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連續九個季度業績下滑,惠普、戴爾尚未走出轉型陣痛...... 這給國產伺服器廠商提供了發展的有利時機。 繼聯想完成收購IBM的X86伺服器交易後,近日,另一家老牌伺服器廠商浪潮也鉚足全力部署雲計算,首次發佈了「浪潮集團雲海戰略」,國內伺服器市場格局生變。
國產廠商發力
在近日舉行的Inspur World 2014大會上,浪潮集團董事長兼CEO孫丕恕首次提出了雲海戰略。 由此,浪潮將向雲計算服務供應商轉型。
據介紹,浪潮雲海戰略包括四大舉措,即雲中心、雲服務、雲安全、雲夥伴。 對此,浪潮制訂了「三步法」計畫,第一步,浪潮的K1主機、SmartRack整體機櫃、英信伺服器、AS系列存儲、雲海OS等軟硬體產品,説明商業使用者完成上雲。 第二步,通過浪潮的IOP平臺搭建開放式大資料處理平臺,從而完成資料整合。 第三步,浪潮已經具備企業ERP系統和政府GRP系統,還將與合作夥伴共同構建更多創新應用。
談及國內伺服器的市場格局,孫丕恕表示,「浪潮不懼怕任何對手」。 其中,在小型機產品上,浪潮已經和IBM基本相當,在泛型服務器上甚至已超過國外的競爭對手。 他透露,預計到2015年,浪潮還將通過收購計畫提升自己的競爭力。
北京商報記者瞭解到,目前企業級伺服器產品可分為高端的大型機、小型機和中低端的泛型服務器、X86伺服器、雲伺服器等。 其中大多國產廠商核心業務集中在後者,且在與國際廠商競爭中漸具優勢,而在高端市場,仍主要是以IBM為主的國際品牌壟斷市場,國內則只有浪潮有自己的小型機產品。
就在前不久,隨著對IBM X86伺服器的收購交易,聯想也開始加碼向國內伺服器市場發力,欲佔據一席之地。
洋巨頭集體遇阻
浪潮、聯想等國產廠商爭相發力的背後,是IBM、惠普、戴爾等國外巨頭遭遇內憂外患、步入轉型調整的陣痛期,這給國產廠商提供了跑步追趕的契機。
其中,IBM近來的業績財報持續欠佳,營收連續九個季度呈現同比下滑的態勢,為此IBM逐步剝離重組業務,今年初將X86伺服器業務出售給了聯想,近日又倒貼15億美元把晶片製造業務甩給了競爭對手Global Foundries公司。
內憂之外尚有外患,國內「去IOE(即棄用IBM伺服器、Oracle資料庫、EMC存放裝置)」呼聲日益高漲,再加上國家對資訊安全戰略的重視程度提升,IBM的相關業務在國內市場遭遇了衝擊。
除了IBM,惠普、戴爾這兩家往IT服務解決方案供應商轉型的PC廠商日子更不好過。 本月初,惠普宣佈將公司一分為二,分拆整合業務尚在進行當中;而戴爾私有化退市已有一年多的時間,成果尚未顯現。
由此可見,洋品牌集體遇阻,國產廠商迎來了發展的良機。 與此同時,受「棱鏡門」事件的持續影響,國家對資訊產業的重視程度日益提升,尤其將資訊安全上升至戰略地位。 資訊化不僅僅關乎一個企業、一個行業,更是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內容。 在全球環境及國內政策利好的情況下,國產廠商應把握戰機,加快技術及設備的創新升級。
高端短板待補齊
從Gartner等多家協力廠商調研機構的資料來看,聯想、浪潮等國產廠商的設備銷量和市場份額呈現上升狀態。 不過,有觀察人士指出,國產廠商不宜過度樂觀,與國外巨頭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是高端伺服器領域,國產廠商仍需努力。
目前中低端的泛型服務器領域,國產廠商可以說是完全掌握了技術,但在高端伺服器市場,國內廠商仍然很難撼動洋巨頭。
一位行業專家如是說道,如果不能夠在高端伺服器領域佔據一定市場份額的話,僅憑滿足中低端伺服器使用者的需求,是很難擺脫受限局面的,也會直接影響到國家資訊安全戰略的實施。
從這一角度來說,如何破局國內高端伺服器市場,仍是國產廠商們未能解決的課題,高端伺服器技術門檻更高,這要求國產廠商加大自主創新能力,加快向硬體設備+解決方案模式轉型的步伐,方能實現逆襲國外巨頭的夢想。
(責任編輯:mengyis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