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資料時代到來 資料採礦將改變生活和商業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關鍵字 大資料 這個 認為 就是

3月31日下午消息,在今日召開IT領袖峰會「大資料時代」分論壇上,業內專家和科技領袖分別就大資料未來的發展前景展開了討論,論壇嘉賓普遍認為,大資料的核心並非資料的體量,而是如何進行價值挖掘, 大資料將改變傳統的個人生活與商業模式。

北極光創投鄧峰認為,大資料是雲計算的一部分;金蝶徐少春認為,大資料並非新的概念,但移動互聯網、雲計算、社交網路等等新的技術給大資料帶來了一種新的變革;漢能資本陳宏則認為,大資料是一個相對概念,資料量的巨大只是現象, 核心是要挖掘資料的價值。

中投朱雲來表示,大資料都可以從龐雜的資料裡面發現規律性的東西,以感冒為例,如果有足夠的樣本,就可以分析出哪個人群哪個時間容易感冒。 過去做不到,但是今天的科技發展有了資料處理的能力,所以能夠完成這樣的分析。 至於大資料對生活的衝擊,則是新的課題。

大資料時代是不是一個如工業時代般的大變革的開始? 陳宏認為,大資料缺失產生了變革,但是也有很大的商機,把各種各樣的資料加在一起,不止是一個量的問題,會對很多行業產生革命。 這一說法得到了大多數與會嘉賓的一致認同。

但鄧鋒認為,大資料時代一方面令人興奮,一方面令人感到恐懼。 從影響來看,大資料蘊含著許多商機,但規則改變了,包括隱私的規則改變了,資料歸屬的規則改變了,可以說是一個新的時代;但單純從技術進步角度來看不能算是一個時代。

金蝶徐少春亦認同鄧峰的看法,他表示,對大資料這個領域有投資興趣的人,可能叫時代更合適一些,但是對更多的老百姓來講,顯然大資料時代影響力並不足夠。

在談到是否願意投資大資料領域的創業者時,鄧鋒表示,大資料能夠帶來準確的預測,互聯網的巨頭他們掌握了這些資料且不願分享,所以小企業很難依靠大資料賺錢,但他同時表示,他看好物聯網。 陳宏亦看好這一投資方向,他認為,以前的資料是被動的,當大資料出現之後,這些資料是有價值的,裡面肯定有機會,可以考慮投資。

以下為論壇實錄:

主持人:現在開始最後一場論壇,主體是「大資料時代」,我相信大資料這個名詞這兩年在業界出現之後,很快變成大家談論的話題,我前天在首都機場,機場的書店裡賣的都是熱門書,我看到機場的書店裡賣了一本大資料的書, 大家這麼快關注這一概念,這是很可喜的事情。 關於大資料的概念和發展,大家都有自己的認識,首先我想請各位談一下你們理解的大資料是什麼? 第二個話題就是請大家談一下大資料怎麼用? 我們就圍繞這兩個方面來進行探討。 首先請張念坤開始。 先簡單介紹一下自己,然後跟大家分享一下你對大資料的看法。

張念坤:剛才懷進鵬像對大資料進行了一個非常精彩的演講,對大資料的概念解釋得很好。 我認為什麼是大資料呢? 比如說以前認為的大資料可能是10的5次方的資料,到後來發展到了10的8次方的資料,這些概念是在不停發展。 當每個人一年用1G的資料的時候,就認為是一個很大的數量,全球最大的大資料是什麼? 就是那些高能物理實驗室的資料,比如說瑞士的一家實驗室,他們每年的資料是500×10的8次方資料。 在深圳有沒有大資料呢? 深圳有一個大亞灣核電廠,他們有一個很大的高能物理實驗室。

鄧鋒:我想花幾分鐘從另一個角度講一下這個事。 我覺得如果對這個不了解的,可能會稍微好懂一點。 其實大資料是雲計算的一部分,我一直認為雲計算要分兩部分來看,一部分是把計算的設備放到離你公司很遠的地方,就是資料中心裡面,可能離你幾千公里甚至更遠的地方。 以前我們認為把它集中起來,不但節省我的計算資源,我想用的時候再去申請,這種做法基本上可以說是雲計算的一部分,它基本上的概念就是把資源給集中起來,然後通過這個來提高你的可靠性,降低你的成本,這是一部分, 這部分就有很多虛擬化的技術,一個伺服器可以當很多的伺服器用,它一個設備解決好多的問題,因為20個虛擬伺服器可以解決20個不同的問題。 大資料是正好反過來的,它其實是給成百上千個伺服器解決一個問題,但是這個問題是巨大的問題。 比如說搜索,它是好多的拷貝在做這個問題,它解決語音的問題也是這樣,這麼多的機器聯合起來解決這一個問題,它面臨的是巨大的資料量,背後有演算法,有資料,這些演算法是解決一個問題。 它的資料是不斷產生的,而且是分散的,可能在全世界不斷產生,即時的疊加、累積起來的,這種資料要求你做的結果不一定是很精確,但是你要是即時的,而且你要不斷改進自己的。 比如說搜索,就是根據你過去計算的結果,下次再提高一點,越來越精確,這就不僅僅是一個資料量大的問題,它還有分散性、即時性,根據你搜索資料的結果,也是變得越來越精確,從某種程度上,這就是大資料的問題。 當然大資料具體是什麼呢? 還有很多其它的問題。 我就先講這些。

徐少春:其實大資料,顧名思義就是海量的資料,海量的資料不是一個怎麼形成的概念,很早以前也有講大資料的,比如說做人口普查的,有一個大的資料庫。 為什麼現在談這個大資料呢? 因為移動互聯網、雲計算、社交網路等等新的技術給大資料帶來了一種新的變革。 所以我認為這個大資料其實一種新的觀念,也是一種新的方法,同時也是一種新的服務。 大資料在企業裡,很大的企業,它幾十年日積月累下來,可以有很多的資料,但是這些資料如果很好地跟新情況結合起來,就可以説明管理者進行決策,讓員工提高效率。 所以我認為大資料應該這麼理解。

陳宏:我認為大資料是相對的,我記得在1993年的時候,我們在做互聯網的時候,在美國做互聯網,最貴的就是儲存卡,當時一個G要幾十美金,後來資料的存儲量越來越大。 我覺得大資料就是在資訊量爆炸的情況下,一個是量大,一個是非結構性的增多了。 資料大量的出現以後,以前我是把資料處理好就行了,現在資料更多了,簡單的處理做不了,就需要有更多的技術來處理,所以這是大資料目前遇到了挑戰。 第二個是要挖掘資料的價值。 現在的資料不像以前大家只是做做一些簡單的處理,這個資料裡面具有了很多的價值,一旦把這個價值挖掘出來以後,商業機會就增大了。 就拿今天的例子來講,比如說馬雲(微博)他們今天早上在講,為什麼阿裡金融會對銀行產生一些壓力? 它不是說這個政策方面的原因,是因為它有大資料,它有幾億使用者,他知道使用者買了什麼,過去幹了什麼,他不斷地在自己的資料庫裡尋找出來,然後從別的資料庫裡面把這個東西找,這種就是有價值的,它就可以做一個金融服務, 這個金融服務會導致他給小額貸款提高很低的利率,產生營業額,這會變成非常強大的公司,這是一個。 第二個例子,這次我們跟李彥宏去以色列考察一家公司,這個公司是在網上追蹤每個人的行蹤,他的觀點很簡單,好人在網上幹什麼都不會把它消除掉的,你所做的東西是有邏輯性的,壞人幹完一件事就想把它抹掉,他就分析這些資料, 在這裡面分析出來,用這個理論很快就把壞人調查出來了,這種分析是非常準確的,這就是把互聯網上的大的資訊調查出來,後來這個企業賣了3億多美金,這就是大資料出現之後,出現了很多的商業機會。

(責任編輯:蒙遺善)

相關文章

聯繫我們

該頁面正文內容均來源於網絡整理,並不代表阿里雲官方的觀點,該頁面所提到的產品和服務也與阿里云無關,如果該頁面內容對您造成了困擾,歡迎寫郵件給我們,收到郵件我們將在5個工作日內處理。

如果您發現本社區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歡迎發送郵件至: info-contact@alibabacloud.com 進行舉報並提供相關證據,工作人員會在 5 個工作天內聯絡您,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

A Free Trial That Lets You Build Big!

Start building with 50+ products and up to 12 months usage for Elastic Compute Service

  • Sales Support

    1 on 1 presale consultation

  • After-Sales Support

    24/7 Technical Support 6 Free Tickets per Quarter Faster Response

  • Alibaba Cloud offers highly flexible support services tailored to meet your exact ne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