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談論大資料已然不是新鮮事,各行各業競相在挖掘大資料的「大價值」,由此生髮樣式繁多的定制化大資料方案。 另一方面,持大資料存在大風險的「雙刃劍」觀點的群體比比皆是。 究竟大資料是商機還是危機? 如果非要選擇的話,筆者認為是商機,而任何商機均是有風險係數的,風險無須一味擴大來聳人聽聞罷了。 倘若人人都能從大資料中獲取成功,那麼效益則是社會整體進步,卻不會改變社會個體或者群體的實力格局。 筆者以為,儘管大資料大價值已是大多數人所向,然而,並非人人都可成大資料掌舵者,成功者在未來很長時間屬於小眾,只能說是惠及大眾。 倘若立志成為大資料掌舵者,試水需先考慮清楚。
本文筆者要討論的大資料掌舵者界定為兩類,一類為大資料方案供應商;另一類是行業使用者。 大資料方案供應商通過自身技術或者與協力廠商協作來整合方案為使用者服務。 而這其中,同業競爭不可忽視。 成為掌舵者必是有差異化的智者。 行業使用者,與大資料沾邊,主要通過大資料嘗試改變自身的生存地位。 這其中,誰先行一步理對大資料價值脈絡,誰就有可能成為掌舵者。 關於以上兩大群體, 筆者分別向其試水大資料提供些許建議,作為2013開年的諫言。
成為大資料掌舵者 大資料方案供應商試水要點:
提供大資料方案的廠商並不在少數,掐指一算,IBM、SAP、Teradata、惠普、Oracle、Intel、EMC、微軟、浪潮...... 隨著時間推移,更多的廠商將涉足提供大資料方案。 這勢必引來同業競爭。 脫穎而出,成為掌舵者,需考慮如下幾點:
1. 產品群組靈活多樣
做大資料方案供應商,產品群組必須多樣化,這涉及面向的使用者群廣度問題。 使用者定制化時代,提供的大資料方案涉及產品不僅需要多樣化,同樣需要實現靈活組合。 這不僅是使用者定制時代要求,同時實現靈活組合可説明方案商節省支出成本。
2. 產品方案化繁為簡
整體方案,並非產品越繁雜越有優勢。 方案商可嘗試方案化繁為簡。 所謂化繁為簡並非減少產品類目,而是如何整合集成的問題,目前在整合集成方面,IBM與Oracle表現比較出色。 IBM 的PureSystem、Oracle囊蓋從伺服器、存儲、資料庫、中介軟體、融合應用等等層麵包括Exadata資料庫雲伺服器、Exalogic中介軟體雲伺服器、Exalytics商務智慧雲伺服器、 大資料機與SPARC SuperCluster在內集成軟硬一體產品方案。 在產品豐富的基礎上做集成系統,這是簡化IT的方法。 畢竟使用者的業務,或者說內部生成與外部需求的資料量日益在劇增與變雜,大資料產品方案如若繁冗,各層面均需手動干預或者單做封閉操作,那麼不僅會增加方案商指導的成本,同時會增加使用者上手操作的難度,得不償失。
3. 精納與培養大資料專業型人才
人才是保有可持續競爭力的關鍵,尤其在技術產品更新速度飛快的IT圈。 筆者認為,方案商的大資料智庫將是直接影響其能否成為大資料掌舵者最重要元素。 方案商可通過從競爭對手挖掘人才,或者自身開設培訓課程來增加自身的大資料人才專業性。 1月20日,在北京航空航太大學,中國首個「大資料技術與應用」軟體工程碩士啟動。 這可看做是國內在大資料人才耕植上的有益舉動。 而另外一個問題也隨之而來,誰來教的問題。 畢竟大資料人才緊缺是現實,懂得做培訓的人才也不多。 方案商可走培訓大資料專業型人才之路,而前提是找到會教的能人。 相比之下,重金挖掘人才似乎顯得輕鬆不少。 其實這是一條生態鏈,重金挖掘人才到更多人才培養,到大資料方案精益求精。
4. 善鑽大資料產業「空金庫」
説明使用者挖掘大資料商機,方案商們喜好以各種標語也好,外宣平臺也好,向使用者展現自己產品方案的洞察能力。 群湧而上,以類似的宣傳口徑向使用者自薦,那麼使用者在可多樣選擇方面,往往依賴其原有慣性思維選擇自身比較認可的品牌,這考驗的僅僅是方案商的品牌力量,關乎本身這套大資料方案的「實力」,在意率所占不高。 有時,需懂得逆向思維,學會鑽空子。 當大部分方案商在談商機挖掘的時候,逆向思維,換個說法, 解圍風險,興許傳播的效應容易立竿見影。 可惜,關於大資料風險,業界專家談論的比較多,方案商在宣講其大資料產品時也時有提及,但基本是在談及如何説明使用者挖掘大資料價值時,簡略地帶過所謂降低風險的詞眼。 在逆向思維,挖掘大資料「空金庫」方面,IBM的表現比較搶眼。 IBM就明確提出為了降低大資料風險而制定「智慧存儲」戰略。 偉大的方案商或許不是吹出來的。 在談論大資料商機領域的方案推薦,IBM也正面參與,同時其也懂得逆向思維去向使用者傳達大資料風險理念,以此來推出自身的方案。 僅需換個角度,就可鑽到大資料產業的「空金庫」,勝人一籌, 這是目前很多方案商欠缺的。 一味跟著,卻不懂鑽空子超越,大資料的掌舵者註定不屬於這一類。
成為大資料掌舵者 行業使用者試水要點:
行業使用者作為大資料方案的直接消費者,其使用與否,使用的程度或者說普及度有多廣,對大資料方案商的戰略制定和競爭格局會產生影響。 在並行方面,更將影響自身的行業地位。 成為大資料掌舵者,讓大資料業務真正驅動自身業務價值,行業使用者試水有如下建議,僅供參考。
1. 明確試水大資料的目標
一項新產業問世,跟風現象不可避免,似乎誰都不想落伍。 然而,試水大資料產業並不能盲目,這涵蓋企業業務資料的集中整合、資料存儲、資料分析、資料管理等方面,可以說, 一環出現盲目性,整個鏈條就會「分崩離析」,進而影響企業發展。 試水大資料的目標是什麼? 根據目標去把控大資料相關業務鏈條上每一個節點,這麼做的好處在於針對性強同時控制企業預算。 成功屬於有準備者。 成為大資料掌舵者,必是充分分析自身需求,從而確定目標再出發的行業使用者。
2. 理性選擇合作供應商 方案選擇一步到位
儘管慣性思維的扭轉難上加難,但在選擇大資料合作夥伴時,行業使用者不僅不能忽視品牌的名譽度,同時應對方案商的服務資質進行評估。 建議選擇有整體方案服務的供應商,並在大資料業務鏈上各節點「從一而終」,選擇一家合作供應商一步到位,這將避免合作過程出現某一方洩露資料等問題出現究根困難的情況。 中國商業聯合會資料分析專業委員會會長鄒東生指出,大資料行業尚處在跑馬圈地階段,行業亂象不可避免。 他介紹說,虛假資質、服務不規範、品質控制不嚴格等是這個行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大資料產業並未真正成熟當下,建議試水行業使用者理性選擇合作供應商,規避合作風險同時從大資料業務中尋找投資的回報價值。
3. 大資料投資三七開
大資料投資, 建議設備(方案)採購與人才培養三七開。 當前,不少行業使用者過多在設備(方案)上下功夫,忽視人才培養。 設備(方案)的採購是硬投資,當企業大資料業務類目擴容與設備(方案)老化或者漏洞出現時,設備(方案)的升級優化不可避免,而行業使用者倘若在此過程中培養出一批具備大資料業務精幹能力的人才,則不僅可以節約在設備(方案) 上持續硬投入,同時可反哺自身的大資料業務。 成為大資料掌舵者,行業使用者自身需有基本大資料分析與技術的人才,不然,危機時刻存在,由協力廠商方案商提供資料存儲也罷、資料分析也罷,資料洩露暫且不談,資料分析的真實性如何就值得行業使用者體味。
關於大資料時代趨勢發展,質疑聲已經越來越少。 人們更多在思考如何應對與利用大資料時代帶來的一系列改變。 大資料甚至已上升至不少國家戰略範疇:2012年3月,奧巴馬政府發佈「大資料研究與開發計畫」,宣佈先期投資超過2億美元用於研發大資料關鍵技術,以搶佔資料資源開發利用制高點。 2012年5月,聯合國「全球脈動」計畫發佈《大資料開發:機遇與挑戰》報告。 2012年10月中國也成立了中國通信學會大資料專家委員會。 作為大資料產業能否可持續發展的兩大主角:大資料方案供應商與行業使用者,嚮往大資料大價值的美好景象容易,成為各自領域真正的大資料掌舵者實非易事。 輻射開來,上升至全球的國家競爭亦然。
(責任編輯:蒙遺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