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到2012年12月,我國手機線民規模達4.20億。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互聯網應用逐步社交化和大資料的廣泛應用,將對金融行業帶來新的機遇,並將使金融行業逐步 「移動化」、「金融社交化」,產生新的具有移動互聯網特點、新的金融模式。 這種金融模式將具有成本低廉、隨身便捷的特點,能夠使人們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享受金融服務。
「移動金融」讓人隨時隨地獲取財經金融資訊,能夠降低金融資訊傳播成本。 一方面,互聯網使金融資訊傳播快速,充分透明。 據中國互聯網資料平臺(HTTP://www.cnidp.cn)顯示:2013年1月財經金融類網站總訪問次數達381539萬次;月總頁面流覽量達381539萬;月總訪問時長達 9122萬小時, 互聯網已經成為使用者獲取金融資訊重要的管道之一。 同時,典型的移動互聯網應用,如手機微博和手機即時通訊等,使使用者隨時隨地查看財經金融資訊,金融供需資訊幾乎完全對稱,並可以實現供需雙方直接交流溝通。 移動互聯網將改變了使用者獲取金融資訊的方式,使金融資訊充分透明。
移動互聯網使金融產品隨時隨地交易,降低交易成本。 截至2012年底,中國互聯網絡資訊中心(CNNIC)資料最新顯示,我國使用網上銀行的使用者使用者規模達2.21億,其中手機網上銀行使用者規模達5,407萬人,網上支付的使用者規模達到2.21億,其中手機支付使用者5531萬。 手機網路商務應用,如網路銀行和網上支付等使金融產品交易隨時隨地進行,可以實現供需雙方直接交易,並且交易成本較低。 例如股票、期貨、黃金交易、中小企業融資、民間借貸和個人投資管道等資訊能快速匹配,各種金融產品能隨時隨地的交易,極大地提高效率。
移動互聯網提高金融資料收集能力,大資料為金融資料處理和分析提供思路。 一直以來,金融行業對資料的重視程度非常高。 隨著移動互聯網發展、金融業務和服務的多樣化和金融市場的整體規模擴大,金融行業的資料收集能力逐步提高,將形成時間連續、動態變化的面板資料,其中不僅包括使用者的交易資料,也包括使用者的行為資料,導致資料量成幾何倍數增長, 即形成海量的資料。 對於金融企業來說,資料簡單的收集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對大資料進行深度挖掘。 只有對金融資料進行複雜分析,才能快速匹配供需雙方的金融產品交易需求,才能發現趨勢和隱藏的資訊,才能讓金融企業洞察和發現商機。
互聯網金融和移動金融的發展日新月異,將不斷對金融業的監管方式與手段提出新的挑戰,金融業務的管理和監管體系需全面升級,適應金融行業的移動化、社交化的發展趨勢。 同時、移動金融行業就是一個「跨學科」的行業,融合了金融、通訊、資訊和IT等行業、目前金融和互聯網行業具備這種跨行業複合性人才較少,對移動金融的發展有一定程度的制約。 從趨勢來看,未來的互聯網金融可能完全區別傳統的金融模式,產生全新的移動金融模式。
(責任編輯:蒙遺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