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資料中發現大商機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關鍵字 大資料 我們 商機 發現 就是

當一切都可以量化,大資料本身就會說話。 我們對商機的發現其實就是聽的能力——只是傳統的耳朵未必聽得見「不可能」的聲音。

從萬事萬物中提取資料並存儲資料,這是大資料開發的前提也是產業鏈的上游

世界上萬事萬物都可以轉化成資料,而「轉化」本身就有著巨大的技術含量,因此,它無疑是產業鏈的上游。

在人類社會的發展歷程中,計量從長度、重量不斷擴展到面積、體積和時間,可以說相當漫長。 19世紀隨著科學家發明新工具,電流、氣壓、溫度、聲頻之類的自然現象被量化,其間只經過了一兩百年的時間。 而電腦把世界推上大資料階段,僅僅四五十年時間。

文字可以變成資料,谷歌有了數位圖書館,我們都有資料化的書籍;方位可以變成資料,只要你的手機裝有百度地圖,GPS導航就能用一組數字顯示你的位置;溝通可以變成資料,社交網路將我們日常生活的無形元素包括情緒提煉成了資料 ;甚至作為人本身,我們也一樣被資料化了,約伯斯在癌症治療過程中,醫生就為他製作了一個包括整個基因密碼的資料文檔。

資料化本身造就了一個一個商機。 美國四大機票預訂系統之一的ITA僅將資料賣給Farecast就是一筆不小的收入。 在中國,許多銀行保險公司都願與網路公司合作,它們看中的正是網路公司的資料。 在深圳,我們常看到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的一輛怪異的汽車在街上行走,它就是為深圳「智慧城市」建設採集資料的,只可惜,它不是企業行為。

把萬事萬物轉化為資料,還需要存儲資料。 事實上,大資料時代正是隨著存放裝置的大幅降價而成為現實的。 目前Facebook每天要存儲大約100TB的使用者資料,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每天要處理約24TB的資料,只要推想一下,就能估算資料存儲市場有多大。

在大資料存儲產品上,華為一直走在國內企業的前列,它們推出的N8000、CSS已為全球客戶所青睞。 作為高性能存儲的一個指標,華為的大資料解決方案在不久前的測試中達到300萬OPS,也就是說每秒能進行300萬個操作。

資料巨大的、不斷被開發的潛在價值,為技術類公司和分析類公司提供了市場

資料本身不是生產力,只有通過技術分析才能產生價值。 正如谷歌一位負責人所說,資料只是一個新的生產要素,原始材料從數位流水線的一端輸入,而處理後的資訊則從另一端輸出。

當然,對資料進行處理分析,遠非谷歌負責人說的這麼簡單,不然就不會有眾多的資料技術類和分析類公司。 一個叫MasterCard Advisors的部門收集和分析來自210個國家的15億信用卡使用者的650億條交易記錄,用來預測商業發展和客戶的消費趨勢,並把這些分析結果賣給其他公司。 美國Inrix公司通過彙集美洲和歐洲1億輛汽車的即時交通資料,採用軟體分析預測交通狀況並同步到衛星導航系統中。 它們吃的都是技術和分析這碗飯。

資料具有再利用性,它不會因已使用就失去價值;資料具有可重組性,當一個資料與另一個資料結合,它就可能產生新的創意;資料具有可擴充性,一個資料,本來為一個目標而採集的資料結果常常一舉數得。 資料的這些特點,讓資料分析具有無限的可能,只要我們擁有資料分析工具以及必需的設備 ,我們就可以在更多領域更快更大規模地處理資料,創業的機會無處不在。

那麼,我們說的資料分析專才是什麼樣的人呢? 是電腦專業人才嗎? 不一定。 他們可能是電腦外行,但只要他們所具有思維的不受限制——用行業術語表達就是「大資料思維」,他可能就是專才。 「他們思考的只有可能,而不考慮所謂的可行」,這是資料分析對人才提出的要求。

據麥肯錫全球研究所的一項調查,目前,美國需要19萬名以上具備「深度分析」專長的人員,而對具備資料知識的經理的需求超過150萬。 有人甚至預測,隨著資料科學家的崛起,行業專家必將消亡,理由是「資料科學家不受舊觀念的影響,能夠聆聽資料發出的聲音。 」

大資料引發思維變革,傳統產業在新思維的審視中將充滿前所未有的生機

大資料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它使人類第一次有條件獲得和使用全面的、完整的和系統的資料,它所引發的思維變革必將使傳統產業因為創新而充滿前所未有的生機。

《紙牌屋》是被中國網友們戲稱為「白宮甄嬛傳」的美國政治懸疑劇,它目前正在全球四十多個國家熱播。 這個叫Netflix的視頻網站首次自製的電視連續劇何以能成功? 原因是,它們擁有大資料思維。

在Netflix視頻網站,使用者每天產生高達3000多萬個收藏、推薦、重播、暫停之類的行為,訂閱使用者每天還給出 400萬個評分,300萬次搜索請求。 這些巨量的資料使Netflix發現,一部影片如果同時滿足幾個要素就可能大賣。 於是就有了《紙牌屋》的成功。

影視行業如此,傳統報業一樣如此。 一個叫克羅斯的小夥子創辦Prismatic網站,他通過收集網上資源並加以排序而一炮打響。 這個對新聞一無所知的小夥子成功的原因是:他通過資料分析發現,一篇報導是否受歡迎,讀者並不介意它來自于一個青少年博客、一個企業網站還是一家大報,資訊來源並不重要。

「關注相關關係,而不是因果關係。 」《大資料時代》一書的作者將此作為一種思維變革提出來不無道理。 許多看似不相關的事物在大資料中就有了聯繫,而這種聯繫正是商機所在。

一個叫鄂威的清華大學畢業生開發了一個類似于「社交管家」的軟體,他在做資料採礦時發現,聽羅大佑現場演唱會的人對上海大眾汽車興趣度會提高30%,作為創業者,鄂威正在做著這種風馬牛不相及的生意,當然他一樣也在追問為什麼。

資料的真實價值就像漂浮在海洋中的冰山,你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 佛洛德和海明威的「冰山理論」也適用于大資料的價值評估。

世界的本質就是資料。 這是物理學家說的。 只不過,過去我們對這一看法多持異議。

支援我們這一異議的是資料獲取之不易。 人類早期,純粹憑直覺、經驗、假設和推理去認識這個世界;後來當我們有能力獲取部分資料的時候,抽樣調查就成了我們認識世界的一種方法。 我們從來沒有想過「樣本=總體」,可它卻不經意間就變成了現實。

這就是全球熱議的大資料時代。 在這個時代,雁過留聲,人過留資料。 只要你隨身攜帶智慧手機和計算裝置,你的位置、行為,甚至身體生理資料等每一點變化都成了可被記錄和分析的資料。 根據技術研究機構IDC的預計,新資料以每年50%的速度在增長,或者說每兩年就要翻一番多。

面對資料,許多公司也曾進行過開發,如沃爾瑪就通過分析銷售、定價和經濟、人口、天氣方面的資料來為特定的門店選擇合適的產品,並確定降價的時機;中國移動也用它來進行客戶消費行為分析,並用以調整自己的服務內容和價格。 但是這些都太低估資料的價值了。

不僅企業本身低估,整個社會都低估了資料的價值。 以Facebook為例,在2011年供投資者評估公司的審核帳目中,它的資產僅被評估為66億美元,這些資產包括電腦硬體、專利和其他實物,唯獨不見資料。 我們對百度、騰訊的認識也一樣,沒有人把它們擁有的資料當成無形資產。

但事實上,資料已成為企業最大的無形資產。 在達沃斯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的一份報告上,資料已被宣佈成為一種新型的經濟資產,就像貨幣或者黃金一樣。 與之相應,對大資料的開發也正在興起,巨大的商機吸引著全世界的創業者。

(責任編輯:呂光)

相關文章

聯繫我們

該頁面正文內容均來源於網絡整理,並不代表阿里雲官方的觀點,該頁面所提到的產品和服務也與阿里云無關,如果該頁面內容對您造成了困擾,歡迎寫郵件給我們,收到郵件我們將在5個工作日內處理。

如果您發現本社區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歡迎發送郵件至: info-contact@alibabacloud.com 進行舉報並提供相關證據,工作人員會在 5 個工作天內聯絡您,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

A Free Trial That Lets You Build Big!

Start building with 50+ products and up to 12 months usage for Elastic Compute Service

  • Sales Support

    1 on 1 presale consultation

  • After-Sales Support

    24/7 Technical Support 6 Free Tickets per Quarter Faster Response

  • Alibaba Cloud offers highly flexible support services tailored to meet your exact ne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