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商用PaaS平臺——誰能成為最後的贏家?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關鍵字 目前 華為 他們 產業

作為雲計算的一個標杆式服務——PaaS平臺提供了面向開發者用於集成到他們應用中的附加服務,通過PaaS所能獲得的開發者效率以及應用豐富性是顯而易見的,這也被認為是雲計算的主要趨勢之一。

但是從目前來看,雲計算在國內的發展有點畸形,集中在SaaS和IaaS兩端較多,PaaS部分卻很少人在做的。 這是什麼原因呢?

在筆者看來,原因在於PaaS已經漸漸變為PaaS+IaaS的融合。 因為它不僅僅是提供了一組程式開發介面(API)及一套執行時期語言,能夠讓開發商或使用者可以在上面編寫程式,同時,它還包含有由服務供應商負責供應並維護底層的基礎架構,包括虛擬化、作業系統修補、延展性、規模自動調整、 安全問題等等。

對企業使用者而言,如果能夠使用JAVA、C#或者其他的語言,PaaS讓你可以建設更複雜的應用和基礎架構,而且你不用自己管理中介軟體、作業系統或者基礎架構配置。 PaaS服務可以幫你完成這些工作。

但是對於有資料大容量需求和要徑任務應用的客戶而言,目前主流PaaS平臺能夠提供的服務和產品尚不能完全滿足。 而從某種意義上而言,PaaS平臺提供的不僅僅是軟體堆疊,同時也是平臺下的硬體堆疊服務,因此,PaaS對企業使用者來說吸引力最大,但是它也是最難使用的一種雲服務。

商用PaaS平臺開發難點

1、首先在於混合雲的模式的問題,目前來看,尚沒有一個平臺能提供企業所需要的一切,企業在IT服務的選擇上,必然面臨著混合雲的解決方案問題,而這些解決方案往往寄宿在由多個分支或者組織單元共用的企業私有雲中 ;或者在局部IT系統外包或者複雜供應鏈的案例中寄宿在混合雲中。

2、開放性的問題:與當前內部或外部系統的集成。

3、特定于行業的IT標準、應用程式和服務。

4、業務模型和涉及角色的不確定性:有多種使用者行為模型和系統使用模式的特定于行業的使用者組,例如,工作量曲線、資源的任務需求類型和系統功能。

5、建立解決方案的時間:很少有企業有足夠的時間從草稿構建全新的IT基礎設施,這牽涉到雲環境的快速設置,替換舊的系統,與當前系統集成獲得業務連續性。 因此部署和管理的時間成為了導致考慮中的PaaS解決方案猶豫的關鍵因素。

6、各種應用程式和使用者類型:一個完整的行業解決方案包括跨由不同使用者組(獨立使用者或者組織使用者)開發和擁有的多業務線的應用程式。

7、大多數的企業使用者都並非IT專業人士,他們對使用複雜程式設計模型,例如JAVA,Web2.0和web服務來開發、部署和管理應用程式和系統感到很恐懼。

8、特殊業務需求由業務相關人士和客戶推動,例如,更短的面市競爭時間,通過對流程或者業務邏輯的快速修改實現對業務靈活性的支援,以及企業系統的快速擴展。

9、從長遠看來,PaaS將很有可能替代IaaS成為雲計算最主流的模式。 但無論是Google App Engine還是Salesforce.com都存在一些私有的API,這樣將不方便使用者進行應用的遷移。 同時在反應速度方面,Google App Engine也存在一些不足。

10、而最關鍵的一點,不管是Azure、GAE(Google App Engine)還是Cloud Foundry,這些國外的優秀的企業級PaaS平臺,面臨的最大問題還在於,他們無法在國內真正落地, 來自國外的互聯網服務受到的監管越來越嚴厲,這讓國內的企業使用者在選擇上不能不考慮網路管制的問題。

這幾點都是PaaS平臺難做的核心焦點問題。 而且你即便做出了好產品,你也只是為服務而服務,Google GAE很難複製的原因就在於此,國內誰能做出真正的企業級PaaS平臺呢? 電信、華為、用友還是互聯網企業?

國產商用PaaS平臺,誰能崛起?

電信運營商?

中移動的大雲來勢是很高調的,但從目前來看,在大雲建立了一年多時間後,除了盤古搜索已經架構于大雲平臺之上,尚無更多的企業選擇大雲平臺。 其實,對中國移動這樣的電信運營商而言,PaaS的好處固然能夠通過搭建平臺,控制內容提供者,進而掌握產業鏈;但其劣勢也在於,過於限制協力廠商供應商的開發能力,標準的開放介面勢必會失去一部分CP/SP的支援。 有業內人士這樣評價,「OPhone的例子已經證明,過於強調主導權反而會削弱產業鏈廠商們的積極性」,「實現這些技術特徵並不容易,目前幾大主要的軟體廠商提出的雲平臺解決方案都不成熟, 中國移動雲平臺搭建完成並運營恐怕還需要一段時間。 」

華為、中興?

從技術上而言,不管是華為還是中興,他們無疑是有實力做PaaS平臺的,在第三屆雲計算大會上,我們也看到了華為和中興的雲計算解決方案。 李三琦曾表示,目前的華為在原有的運營商業務以及終端業務之外,開闢了一個全新領域:企業業務。 此外,華為也正在試圖建立一個開放的雲計算平臺,將標準介面開放給全球數百萬開發者,支援他們開發各種各樣的雲應用。

應該說,不管是中興還是華為,PaaS平臺的建立難點絕對不在技術層面,雲計算的核心在於開放和共用,大量資料與企業級使用者需要實現開放共用,因此,華為和中興究竟能否一改過去的行為方式,這才是關鍵性的問題。

傳統軟體廠商?

可以看到,在企業級使用者市場,中國最大的兩個管理軟體廠商——用友和金蝶是絕對不乏經驗的。

在剛剛舉行的用友技術大會上,用友偉庫的楊祉雄總經理表示,偉庫即將發佈PaaS平臺,而這個PaaS平臺屆時將有一萬個雲服務、十萬台伺服器、百萬個服務客戶、千萬個活躍客戶。

用友集團CTO薛峰在接受筆者採訪時曾表示——「用友最大的優勢在於對它們企業使用者的理解」。 誠然,這絕對是個優勢,但他們缺乏的,同樣是互聯網基因,此外由於用友已經明確表示不會涉足IaaS領域,這恐怕也是一個未來的潛在隱患,畢竟一個成功的商用PaaS平臺是必須融合IaaS的。

互聯網企業?

「不管是新浪還是騰訊,目前,他們的平臺尚只能作為消費級業務的平臺,商用業務,恐怕還遠了點」——這是某業界資深人士對當前國內的主流互聯網企業推出的開放平臺的評價。

這個評價的確算是比較中肯的,國內互聯網公司目前基於雲計算的應用基本都是雲存儲。 當然公有雲的建立,其實存儲的確算是門檻較底的,因為這是一個期望邏輯密集型的公有雲產品。 而一旦上升到企業級應用層面,尤其需要與業務結合的平臺,從目前來看,國內目前似乎還很難找到一個像樣的平臺。

結語:可以預見的是,在雲產業鏈中,未來處於PaaS與IaaS兩層的企業的壟斷性會逐漸增強,PaaS也將會是一個產業鏈的制高點,它能掌控產業的核心,而不管是新浪SAE、百度BAE、大雲還是用友PaaS平臺,他們都非完美。 目前國內的雲產業還處於發展過程中,這也需要產業鏈上眾多合作夥伴大力合作,共同分享技術、經驗,才能快速推動雲計算的發展,真正把產業做大做強。

(責任編輯:admin)

相關文章

A Free Trial That Lets You Build Big!

Start building with 50+ products and up to 12 months usage for Elastic Compute Service

  • Sales Support

    1 on 1 presale consultation

  • After-Sales Support

    24/7 Technical Support 6 Free Tickets per Quarter Faster Response

  • Alibaba Cloud offers highly flexible support services tailored to meet your exact ne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