是天時地利人和。
總結一下目前國產電視推出的雲電視,大概可以用幾句話概括:使用雲技術,將電視內容重新進行定位、改革、升級;實現電視與其他個人多媒體終端的連接,從而將個人娛樂連成一片網路。 雲電視相較于智慧電視而言,內容更豐富、操作更簡潔、更具實用性。 這就是電視企業對雲電視定義的最簡單釋義。 從該釋義中可以看到,所謂雲電視,就是擁有更多升級程式、可以看更多內容的升級版智慧電視。
值得注意的是,在國產電視企業大肆運用雲技術前,雲技術作為一種先進的資料計算技術已經在電腦、通訊等領域取得了不錯的反響。 此番被廣泛的運用到國產電視中,一方面是國產電視對於市場份額和行業引領者地位的極度渴望;另一方面也得益于雲技術本身的優勢。
雲電視被接連推出之後,業內聲音出現一邊倒現象:輿論一致認為,國產電視還是應該離雲遠一點,這也幾乎複製了國產電視在年初紮堆智慧電視時的情景。 從互聯網電視到智慧電視,再到如今的雲電視,國產電視企業在將電視一點一點的進行IT化。 縱觀目前推出的新品雲電視,無一不是以其豐富的網路內容、網路程式、線上遊戲、影音等作為宣傳訴求點,而電視本身的畫面等品質已經被無限邊緣化。 可以看到,在對電視技術進行所謂升級的同時,電視企業也將一些最基本的東西遺忘了。 而將如此多原本只屬於電腦的功能加入到電視中去,真的能帶來國產電視的復興嗎? 其實不然。
空中樓閣式的雲電視隨時存在倒塌危險
首先,技術空缺成隱憂。 電視進入到液晶時代後,國產電視在與外資電視的對抗中就一直處於下風。 對核心技術掌握的匱乏程度決定了國產電視一直以來的弱勢,其中佔據高成本的電視螢幕讓國產電視在成本問題上吃了不少悶虧。 在電視價格越來越低的情況下,解決不了成本問題的國產電視在外資電視的價格打壓下,的確過的不舒心。 也正是這種持續數年之久的遭遇讓國產電視有了對成功的空前渴求。 而國產電視在解決此遭遇的手段上沒有選擇直接從基本的技術上實現超越,而是想了另外的辦法:功能。
從最初的互聯網電視開始,就會發現,國產電視更多的是繞開了在技術上直面外資電視,轉而更多的從功能上去實現與外資電視的區別。 然而在3D電視出現伊始的決策滯後又將國產電視打回原形,無奈之下智慧電視成了國產電視押寶的最後屏障,因此我們看到了國產電視對智慧電視近乎偏執的投入。
(責任編輯:蒙遺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