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戰雲存儲:EMC與NetApp互為「替代」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關鍵字 雲存儲 已經 認為 暗戰 雲存儲 已經 認為 暗戰

投行美林預計,2011年,全球雲計算市場的規模將達到1600億美元。 Gartner也有類似的預測,認為雲計算市場的規模到 2013年有望達到1500億美元。 不管具體數位是多少,都已經清楚地表明,雲計算的大潮已經不可阻擋。

概念之爭:統一定義非必要

時至今日,關於雲存儲的概念仍存在爭議。 有些人認為,只有雲計算的概念,沒有雲存儲的概念。 全球網路存儲工業協會(SNIA)給出的雲存儲的定義是:通過網路提供可配置的虛擬化的存儲及相關資料的服務。 雲存儲的內涵是存儲虛擬化和存儲自動化。

很多廠商從各自擁有的產品的角度出發來描述雲存儲的概念。 因此有人認為,雲存儲包含的內容很多,無法形成一個統一的定義,就像現有的存儲產品一樣,分成許多類型,雲存儲也應該包括多種類型。

Storage Switzerland的創始人George Crump表示:「雲存儲最重要的一個屬性是按需付費的業務模式。 此外,靈活的擴展能力、使用的簡便性以及較低的整體擁有成本也是雲存儲的重要屬性。 為使用者提供一個更加適合應用需求且能方便管理的存儲系統才是雲存儲的真正價值所在。 從這個角度看,雲存儲只要能解決特定使用者的應用問題即可,不必非要搞出一個統一的定義。 」

標準之爭:CDMI有待完善

2010年4月,SNIA正式發佈第一個雲存儲技術標準——雲資料管理介面(CDMI)。 一石激起千層浪,雲存儲是否應該有一個統一的技術標準,再次成了熱議的話題。

認為雲存儲應該有一個統一標準的人的觀點是,雲存儲的技術標準有助於明確定義與資料擁有權、歸檔、發現和搜索相關的角色和職責,而與資料存儲的評估、保證和審計相關的服務水準協定(SLA)也將得到規範。 ESG中國區總經理王叢將雲存儲與SAN進行了對比,她認為:「雲存儲應該像SAN那樣擁有統一的標準。 雖然標榜已經擁有雲存儲的廠商很多,但是在沒有形成統一的標準之前,建立完整的雲計算產業鏈就是一句空話。 」

不過,CDMI標準剛剛公佈,內容並不完善。 此外,CDMI是否能起到作用的關鍵還在於,存儲廠商的支援力度有多大。 存儲標準化的口號喊了很多年,但是不同品牌的存儲系統在互聯互通方面仍然存在許多障礙。

雲存儲標準化任重而道遠。

市場之爭:炒作大於實用

在雲存儲市場上,每個廠商都有自己的盤算。 毋庸置疑,雲存儲是一個契機,但是將這個契機變成商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長江後浪推前浪,那些率先進入雲存儲市場的廠商就像是已經沖上海岸的浪花,它們擔心會被隨之而來的浪花淹沒。 對那些至今遲遲未動的廠商來說,它們的憂慮更甚,因為如果不能看準時機出手,可能永遠不會有沖上海岸的機會。

在那些已經沖上海岸的「浪花」中,我們看到了EMC、IBM、NetApp、戴爾、惠普等廠商的身影。 他們之中有些通過結盟的方式,比如EMC和NetApp分別與VMware、思科結成了聯盟,在雲存儲市場迅速佔領了一席之地。 而IBM、惠普、戴爾等通過不斷的並購在某些雲應用的熱點領域搶得了先機。 曾經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按兵不動的HDS終於坐不住了,于2010年4月推出了自己的統一計算平臺,包括伺服器、存儲、網路和協調軟體。 此外,HDS還與微軟簽署了一項全球OEM協定,在發售統一計算平臺的同時將發售Windows Server 2008 R2、微軟System Center(系統中心)套件和SQL Server 2008產品。 HDS與微軟的聯合戰艦已經向VCE聯盟發出了挑戰。

CommVault公司在雲存儲應用中的作用有點像排球場上的二傳手。 在今年10月即將發佈的新產品中,CommVault將提供支援雲存儲的介面,這將為使用者從現有存儲架構過渡到雲存儲提供一把梯子。

在熱鬧的雲存儲市場背後,我們看到了一些隱憂。 雖然使用者熱衷於談論雲存儲,並且急切地向相關廠商瞭解有關雲存儲的技術細節,但是在中國,已經成功部署和應用的雲存儲案例並不多。 雲存儲現在還處於炒作概念的階段,並沒有得到大規模應用。

代表廠商:

EMC 思科  NetApp VMware

圈地熱鬧難掩內耗與交惡

雲存儲正處於最緊張也是最熱鬧的跑馬圈地的階段。 存儲廠商無論規模大小,都以掛上雲存儲的標牌為榮。 雲存儲已經成了存儲界的一種時尚。 完全依靠自主研發,以一己之力提供全面的雲存儲解決方案,不僅難度大,而且週期長;收購雖然可以加快雲存儲方案的上市速度,但是難以避免整合過程中產生的內部消耗。 相比較而言,像VCE(Virtual Computing Environment)聯盟這樣集合不同領域的精英,以互補性極強的產品組成雲存儲解決方案,不僅方案的整合速度快,而且進可攻、退可守,是實現雲存儲最簡單也是最實用的方式。

1234下一頁
相關文章

聯繫我們

該頁面正文內容均來源於網絡整理,並不代表阿里雲官方的觀點,該頁面所提到的產品和服務也與阿里云無關,如果該頁面內容對您造成了困擾,歡迎寫郵件給我們,收到郵件我們將在5個工作日內處理。

如果您發現本社區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歡迎發送郵件至: info-contact@alibabacloud.com 進行舉報並提供相關證據,工作人員會在 5 個工作天內聯絡您,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

A Free Trial That Lets You Build Big!

Start building with 50+ products and up to 12 months usage for Elastic Compute Service

  • Sales Support

    1 on 1 presale consultation

  • After-Sales Support

    24/7 Technical Support 6 Free Tickets per Quarter Faster Response

  • Alibaba Cloud offers highly flexible support services tailored to meet your exact ne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