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極網辦公頻道11月19日消息】英特爾32納米工藝級處理器的輝煌時代讓很多人對大資料時代CPU的應用產生了無限遐想,煌,32納米第一代酷睿處理器以及第二代酷睿處理器引入核芯顯卡以及超執行緒技術、 睿頻技術等都為英特爾在CPU製造工業領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目前市場上不多的幾款22納米處理器在上代工藝構架上欲有所突破,下一個時代的市場領軍者將會是誰? 「至強」還是「酷睿I系列」?
首先筆者對兩個系列CPU進行綜合性淺析,從概念界定上而言,要注意的是,至強屬於級類,而酷睿則屬於架構。 架構是設計的一種理念,一種設計方向,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8511.html">設計思想。 酷睿則是其中的一種架構的產品,他的中文名叫酷睿架構 酷睿架構的PC級產品我們直接稱之為酷睿處理器(包括酷睿2這些)而酷睿架構的Xeon級(伺服器級)處理器,我們稱之為Xeon處理器,即至強系列處理器。
從架構上而言,應用於伺服器的CPU產品,雖然設計架構一樣,但對處理方面是做過優化的,而PC的CPU則對表現方面做了更多的優化就如同顯卡一樣。 另一方面Xeon(至強)中也包含多種不同架構的,比如奔騰4架構的Xeon,奔騰D架構的Xeon,酷睿和酷睿2架構的Xeon等等,此外Intel公司還有一個專門為高性能電腦設計的安騰系列處理器,他算是特殊的, 架構和級別都不同于其他的處理器。 比如目前酷睿2中E6XXX型號的處理器,其實是相當於酷睿Xeon中的E5XXX系列的處理器。 從設計時CPU已經被一錘定音,至強應用於伺服器是因為具備更強的資料處理能力,而酷睿I系列的PC表現能力也是毋庸置疑的。
在伺服器多路應用中至強的可擴充性也要遠遠高於酷睿系列,這是不言而喻的。 而酷睿在單顆CPU性能趕緊,比如多核多執行緒以及睿頻加速的應用在之後的不斷改進和升級中也是備受矚目的亮點。 很中肯的從CPU角度解析大資料時代intel處理器的應用,多路伺服器的擴充性和PC性能的不斷提高可謂是大勢所趨,然而隨著工藝級別的上升,性能提升空間也會變小,可擴充性的優勢也將凸現出來。
從現有測試案例來看至強E3-1230 V2處理器相比IVB酷睿三款當家處理器來說其性能非常接近酷睿i7-3770K處理器,E3-1230 V2其無核芯顯卡所以造價上要低於酷睿i5、酷睿i7處理器。 目前E3-1230市場上有兩個版本出售,消費者購買時要向商家諮詢,新V2版本E3-1230僅售1400元左右的價格相比酷睿i7-3770K甚至是上代酷睿i7-2700K擁有非常高的性價比。 對於平日喜歡玩3D PC遊戲的朋友可以多多留意。 個人消費市場與企業級市場的融合應該是大資料時代CPU市場的另一個機會。
Intel 四核至強 E5345 2.33GHz產品資訊報價圖片評測CPU系列:Xeon 5300系列CPU內核:Clovertown核心數量:四核心工作功率(W):80製作工藝:65納米匯流排頻率:1333二級緩存(MB ):8查看更多參數>>查看更多產品>>(作者:李蓬閣責任編輯:李蓬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