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作為全球第一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與美國同月換屆。 一邊國美人紛紛關注新一屆領導人上臺,另一邊美國奧巴馬也借助科技力量成功連任。
據國外媒體報導,奧巴馬競選幕後的資料分析團隊在奧巴馬連任過程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其在兩年的競選籌備中,一直在收集、存儲和分析選民資料。 而奧巴馬競選陣營的高級助理們則參考這一團隊所得出的資料分析結果來制定下一步的競選方案。
在大資料熱度直追雲計算的2012年,奧巴馬利用大資料在美國大選中獲勝的經典案例,便成了對大資料攜帶大價值的最好說明。 事實上,奧巴馬政府在2012年3月就宣佈投資2億美元啟動「大資料研究和發展計畫」,將大資料技術從商業行為提升到國家意志。
儘管業界對大資料十分追捧與關注,但實際上大資料被廣泛提及才短短數年,市場化程度較低,仍處於早期狀態,無論是在希望有實際收益的使用者側,還是積極推動大資料普及的供應商側,雙方都仍處於積極摸索階段。 可喜的是,在整個行業實際發展不明朗的情況下,在互聯網、電信等行業,大資料技術已有落地並取得一定成績。 同時雖然中國廠商由於「先天不足」在產業鏈上較為弱勢,在諸如資料分析等關鍵產品貢獻上幾乎空白,但由於全球都處於起步狀態,而中國市場本身對大資料的巨大需求將為本土供應商提供合適的創新土壤,為其在未來大資料超市掘金中打下了基礎。 這樣來看,中國廠商在技術創新領域將擁有新機遇。
概念普及期的大資料超市
市場從來不是孤立發展的,需求、技術、產品、環境相互關聯,特別是在大資料這樣的新興領域。
一方面,隨著互聯網、移動互聯網連接的增加,分析機構已用數位宣告資料爆炸時代已經臨近,大資料技術應運而生。 但大資料問題並不僅僅限於資料劇增,也引發了企業傳統IT架構不能滿足應用資料增長等問題。 事實上,企業希望能通過大資料解決難題,並從資料中獲得可利用價值進而為之贏取商業機會。 其中不乏「啤酒加尿布」的例子,即沃爾瑪通過對其顧客的購物行為進行購物籃分析,發現跟尿布一起購買最多的商品竟是啤酒。
但各類使用者的需求並不一致,目前「使用者若從大資料中挖掘價值,需要借助定制化服務。 但實際上很難找到一個標準化、商用化的產品來解決自身的問題,企業需要自行開發,但傳統企業使用者開發能力普遍較低。 」Gartner首席分析師張瑾表示。 對於傳統企業使用者,其離不開提供基於標準化的商用版本解決方案之上定制化服務的集成商,在張瑾看來,雖然其中蘊藏巨大商機,但模式還很不成熟。
另一邊,軟硬體廠商也基於自身理解提出了相應產品、解決方案,但卻難以契合使用者真正需求。 同時目前已有的大部分產品、解決方案在張瑾看來或多或少存在套用概念的情況,企業很難區分其是否為真正迎合大資料的解決方案,同時產品本身也並非如此成熟並可加驗證。 特別是在中國大資料超市,茁思迅行企業管理諮詢公司高級諮詢顧問金峰也表達了同樣的看法:「儘管自稱能夠提供大資料服務的公司不斷出現,但相當部分只是具備了早期資料採礦的能力,並期望以大資料的概念,吸引使用者以及風險投資商的目光。 」
供需間的矛盾以及各自面臨的問題,使得一時間大資料超市風起雲湧,同時也形成了一定的泡沫。 近20年來,炒作概念成為一些創業者、風險投資商的重要工作,他們並不完全期望能夠將實業做起來,而是借助概念,在資本市場上獲利。 金峰表示,現在的大資料超市上,也存在這種類型的公司。
巨頭紮堆大資料
儘管避免不了炒作大資料概念的嫌疑,但一些傳統的IT廠商也或各憑積累,或通過收購,將業務觸角延伸至大資料領域,推出了各自的大資料戰略。
作為最早提出大資料概念的公司之一,IBM以輻射整個大資料行業為目標,提供伺服器、資料庫軟體、專家系統等一體化解決方案。 同時,還推出了大資料分析產品,通過Hadoop和記憶體分析等技術以實現對大資料的存儲和分析,並搭建了專業的諮詢隊伍。
深耕資料庫市場的Oracle在大資料超市便以資料庫為中心,沿襲了集成一體化設計思路,將大資料機作為獲取大資料的源頭,再配合其中介軟體雲伺服器、資料庫雲伺服器、商務智慧雲伺服器構成產品群組,來滿足使用者對大資料的需求。
在存儲、管理、保護方面具有優勢的EMC選擇利用雲計算開放式、分散式和集群技術處理大資料。
靠晶片起家的英特爾也在今年發佈了自己的Hadoop商業發行版,包含了分析、集成以及開發元件,並對不同組合之間進行了優化。
軟體廠商SAP也通過發佈高性能分析應用軟體來滿足企業對海量資料高效處理的需求。
現在,傳統IT廠商憑藉自身實力與技術積累,已經成為了大資料超市的主力軍。
(責任編輯:蒙遺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