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新聞報導是互聯網發展背景下催生的新型報導,視覺化表達是資料新聞的一種重要表現方式。 資料新聞不僅僅是指在新聞實踐中直接引入資料分析技術和視覺化設計,其更核心內容是資料背後的新聞敘事。
為了將抽象資料具體而直觀地展現出來,從而通過資料表達其背後的概念和內涵,視覺化是資料新聞敘事的一種主要的表達手段。
類型
7種視覺敘事分類交融
美國學者愛德華·西格和傑佛瑞·希爾曾在相關研究中把資料新聞的視覺敘事類型做出如下分類:雜誌式、圖表式、分欄圖式、流程圖式、連環畫式、幻燈片式及視頻式。 這7種分類並不相互排斥,每種類型常常兼有其他類型的元素。
(一)雜誌式
雜誌式指最傳統的圖文並茂的報導,以文字為主,以資料圖表作為參考、輔助、佐證。 在雜誌式的資料新聞報導中,資料的特點和內在聯繫主要由文字來表達,敘事的任務也主要由文字來完成,插圖的意義局限于增加報導的豐富性、趣味性、可信性。
(二)圖表式
自資料視覺化的概念產生以來,湧現了諸多以圖表來表現資料及其內在規律的方式,如柱狀圖、餅狀圖、折線圖、散佈圖、長條圖、極座標圖形、時間序 列圖、主題地圖和地圖集等。 相比雜誌式,圖表式視覺敘事更大程度上發揮了視覺表意的功能,通過建立色彩、線條、形狀等視覺元素與文字、資料、概念等思維元 素之間的聯繫,主要依靠圖像完成敘事,文字作為輔助。
例如英國《衛報》2010年1月26日發佈的資料新聞專題《9374.html">世界經濟轉危為安》(圖1)就屬於圖表式視覺敘事類型:整則新聞以圖像為主,在世界地圖上分別用紅色、黃色、綠色、藍色代表正在衰退、擺脫衰退、 規避衰退和迅速發展的國家和地區。
(三)分欄圖式
分欄圖式即2個或多個圖表以分欄的形式出現在畫面中,綜合交代資訊。 分欄圖式是圖表式視覺敘事的拓展,可以更多角度、更多層面地交代資訊。
(四)流程圖式
即用流程圖的形式分析事件發展過程、闡釋不同因素的影響作用及不同選擇帶來的後果的視覺敘事。
例如財務管理應用Mint與資料新聞網站Wallstats合作報導信貸危機的《信貸危機圖片指南》。 (圖2)
(五)連環畫式
連環畫式視覺敘事是一種較為簡潔易懂的敘事類型,與中國古代繪畫中的長卷圖有異曲同工之妙,在同一平面上,按照讀者目光觀察的先後順序,展現時間的流動或空間的轉換。
例如去年全國兩會期間的環境報導《兩會期間的北京天空》將逐日在同一場景拍攝的照片編輯在一起,綜合反映兩會期間北京的空氣品質狀況。
(六)幻燈片式
幻燈片式即通過幻燈片的方式進行交代資訊,將內容分為多頁逐步敘事。 路透社2013年資料新聞獎提名作品《聯繫中國》就用了幻燈片形式,對我國新一代領導人及政治結構進行介紹。
(七)視頻式
視頻式即通過短片、動畫等形式進行資料新聞敘事。 例如多媒體雜誌《壹讀》製作的《公務員升遷時刻表》。
特點
讓讀者在資訊地圖中找故事
由於雜誌式與視頻式的敘事方法主要遵從文字敘事與短片敘事的規律,資料僅僅作為次要元素輔助敘事,在此本文僅討論資料新聞視覺化中圖表式、分欄圖式、流程圖式、連環畫式、幻燈片式5種類型的敘事手段。
從受眾的角度來講,資料新聞資訊以如下方式在受眾頭腦中產生意義:從記者提供的資訊地圖中,讀者發現規律和聯繫,從事件中總結出現象,找到故事。 在此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出資料新聞的敘事特點。
敘事素材:資訊高度壓縮。 一個新聞故事之所以選擇資料新聞的方式來呈現,通常是因為包含了大量的資訊素材。 資料新聞的長處在於,可以將極長時間 段、極大範圍、邏輯極為複雜、涉及諸多因素的事件高度壓縮,實現多角度、多層次的,較為全面的敘事。 英國廣播公司網站的專題《1999-2000英國每一 條公路的每一起死亡》就涵蓋了10餘年間英國全境的所有車禍導致死亡的案例,提供車禍的日期、地點、死亡人數供讀者查看。
然而,資訊高度壓縮的最終目的不在於呈現資料資訊,而在於基於資料資訊產生意義、完成敘事。 因此,資料新聞的視覺敘事在於如何壓縮資料,從哪個角度、提取哪些因素概括資訊,以何種順序呈獻給讀者。
敘事主體:主動權由記者轉交給讀者。 交互性是資料新聞最典型的特徵之一,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在資料獲取過程中,使用者有著一定的參與權。 比如,在2014年3月的兩會報導中,騰訊網聯合全國34家媒體進行了15天的網路投票,對25項民生領域的改革舉措進行網友滿意度評比,在此基礎上進行 資訊整合,製作出「中國點贊地圖」;另一方面,在資料的呈現過程中, 許多報導也會根據使用者的具體情況和個人選擇呈現出不同的內容和形式。 例如,在《衛報》 的專題《世界經濟轉危為安》中,使用者可以自主選擇查看某一地區的經濟增長率,自主對比不同地區的經濟情況,產生自己的結論。 因此,從獲取資訊到由資訊產生 意義,網路新聞比其他類型媒體給予了使用者更強的主動權。
敘事視角:善於宏觀敘事與微觀敘事。 資料新聞的視覺敘事善於著眼不同于日常生活的視角,將使用者由於時間跨度、空間跨度、事件的抽象程度、地理因 素等方面的局限而無法親眼體驗和認知的規律和聯繫視覺化,將使用者只能通過想像來認識的抽象概念呈現在眼前, 引起異于平常的震撼感或好奇感。 從傳統敘事學角 度講,資料新聞視覺敘事營造故事起、承、轉、合,對受眾進行細微情緒影響的能力不如文字、視頻等敘事手段。 因此,新聞故事中並不貼近日常生活的宏觀敘事與 微觀敘事常常利用資料視覺化的手段進行呈現。
例如,在《紐約時報》的專題《亡者面容》中,中間欄的圖表中,深色方格代表在阿富汗去世的士兵,淺色方格代表在伊拉克去世的士兵,右欄為每一位 士兵的照片、姓名、去世日期、去世年齡、所在部隊、家鄉、死亡國家等資訊。 假如這則新聞在傳統平面媒體中由文字敘述來完成,或者在電視媒體中以畫面剪輯配 合解說詞的形式來完成,一方面受眾認知的時間會更長,另一方面產生的直觀視覺衝擊力也會更弱。
在大資料時代,資料新聞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作為資料新聞的主要呈現手段,視覺化表達也拓寬了新聞報導的視角和空間,使過去許多不易報導的內容得以呈現給受眾。 掌握資料新聞在視覺敘事方面的特點,在其善於敘事表意的領域發揮其優勢,是當今新聞記者必要的素質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