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經驗,我所經歷的那些痛!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關鍵字 我們 土曼 那些

摘要: 【編者按】本文的作者是12樓君,首發于微信公眾帳號B座12樓(ID:B1-12F , 感謝樓友 @白高峰很飯兒參與整理,@飄泊一柳潤色定稿 )。 昨天土曼智慧手錶創始人汪偉做客12樓微分享,給

昨天土曼智慧手錶創始人汪偉做客12樓微分享,給我們帶來了很多真金白銀也買不到的創業經驗,尤其是他所經歷的那些痛,對創業者而言,遭遇挫折的經歷比任何東西都要彌足珍貴!

  

====我所經歷的那些痛====

1. 為什麼是智慧手錶而不是別的?

我大學是學電子專業的,畢業後在電視臺做了幾年後去了通訊行業,很早就開始對電子產品感興趣。 04年出來創業,11年創立土曼百達,在手錶之前我圍繞 手機 做了很多產品,比如 耳機 、 音箱 、多屏互動、 移動電源 等手機周邊。 12年初,受AB兩個朋友的啟發,我決定開始做智慧手錶。 A提到說為什麼不能做個比手機更容易的終端來控制你的這些產品? B自己做的是高爾夫APP,希望我能幫他做追蹤高爾夫揮杆姿態的配件,所以手錶很自然就成為我的選擇。

那個時候很多東西還沒有意識到,總覺得只要錢到位就能萬事大吉了——產品不會輸給國際品牌,生產、銷售也能輕鬆搞定。 結果我們問題層出不窮,比如軟硬體的積累不足,比如包括加工方的資源欠缺,還有對工業設計的缺少理解等等。

2. 資金之痛

11年創立公司的時候還是想做個消費電子的品牌,身邊的兩個朋友知道我要做就投了錢進來,大家也沒有什麼資本的概念,四個人湊了300萬開始,我和另外兩個朋友各90萬,我的同學TWO MAN 30萬。

當時我們預計只要努力,兩年之內完全可以做起來——不過這明顯也是對過去創業的經歷過度自信了。 用自己過去創業的經驗和積累打底,實際上8個月就沒錢了。 跟夥伴們一商量,大家不敢投入了,覺得這個行業鏈條很長,遠不是我們想像的容易,因此不願意繼續投錢。

但當時我自己公司上海、深圳、北京都還有人,也不好直接調度資金過來。 跟大夥商量了,一人借我50萬,賠了算我的,錢到位後,付了貨款,只用了兩個多月,一旦進入到生產環節,錢真的是不夠用啊,最關鍵的是銷售也不象當初預計的那麼順利,管道要壓款,供應商要現金結帳,我把上海和深圳的公司關掉, 開始用我自己的錢周轉,當時同時進行了5,6款產品,資金消耗比較大。

3. 供應鏈之痛

曲面的部分包括玻璃和TP,玻璃做成彎曲的,而且要大規模生產,研磨問題很大,我找了很多工廠都搞不定,最後用玻璃注塑的工藝搞定。 另外TP也是個難度極大的活,傳統ITO無法實現彎曲。

我當時的想法,如果富士康都搞不定,我就跳樓去,找了TPK沒搞定,逼得我沒辦法,(作為創業公司,如何能撬動富士康? )有幸跟富士康的高管遇到,有兩個小時交流的機會,我把我對智慧手錶的想法一股腦倒給他,他問了很多問題,不過,當時我真的不知道他在富士康的位置,所以也無所顧忌,我想應該是激情感染到他了。

我們對生產難度的預估不足,沒給自己留BUFFER,工廠出現狀況的時候完全沒有應對辦法,其實工廠出狀況在供應鏈是很常見的問題。 富士康也沒想到這麼個小東西難度如此大。 我個人也范了大錯誤,昨天還給我的市場人員道歉。 我總認為只要自己拼了,一定能按時交貨,但硬體就是這樣,搞不定就是搞不定。 良率起不來,你拿刀架脖子,也沒人幹。 是的,我們在大生產的經驗上也不足。

4. 售後之痛

預售對我們來說是個全新的事物,沒做充分的準備,時間和承諾讓我們壓力山大,我是個不願意妥協的人,但在這次的產品上做了太多妥協,比如,曲度,比如厚度,比如電池,等等,三個月沒日沒夜的幹,好不容易把產品做出來了,但在客戶支援, 在售後上遇到很大的問題,這都是范了沒有經驗的錯。

比如客服的閉環流程,任何一個專業的客服都需要有完整閉環,我們以為發了郵件,發了消息就算結束了,沒有跟蹤到最後客戶的回饋,事實上,郵件被拒,短信被遮罩,當然也有客服人員的疏忽,客服如果不能形成閉環,風險很大, 滿意度調查就是最後一環,

==== 其他 經驗分享====

5. 產品的亮點

我個人認為一個亮點更適合初創,全面對於初創團隊很難,嗯,但方向不能出錯,方向對了,執行就好,也不用怕犯錯,(至於土曼的產品)我認為如果我出一款彩屏的手錶恐怕很難拔出來。 應該是局部亮點。

6. 核心競爭力

我想幾個方面,第一我對通信技術的理解,第二,我對消費電子產品的熱愛和感悟,第三,我愛鑽,不放棄,堅持自己的夢想不放棄,不管遇到什麼問題,什麼困難,都敢上。 還有跟著我一直不離不棄的團隊,這是極具魅力的一群人,一周可以加四個通宵的一群人,連續三個月沒工資拿依然堅持的一群人。

7. 市場推廣

之前定位是靠自媒體和朋友圈。 當時的結果讓我們很震撼,手機微信被刷爆,(訂閱號和服務號)結合起來,訂閱號頻度高,服務號到達率高,訂閱被折起來後效果折扣很多,所以重要的用服務號。

我們還沒有能力選擇使用者,這個也沒有必要選擇,不過目前朋友群都還是行內的資深人士多些,內容很重要,其實主要是好的產品。 圖片,文案,不要強推就好,不排除要私信跟朋友講的,倒不是朋友不轉,大家都很忙。 告訴一下,關係不錯的問題都不大,控制好節奏,不要讓朋友煩了,跟生活中的朋友交道是一個道理,慢慢摸索一些規律吧。

8. 團隊

我們外觀設計大概6,7個人,電路設計5個人,軟體20多個,機構三個,工藝,品控,供應鏈還有七八個,其他是市場,運營。 當然還在持續招募中,如果大家有好的人才可以推薦給我(郵箱wangwei@to mo on.cn)。

合夥人是靠朋友介紹,管理團隊基本都是從工程師和幹活的人提拔上來的,我不喜歡空降。 跟自己幹活這麼久的人更加瞭解做事的特點,性格,人的潛力都是很大的,慢慢培養都有機會。 我的面試很不常理的,主要看創業的態度、品德,態度第一位。

9. 希望成為什麼樣的公司

真的是想做一家小而美的公司,向蘋果一樣堅持設計,像Google一樣敢於創新,自由,用匠人心態來做產品,做公司。 (至於產品線)哈哈,這個有點敏感。 我想相當長的時間我們會把精力放在智慧手錶上。

10. 可穿戴的前景

其實剛性需求也是可以培養出來的,可穿戴會提供前所未有的交互體驗,手機恐怕很難做到,比如我們現在大熱的智慧家居,我不認為智慧是遙控方式的變化,應該是機器比人更聰明,資料獲取看起來可穿戴的優勢非常明顯, 我們在開發體感和語音控制的應用,這個應用場景很多,比如來電話我甩手掛斷,抬手接聽。 用語音控制家電。 健康會是可穿戴特別重要的應用,我們都在努力。

11. 預售的成功

是因為天時地利人和吧,天時:三星GEAR的發佈,地利:微信這樣好的平臺;人和:圈子裡的人脈。 (文案)都是我們自己寫的包括我的合夥人。

12. 正式對外銷售

事實上我們還沒有正式對外銷售,大家也知道我們還有很多貨沒有交出去,之前朋友圈預訂的2W只貨都沒交完。 現在還在優化產品的階段,如果不出意外應該三月中下可以上線,那時候軟硬體應該會有很大的變化。

相關文章

聯繫我們

該頁面正文內容均來源於網絡整理,並不代表阿里雲官方的觀點,該頁面所提到的產品和服務也與阿里云無關,如果該頁面內容對您造成了困擾,歡迎寫郵件給我們,收到郵件我們將在5個工作日內處理。

如果您發現本社區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歡迎發送郵件至: info-contact@alibabacloud.com 進行舉報並提供相關證據,工作人員會在 5 個工作天內聯絡您,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

A Free Trial That Lets You Build Big!

Start building with 50+ products and up to 12 months usage for Elastic Compute Service

  • Sales Support

    1 on 1 presale consultation

  • After-Sales Support

    24/7 Technical Support 6 Free Tickets per Quarter Faster Response

  • Alibaba Cloud offers highly flexible support services tailored to meet your exact ne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