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世界大會:雲技術精英環節現場圖文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關鍵字 我們 就是 雲計算

雲世界大會進入下一環節,雲技術精英。

天雲科技副總裁雷濤:今天真是全星閃爍,看到矽谷的精英在這裡聚集,因此我們想把視線拉回中國,拉回北京的亦莊,看看本土的企業裡發生的事情。 我們今天有請四位嘉賓上場化學。 第一,思傑系統公司雲平台產品部CTO梁勝,梁勝先生在思傑公司負責雲產品的戰略規劃和整體技術實施,曾經是Cloud.COM的創始人,今年到了思傑。 第二位是陳尚義,是百度公司的技術委員會的理事長,北航的兼職教授,科學院的研究生導師,曾主持過重大的新加坡國立大學專案,以及很多核高基的專案。 第三位是阿裡雲計算平臺資深專家林晨曦,林先生2008年就開始進入阿裡雲的集團研究院,至今一直從事著大規模雲分散式運算和大部分的架構工作。

最後請北京友友天宇系統科技有限公司CEO姚宏宇。 今天都是雲精英在座,都需要亮劍的,給一些有挑戰的問題給予到精英,希望本土有創新的內容,能夠超越到矽谷的企業,因為IT行業裡面,聽到的很多內容都是在講,成功是可以被覆制的,這一句話好像在國內談了很多。 每一個成功的矽谷的經營理念,技術創新,都在國內可以找到樣本。 國內十幾年的IT產業,互聯網行業,不斷的進行推出內容的創新。 在座的精英,不是複製品,都是自主創新的列印件。 這些問題,想一個一個的問問我們在座的各位。

今天題目的主題,我是在想,談一下創新,創新的秘技在哪裡? 先問我們的梁先生,您背後是有故事的。 Cloud.COM,一個兩年40個人的團隊,賣了兩億美金,這麼快速的在雲計算領域。 創新是有一個把握的。 我們在看Gartner成熟度曲線的時候,雲計算還沒有到峰谷的時候,還在孕育期的時候,2009年的時候,Gartner還是在熱捧期,您是怎麼做到的?

思傑系統公司雲平台產品部CTO梁勝:今天很高興跟大家探討雲計算,以及雲計算在中國的情況。 就像雷先生說的,我三年以前創建一個公司叫Cloud.COM,我們公司是6個月以前被思傑公司收購了。 我現在思傑做首席技術官,負責雲計算方面的技術。

其實,說起來創新,小公司最重要的還是要有一個時機和機遇,然後要有這樣的理念去把握,有這樣的信心去把握這樣的機遇。 說起來,雲計算現在是很紅,但是在兩三年前,亞馬遜的EC2,S  service的服務,已經非常成功了。 當時不光是亞馬遜成功,有很多業界的巨頭也開始,田總、張總當時公開的談論雲計算方面的機遇。

所以,我覺得,最關鍵的要創新,要把握住機會,就是要開始去做,不要在乎這些大企業也在講同樣的事情。 因為從企業的角度來講,有很多現有的產品,有現有的策略,很難很快的轉過來,重新做一個,現在雲基地幾十個企業重新做,從策略、執行、客戶角度來講都可以重新做。 IT界,傳統的Cloud  server轉到雲,傳統的PC轉到雲計算,這麼好的大轉變時機之下,就給像我們這樣Cloud.COM的小公司,以及在座很多做雲計算的公司創造很多的機會。

我們公司做起來之後,最重要的說起來也不是技術,關鍵就是研發一些技術,幫使用者真正解決一些問題,因為這些問題已經存在了,但是公司不可能很快的做技術和產品、策略的轉型,真正説明使用者解決問題。

所以,我們公司Cloud.COM當時在這樣的情況下,很快的將這些問題解決了。 當時從韓國電信、印度的塔塔電信公司等,一下子有幾十個雲,都是用Cloud.COM軟體建起來的,我們很快的就能夠拿到這些客戶,而且能夠用我們的軟體,真正讓客戶得到好處。

再下一步,就是像一些大公司,思傑這樣的大公司,也是有前瞻性的,而且也主張需要創新。 大公司可能不會開始,但是過一兩年,到三年,也意識到在雲計算方面需要投資,在技術情況下找商機,這種情況下他們就會收購,在他們看來,是做得最好的,或者是客戶最多的,技術最好的,產品最好的小公司。 這個時候,就是在這樣的前景下,我們公司被思傑公司收購,我當時非常高興。

因為思傑是一個相當大的公司,但是在這個規模下的公司,很少公司有像思傑公司的前瞻性以及能力,能夠希望真正為客戶解決雲計算方面的問題,當時思傑把我們收購之後,將我們的商業真正推到下一步,讓我們的技術和產品更加的成功, 讓我們的客戶更加的得力。

天雲科技副總裁雷濤:我們需要快速的選擇,從小做起。 我們沒有正面回答一個問題,我們到底怎麼選擇的? 因為這個技術問題下一輪再來問。

下面也想談一下百度,我接觸百度第一次應該是十年前,那個時候,創新,他遞給我一個卡片,是一個很小的綠色的卡片,跟其他所有品牌卡片不一樣。 我們看到美國矽谷有谷歌搜索公司,谷歌發展這麼多年下來,他們也在嚴謹,他們也收購了一些視頻的應用,拿到新的現金流。 想請教一下百度的陳先生,百度十年的發展當中,持續創新動力和根源在哪裡? 以及談一下未來雲計算相關領域的思考。

陳尚義:昨天晚上10:30的時候有一個微博網友睡覺之前,很不放心,就是百度了一下,他提了一個問題,世界上有比我更帥的人嗎? 結果百度的回答是對不起沒有找到,這個網友就說,可以放心的睡覺了。 這是一個玩笑。 但是從這個玩笑,我們可以感覺到,大家可以輕鬆的一笑,百度人感覺到壓力巨大。 不僅僅是這樣的問題,很多問題當你不知道答案的時候,都會提交給百度,所以剛才主持人問,百度的創新動力在何處? 這一開始,搜尋引擎很簡單,就是通過關鍵詞匹配,找到一堆連結,然後按照演算法排序,讓你從中挑,排第一個,肯定就是說比較符合你的要求,應該來講。

後來甚至在百度內部,引起了一點小小的爭論,但是爭論很快就過去了,就是使用者不會選關鍵字,很難找到答案,於是我們需要教育使用者,教他們使用關鍵字,很快就遭到了失敗。 搜尋引擎得到越來越多的依賴,很多的問題都會提交給它,比如說1+1等於幾,比如某一個單詞和漢字怎麼念,比如說三個車拼在一起是什麼字,或者為什麼男人比女人高,或者是說,腦溢血做手術的後果情況是怎麼樣? 很多的問題。 所以說,百度在不斷的挑戰這些問題的過程中,迫使它的各種技術不斷的創新和發展。 包括今天我們談論的雲計算的發展。

為什麼這樣講呢? 首先我們看,在面臨使用者越來越多的問題,智慧化、傻瓜化,把搜尋引擎當做一個自然人,這種情況下,2008年8月18號,在百度世界大會上,百度公司的創始人李彥宏先生提出了框計算的理念,這是一個標誌性的,之前之後一直在努力。 框計算是什麼? 框計算跟雲計算是對立的,甚至有的專家認為是互相矛盾的,或者提出來不倫不類的。 但是實際上,它是非常先進的技術理念。

它所要解決的問題,是為了如何能不斷的滿足使用者不斷增長的需求。 通過我們的內部調查發現,使用者不僅僅是對資料,對連結感興趣,現在目前發現有30%是對應用感興趣,應用為王的時代,他要搜索應用。 所以2008年提出的框計算的理念,背後是四個重要的技術支撐。

第一個技術,就是語意分析,自然語言描述一段話,放在小小的框裡。

第二,就是行為分析,當搜索天氣預報的時候,在北京就是顯示北京的天氣預報,上海或者香港的時候,就是顯示上海或者香港的天氣預報,根據人所在的位置,行為習慣,給出的答案不一樣的,就是個人化的計算。

第三,海量資料,就是今天大家討論的Big  data,不僅是海量,關係資料的結構化和動態性。 這四個技術,支撐了我們滿足不斷增長的使用者需求和需要。 百度內部有一個口號,框計算,框是目的,雲是手段。 剛才講了,滿足使用者需求,我們要做很多事情,四個技術。 但是在後臺面臨越來越多的使用者的資料和需要,不可想像,現在移動終端,智慧終端機越來越普及,頻寬更寬了,上傳一個資料非常方便,後臺的數量是幾何級的增長,我們現在做的事情是為500個PB,或者1000個PB做準備, 還有大規模的機器集群。

所以說,剛才主持人講,百度的創新動力是什麼? 就是如此。 2008年提出框計算,現在又經歷三年的發展,退出資料開放平臺、應用開放平臺,實際上都是雲計算支撐,資料開放平臺是什麼,應用開放平臺是什麼,可能沒有時間講了。 用簡單的話來講,框計算提出的時候,就是即搜即得,要搜索的東西馬上就可以得到,不需要通過連結一個一個去找。 經過一段的發展之後,就是即搜即用,大家可以體驗一下,就是搜索一個小遊戲,當時的畫面就可以顯示遊戲的畫面,就可以直接在上面玩,目前百度開放平臺的應用已經達到15000多個。

天雲科技副總裁雷濤:陳先生很專業,很快就亮劍了,我理解,您回答的是創新的動力來自于需求,快速的捕捉到了使用者從搜索框裡方方面面的需求,然後找到了我們的技術原生動力,也就是應用框計算,您講了這麼多,語意分析、行為分析、 機器學習,我們更應該把你請到我們下午的大資料論壇,會著重談實現的基理。 我們看一下下面的一個問題,談雲計算更多的是,應該是亞馬遜,以資源出租的模式,一個賣書企業構建龐大的資料中心,資源打包租售,有一個新的產業模型,亞馬遜也在變化,他現在也有很多新的業務體的出現。 除了賣資源以外,也賣能力,計算能力的外包。

上周參加運營商的論壇,當時聆聽了精采的講解一下,阿裡雲在國內推出的內容,有哪些是相對比較創新的技術?

阿裡雲計算平臺資深專家林晨曦:我們目標向在十年裡面,從集團的角度來講,希望打造一個分享資料的第一平臺,所以大家一想到,我們如果想在這個社會上給各個公司,各個行業分析這些資料的話, 雲計算可能是唯一的一個能作為技術的基礎提供的能力。 所以這是為什麼我們後來成立的一家公司,專門做雲計算的事情,三年前做這些事情的時候,我們也有考慮的。

其中一個很大的元素,就是戰略上的決策,我們可能沒有用像現在比較知名的開源的軟體,我們基本上從每行Code(音譯)開始,重新走過來,自己做了一整套的系統。 完全就是國內少有的幾個公司,就是從第一行Code開始,自己將整個分散式的環境,整個分散式的作業系統從頭打造。

這裡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應用的需求是這個技術往前走的真正的動力。 這是第一天就是堅信的事情。 我們認為只有在我們中國環境裡,做電子商務環境裡,遇到不同的挑戰,最後打磨出來的系統,自然跟別人不一樣,這是三年來,做這個事情的時候最早的想法。

然後回到今天,我們做了三年,過程非常艱辛。 三年來,我們發現,這個想法在實踐當中得到很多的驗證。 我們舉個非常小的例子,大家都知道,雲計算可能最重要的一個基礎,就是一定要大規模的。 這個是解決雲計算問題當中最核心的問題。 我們自己看大規模,解決比較好的就是用了雲計算的技術公司,可能就是谷歌,一整套的GFS、Map  reduce,就是大Scare的技術,一定是低成本的,就是建立在商用的PC伺服器上,而不是用硬體解決這個問題。 這個產能支撐整個產業穩定增長,這也是一個基礎。

除了這兩個之外,還有亞馬遜,我們看到雲計算還有第三個特點,除了大規模、低成本之外,第三個特點,就是必須可服務,可運營的。 換句話說,就是它應該是開放的,開放就是使得大家共同在雲計算平臺上做事情,來使用,最後才能達到分享資料的目的。 這是我們看到的三點。

今天我們回頭來看,這三件事情,真正做下來的時候,再結合中國的特色,我們會發現有很多的技術創新在裡面。 谷歌做GFS的時候,第一天的時候,檔案系統是做成可以追加寫的,Hadoop開源就沒有做這個事情,過了好幾個版本,加上這個功能,因為他認為有這個需求。

我們第一天我們做檔案系統的時候,就是做到最佳寫就可以了,後來發現中國市場不是這樣的,大家知道亞馬遜有兩個很重要的產品,一個是EC2,一個是S(音譯),就是覺得安全係數很可靠的資料放在S(音譯)裡面, EC2不能保證資料完全安全。 希望人家結合來使用。 但是中國行業裡面,小網站不希望這樣用,就是希望EC2裡面自動包含S(音譯),對於使用來講就是非常透明。 為了這個,要改後臺的分散式系統,把檔案系統改成不僅可以追加寫,也可以改成插寫,在GFS和亞馬遜架構裡,Public架構裡面我們沒有聽到他們要做這個事情。 但是在中國的環境裡,要求做出這樣的產品,才能讓大家接受。

有了這種需求,才是真正觸動技術創新的原動力。

天雲科技副總裁雷濤:很多關鍵的系統,分散式運算、大資料等,還有提到商業和標準化的底層構建的設備。 這裡還有一個關鍵的明星,來自分散式運算的陣營,十幾年寫Hadoop的人之一,這幾年回國之後,讓姚博士跟我們分享一下,剛才聽到了阿裡,對於分散式運算做了很多改良性的創新,姚博士很瞭解Hadoop的問題,也做了相應的創新, Hadoop是開放的,姚博士現在做一個私有化的公司運營,在創新的時候,必然會有一些碰撞,比如現在很多做開源,開源的模式,很多人不太欣賞,純做開源,這樣的商業模式是否可持續? 純做私有性的企業,我們又會喪失掉很多,我們開源的社區裡的技術貢獻,長期的技術創新的發展來自于哪裡? 姚博士,我們在做技術的同時,因為您是一個企業者,兩者之間是什麼考量?

北京友友天宇系統科技有限公司CEO姚宏宇:第一,從Hadoop角度來講,當初設計,主要是針對走雅虎的雲計算的平臺,沒有對外開放的,Hadoop不是雅虎的雲計算的平臺,最早的設計目的是針對搜索和郵箱的存儲,一直到現在, 整個設計框架也沒有太大的改變,這是為什麼有局限性的原因。 我相信,阿裡將雲平臺和電子商務平臺結合起來的時候,會有很多新的創新。 因為我們是跟他們差不多,基本上把原來全部推倒,從頭開始寫,原因可能不一樣,最終寫了好幾年。

回到主持人的問題,私有和開源,我回來剛開始創業的時候,仔細想過這個問題,到底是開源基礎上做這個事情,還是全部從頭來。 有半年時間,算是在市場上實驗,開源在那個時期,那個點的話,就是它不能支援的東西,和不滿足使用者需求的東西太多,沒有辦法,就是全部放棄從頭開始了。

第二個,我是開源社區的一個堅定者和消費者。 以前負責雅虎很多平臺級的系統,我們在裡面使用開源很多,但是有一點,開源真正做得非常好的專案不是特別多,客觀來講。 比如說資料庫,基本上大概兩只手就把開源裡面做得很好的產品全部屬出來了。 開源專案,全球有幾十萬個,應不是誇張的。

總體來說,開源,很多人就是從興趣的角度來做這個事情,一開始推動比較快,解決某些問題,但是考慮不是很全面,因為不是作為一個商業公司,來為終端客戶服務。 開源最早的原動力是創造開源人的興趣。 等做到一定程度,我覺得,最合適的方法,是商業的力量加進去,能夠把開源的事情真正推向大眾。

所以,我是開源的消費者,也是開源的支援者,但我自己做的卻不是一個開源的公司。 我個人認為,從商業角度來說,我認為這樣做出來,成功的幾率比較大一點,這是第一。 第二,很多企業做成功以後,就是梁總Cloud.COM有一部分是不開源的,現在被思傑收購了,已經有商業模式了,反而把這個部分開源出來,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模式。

所以說,應該是開源加私有性起來,友友短期內可能是一個閉源的系統,因為這個市場競爭很激烈,很有可能以後會將所有的產品貢獻出來,給予整個社區,就是友友能夠生存下來的時候,能夠活得比較好的時候。

天雲科技副總裁雷濤:有沒有這種可能,我們有看到很多北美的企業,在自己成長過程中,也在做整個產業鏈的孕育和培育,很小的公司,都在做。 思傑現在用這個模式在健康的運營,也希望有更多的核心,像阿裡、友友,這些有真正知識內涵的企業,能夠以Consulting(音譯)方式對產業鏈做一個貢獻。

第二個問題,我剛才跟嘉賓溝通的時候,我們也在談一個問題,雲計算,大資料,或者現在相應的概念,雲計算從哪裡來,還要到哪裡去,我們都在探討一個問題,雲計算的模型有很多解讀的方式。 最早的集群一直到現在的發展來看,都有不同的流派,看到企業社區環境裡出現不同的陣營。 不同的陣營,比如說像企業級市場的甲骨文、EMC、VMware抱團取暖,V-cloud還是有很多很好的作用。 還有大規模的計算,一些成熟的商品都在應用,而且確實決定了實際應用場景。

另一方面,就是分散式的企業,構建了自己的王國,Facebook有八億多使用者,這麼龐大的群體,不應該是脆弱的,應該是更強大的計算模型。 不同的流派,聽一下在座的四位的看法。 我知道,在座的都是屬於其中一個流派的,不能否認另外一個企業端的,這個角度,從哪裡來,雲計算將會到哪裡去,分享一下自己的見解。

思傑系統公司雲平台產品部CTO梁勝:這個問題很重要,儘管現在雲計算已經被大家很認同了,大家也看到谷歌、百度、阿裡巴巴等明顯的雲,都已經很成功了。 你的問題根本性在於什麼是雲計算的問題。 特別是IT行當,有一些大頭,不同的企業,講的什麼是雲計算,還不是完全一樣的。 雷先生講的VMware、EMC、思科,VCE,要做雲,買一個這個機器,裝上這個軟體,就是一個雲,到底是什麼意思。 我想講一點,雲計算的定義好在沒有必要從頭講,大家都知道,雲計算要用多少,付多少錢,或者可以記時的,有API,大家都很清楚了。

還有一點,大家不是很清楚。 當時Cloud.COM建立的時候,當時思傑買我們的時候,為什麼會發生這些事情? 對什麼是雲計算上,有一個非常共同的認知。 當時很多大的IT公司都有雲計算產品賣,而且做得很好。 但是他們根本上做的,在我們看來還不是真正的雲。 在我們看來,真正做雲的公司是網路公司,像阿裡巴巴、百度、谷歌、亞馬遜這樣的公司,不是傳統的賣給IT行業,賣給大企業做IT的公司的東西。 為什麼比較遠,傳統的還是很大的機器,越賣越大,越賣越貴,看一下百度、谷歌的系統怎麼建的,建的規模非常大,但是本身每台機器都很便宜,而且一開始寫程式和應用的時候,就考慮到了下面的基礎設施,可能單個來看,不是很可靠, 每個單個可能會丟掉,整體來說,因為很多,不光是在一個地方有,全國各個地方都有,百度、谷歌的這樣服務,我沒有碰到過出現問題,可能內部機器在壞,我們看不到。

傳統的IT很難管理,要管思科、VMware、EMC,都是需要去上課,都要認證,就跟拿博士學位一樣,學問很大。 新的雲計算的內容,幾千幾萬台機器,最大的就是思傑用我們的產品做的私有雲,做到將近兩萬台物理機器,不是虛擬機器。 所以,每天都在跑,每天機器都在死,死,就是換一台新的機器,應用沒有受到一點的影響。

我是覺得,從這方面來看,什麼是雲,什麼不是雲。 思傑的角度,這種真正能夠像網路公司建資料和IT,才是真正雲的建法。 把傳統的IT拿來,上面再寫一點東西,每個人用多少統計下來,再做使用者自服務,做一個終端,還不是真正的雲。 所以,我們公司的目標,就是想辦法學谷歌、百度、雅虎、亞馬遜等做了什麼,很多大企業內部沒有這樣的技術力量,做不出來,把大的網路公司做的東西,我們做成軟體產品,做好之後,石油公司可以使用、醫院部門、政府部門都可以要, 大部分都是開源的軟體產品,讓我們的客戶可以做真正的雲的基礎設施,也是用這個方法的。

天雲科技副總裁雷濤:謝謝! 觀點很鮮明,火藥味也很足,今天臺上沒有廠商的嘉賓,不過好在我們下午八位廠商的VP,會有話語權,還有反抗的機會。 百度的陳先生解讀一下。

陳尚義:梁總把百度的情況說的比較全面和精確了,我也同意。 如果非要問從哪裡來到哪裡去,我認為這兩大陣營,互聯網企業肯定打先鋒,然後第二大陣營,另外一個陣營,他們做的事情就是產品和服務化。 把基礎架構,資料處理做成產品,為什麼這麼講? 大家都知道一個事實,提出雲計算最開始應該是亞馬遜和谷歌,類似這些互聯網公司。 為什麼他們先提出來? 上一個環節我講到了,他們有了非常挑戰性和前所未有的需求,百度的資料和百度的機器集群,資料中心的規模,是全國最大的之一。

那麼,在這麼大的情況下,誰提供技術,把所有的分散式的集群管理起來呢? 這麼大的資料,誰會教你? 也許谷歌、亞馬遜有,但是絕對不會給你,那靠誰? 靠我們自己的力量。 我講的是大家知道的,還有很多不知道的內容。 我隨便舉幾個例子來講,比如說時效性,我們在收到你的提問之後,0.05秒之內快速的回應,使用者不願意,會選擇別的瀏覽器。 廣告,拿錢在百度上做廣告,恨不得馬上出來廣告效果,這裡有多麼大的計算,廣告和搜尋結果之間相關性,計算出來,才能在合適的位置上展現廣告出來。 還有打一個單詞,馬上出現一個提示,提示太晚是沒有用的。 只是說現在最熱的時候打了一個單詞,可以進行提示。 所有這些,都逼迫著你後面進行大量的計算,而且要達到極高的即時性需求。

我的意思是說,互聯網公司在解決別人沒有解決過的問題。

天雲科技副總裁雷濤:我聽明白了,互聯網公司在做先驅,在做先行的嘗試,然後這些大企業,也是解釋了為什麼,這些大企業都在談Hadoop,都需要Hadoop的故事,我們先做,做完了以後,會有大型企業包裝好,再給企業。

陳尚義:對,傳統公司不需要擔心,互聯網做的是面向廣大使用者的服務,從來沒有想過做成產品化,賣給協力廠商,即使有主觀願望,也沒有這個能力,這是互聯網核心競爭力,不願意暴露給別人。 所以,給第二個陣營,留有充分的機會。

天雲科技副總裁雷濤:從阿裡的角度呢? 阿裡的角度去看,我們是先行的實踐,還是我們有其他的嚴謹方式?

阿裡雲計算平臺資深專家林晨曦:前面兩位講的比較好,我加一點自己的看法,今天講雲計算,不是界定什麼是雲計算,就是一個生態圈,不同的公司扮演不同的角色。 我們想,雲計算何去何從,可以回頭追溯一下,前面提到了,為什麼互聯網公司會在前面,我們看一下我們電的開始,電剛開始的時候,是大工廠先用起來的,電的東西,真正對人類社會發生最重要的效益的時候,一定是到民用電。 這個角度來講,雲計算哪一天真正變成公有雲,變成每個人,每個小企業都能用的話,這才是我們將來雲計算要到的地方。

然後,我們也一直理解,為什麼我們把集團後面十年的目標定義成分享資料的第一平臺。 很重要的一個問題,就是我們希望資料的分享,相當於以電被使用的方式,極大的促進整個社會的效益,解決社會中間很多,原來因為資料鏈被割斷以後,所導致的不優化的問題,這是我們的想法。 所以,從阿裡的角度來講,我們將來想做的就是公有雲的服務,這是肯定的。 很多人開始有疑問,我們成立一家阿裡雲公司,是不是只為淘寶用,不是的,我們提供公有雲的服務。 會有協力廠商軟體公司,解決方案公司,針對不同的行業,在公有雲的服務上,包裝私有的解決方案,垂直的提供給真正使用他們的企業。 這個可能是將來整體的生態圈。

除此之外,包括個人的開發者,他們在雲的時代,實際上應該能享受到,更有創新的環境,這也是很重要的。 因為最終這個東西,雲計算非常激動人心,真的跟電來到人類社會一樣的話,真正激動的不是電來了以後,是千千萬萬的電器出來之後,享受到電器的作用。 所以,我們想的不同的雲應用都產生出來,大大產生社會效益,才是真正雲計算帶來的財富。

天雲科技副總裁雷濤:我理解了,阿裡還是要靠這些技術,提供相應的服務給到最終方。 友友,似乎介於兩者之間,友友用這些技術已經走入企業端,服務企業使用者了,姚博士有什麼想法?

北京友友天宇系統科技有限公司CEO姚宏宇:我就不跟大家講友友了,大家是來聽技術的。 我參與整個互聯網的時間比較長了,我就講講雲計算的來龍去脈。 在中國,我是2007年開始做雲計算和推廣雲計算的。 現在還有客戶問我是不是做的雲計算,我很困惑,就是現在市場上充斥太多的假雲計算專家的人。 我同意前面專家的觀點,雲計算根本是從互聯網企業誕生的。 無論是它的商業模式,還是技術本身。 應該最早誕生的時候就是90年代末,就是等互聯網泡沫越吹越大的時候,使用者量、資料越來越多,系統越來越複雜,沒有其他的現成方法,沒有人想過怎麼解決這個問題,所以才會誕生,以前叫大規模分散式運算,2006年,有人取了雲計算名字 ,大家很喜歡,就變成雲計算。 超大規模的分散式運算,現在跟有的合作夥伴,還是叫超大規模的分散式運算,技術角度來講。

從服務的角度來講,現在無論是阿裡想做的服務,百度想做的服務,亞馬遜想做的服務,都是服務。 從我的角度來看,是互聯網服務的一個螺旋性的上升,互聯網原來簡單提供內容服務,到現在的互聯網的2.0。 現在在網上,大家看到雲計算所有的宣傳都是IAAS、SAAS、PAAS,很多人還是雲裡霧裡,就是簡單的雲計算,服務角度來講, 就是互聯網的2.0,原來不好提供服務的現在當成服務提供出來了,技術來講,就是計算的延伸,現在名字好聽了,叫做雲計算,這兩個結合在一起,就會產生巨大的生產力,對社會來說。

所以,我同意剛才阿裡的同志說的,雲計算最終的夢想,是公有雲被所有人使用,沒有所謂的私有雲了。 但是走到那個點,還是有非常長的時間。

現在這個階段,就是私有雲還是比較盛行,即使到以後專用的方面,即使每個人都可以用電的話,還是有很大的企業還是自己備發動機。

第二,雲計算的流派,最早的時候,雲計算,大家都沒有提,可能這家公司衰落了,最早的是雅虎公司,雅虎的雲計算平臺,互聯網上有的東西,他們全都有。 他做了一個雲計算平臺,天生就是支援各種各樣不同的應用,這是現在談的雲計算應該具備的特點。 雲計算平臺角度,雅虎的平臺是最像的,真正是我們現在提的雲計算,只可惜它沒有開放出來。

最出名的雲計算平臺,目前運行最大的雲是谷歌。 谷歌就是典型的把自己的業務做好之後,把自己的業務開放出來,非常讚賞他們。 Hadoop開源產品是從雅虎出來的,但是不是走雅虎的思路,而是谷歌的思路,走的是GFS的思路。

前面專家提到的兩大陣營,傳統廠商和互聯網對立起來,我並不這樣覺得。 技術角度來講,互聯網領域分很多的支。 谷歌的最根本的技術角度來講,以存儲為基礎,存儲基礎上搭建所有的應用,VMware、思傑從虛擬化角度,延伸其他的應用。 IBM、甲骨文,他們的技術積累非常深厚的,他們現在就是在原有市場上,現在需要讓別人來分享,還需要改變自己,他們覺得很難受。 在自己的傳統產品上,引入很多新的元素,屬於加快慢慢的改裝,這也是一個流派。 從我們的角度來講,我們就是有點四不像,友友做,我相當於經歷整個技術發展的過程,從設計這個東西,從解決問題,最後到運營大的系統,發現雲計算平臺來說,最核心的問題,就是怎麼讓很多的機器,無論是虛擬結點、物理結點,還是存儲資源 ,讓它們協同工作,共同完成一件或者多件的事情。 協同工作,跟人跟人、機構跟機構管理一樣,協同的根本就是溝通,有有就是協同為基礎的,以協同為基礎,把存儲等都建立在這個基礎之上,所以跟其他方面是不太一樣的。

天雲科技副總裁雷濤:謝謝! 我聽出來了,其實今天的四位嘉賓都是在從創新的角度,挑戰傳統的巨人,甲骨文、IBM等。 最後的時間,Hadoop的反覆運算問題,友友怎麼解決? 資料的親密性很差,我們怎麼解決這個問題?

北京友友天宇系統科技有限公司CEO姚宏宇:我不知道這個問題是來源什麼,跟什麼對比,因為很多東西都是有一個對比,才能講更差。 第一,Hadoop最早設計的目標就是搜索和郵箱的存儲,根本沒有考慮到。 現在Hadoop用的越來越廣是結構化資料處理當中。 還有反覆運算的問題,跟Hadoop沒有太大的關係,即使資料庫裡面也是有一個調度器做反覆運算的。 要不就是Hadoop自己做反覆運算更好,要不就是外面調度一個資源來做。 資料的關聯性比較難解決,資料庫做性能提升的一個最重要的技術考慮,就是把相關的資料放在一起,訪問的時候,可以一口氣讀出來。 在分散式系統裡,因為絕大多數資料技術實現還是用Hash(音譯)方法,沒有關聯性的因素。 坐的很近,Hash以後,可能一個在美國,一個在中國了。 Hash演算法本身是可以調整的,就是假如真正做到資料關聯,不要把Hash本身技術局限在傳統理念當中,資料關聯性是可以做到的。

天雲科技副總裁雷濤:差異性很多的,可以延伸出各種各樣的應用,感謝四位嘉賓,有機會,下午聽一下廠商,來自八位廠商的VP,看他們怎麼探討雲計算和本土的創新的精英們的對決。 謝謝大家! 今天這個論壇到此結束。

(責任編輯:杜慶先)

相關文章

聯繫我們

該頁面正文內容均來源於網絡整理,並不代表阿里雲官方的觀點,該頁面所提到的產品和服務也與阿里云無關,如果該頁面內容對您造成了困擾,歡迎寫郵件給我們,收到郵件我們將在5個工作日內處理。

如果您發現本社區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歡迎發送郵件至: info-contact@alibabacloud.com 進行舉報並提供相關證據,工作人員會在 5 個工作天內聯絡您,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

A Free Trial That Lets You Build Big!

Start building with 50+ products and up to 12 months usage for Elastic Compute Service

  • Sales Support

    1 on 1 presale consultation

  • After-Sales Support

    24/7 Technical Support 6 Free Tickets per Quarter Faster Response

  • Alibaba Cloud offers highly flexible support services tailored to meet your exact ne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