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崇山(曙光資訊雲計算產品總監)還記得十幾年前的一個故事。 那時他還是個剛參加工作的工程師,有一次接到一個任務:去80公里之外的一所鄉村中學維修機房。 「可到了之後,我才發現只是壞了一個風扇。 現在也許我們會覺得不可思議,但當時的確是這樣。 偏遠地區的故障定位是一件極麻煩的事,預判是修這個,到了之後卻發現是壞了那個,你不得不來回好幾趟。 」他苦笑著說。 「這就是我們‘教育雲’做的最基本的事,一個最簡單的描述就是‘胖中心、瘦學校’,也就是說後臺完全在我們這裡,學校端只需要簡單的終端設備就好,不需要建伺服器什麼的。 」在無錫電教館的案子中,曙光通過部署10台企業級的伺服器,徹底打破了地區的限制,實現了全市教育資訊資源的集中存儲和整合。 「連無錫這樣的相對發達地區都如此需要雲,更何況那些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32570.html">西部地區。 」趙崇山說。
教育行業成了雲計算最先「落地」的幾個領域之一,其實不難理解。 優質教育資源的匱乏,分佈區域過散,使得欠發達地區的教育水準極其低下,教育資訊化的程度更是慘不忍睹。 「有些學校根本沒有機房,即使有,管理人員也並不專業,但他們對資訊化的需求很大。 」趙崇山稱。
還有一個維度就是教育需求的層次化,除了傳統的教育路徑之外,當下還衍生了很多特殊的教育需求,比如已經很普遍的遠端教育、線上教育等。 「第一是‘ 開放大學’,很多人不一定通過高考才能獲得高等教育,有了雲,他可以享受到和大學生一樣的教育環境;第二是職業教育,雲計算其實特別適合這種技能式的培訓,學員可以在視頻教程中更直觀地去理解和學習;第三是可持續教育,這是面向所有人的,工作幾年之後,你也 許需要去學個經濟師或MBA,理想狀況下,教育雲可以涵蓋所有的教育領域。 」在趙崇山看來,雲計算給教育行業帶來了無限擴充的資源服務能力和應用能力。
僅僅是這兩個維度就決定了教育註定是雲計算的第一批爆發點,「即使不考慮成本問題,有雲和沒雲絕對是兩個概念。 」曙光曾經承接了貴州希望網和省級資源庫的後臺搭建,這個工程就足以說明問題。 貴州地理環境的複雜性使得很多地區的IT基礎設施幾乎為零,如果按照傳統的網路模型去搭建,勢必是個成本極高且施工和維護難度很大的工程。 「而決定採用雲之後,整個工程的輪廓一下子簡單了。 」據該專案相關負責人介紹,實施之後,省級資源庫達到了3500個課件的存儲規模,而貴州希望網可以支援1000人同時線上點播和下載課件資源,日承受訪問量100萬人次以上。 「關鍵是客戶用最小的成本和最短的工期,完成了各市縣的輔助教育系統的互聯互通。 」
當然,理想狀況下國家應該有一個統一的雲管理平臺,而不是多個區域平臺。 從資料處理的角度去看,規模化和標準化會使資料的成本更低,但實際情況是這個浩大的工程反而會拖慢一些亟須雲計算領域的節奏。 因此,在曙光「教育雲」的案例中,大部分是來自于一些教育機構的私有雲。
有很多共性的問題困擾著這些高校。 比如在大力普及現代教育技術的前提下,學校管理和電子郵件應用越來越重要,如何為這些應用提供資料存儲成為一大挑戰。 而且,即便不考慮已經初具市場規模的遠端教育,本校教師對利用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的熱情也異常高漲,但是這勢必涉及到大量的圖形、圖像和音訊視頻資料。 資料量正在成倍增長,原有的伺服器存儲容量顯然已經遠遠不夠。
於是,在與同濟大學、中山大學和武漢大學等高校合作時,曙光嘗試著用雲的理念去解讀一個校園局域網。
(責任編輯:蒙遺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