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馬雲所言,我們身處在一個資料為王的時代,世界正從IT走向DT。 在移動互聯、雲計算和大資料的穹頂之下,未來的IT運維管理被賦予了更多的資訊挖掘和資料分析的重任。 資訊的碎片化加大了選擇成本的空間,如何有效採集和分析資料、排除閱讀噪音,成為了IT部門在大資料時代亟待解決的難題。
有這樣一位網路主管,常以自己是「技術大拿」的身份管理網路,但居高不下的資訊化成本卻使得他常被大老闆請去「喝茶」,並且當被問到 IT資產管理、業務系統健康情況、資訊化資金預算等實際問題時,他的彙報也只能用「很好、不錯、有提升 、有下降」等沒有任何資料為依據的虛詞作為依據,這使得領導大為惱火。
針對本案例中出現的問題,國內領先的IT運維管理專家,北塔軟體認為:「在公司資訊化不斷擴展的情況下,IT運維管理者不僅應該是技術大拿,還應該成為‘理財’專家。 IT運維資料只有實現集中、匯總和整合,並通過深層次的資料採礦,對資料進行系統分析和評價,才能為企業決策者提供基於IT運營的決策依據,推動企業向決策科學化方向邁進,從而提高整體的管理水準和工作效率。 」
但成為「理財專家」並不簡單,IT運維資料來源於日常工作積累,需要提取、分析和呈現。 另外,只有找到這些資料之間的關聯,才能找到有價值的資料,找到沙子裡面的金子。 因此,IT 運維管理人員首先需要將所有設備納入一個統一的監控平臺中,因為只有做好了底層監控,才能確保資料的正確性和全面性,才能進行彙聚和存儲,才有可能為更高層的流程化管理以及業務管理提供資料支援。 而為了挖據出資料內部的價值,就要找到零散資料中的關聯點,而這就需要為網路管理者配備一套更加智慧化的運維工具,把使用者、網路、硬平臺、軟平臺、業務系統這5個分散環節整合起來。
例如北塔軟體的北塔BTIM就可以説明管理者將大資料的智慧應用到運維管理一線,北塔軟體在北塔BTIM中體現了以資料為核心的新型IT運維方式,可以從日常監控,故障分析,決策分析三個方向為使用者提供強大的資料管理能力。
首先,作為IT運維部門的實用系統,北塔 BTIM系統提供了多種實用分析工具,網路部分提供了負載一覽、TOPN性能分析,埠流量分析,可實現對於具體設備物件的即時負載以及歷史瓶頸的檢測。 為了輔助分析,系統還提供了設備資訊的直接獲取如ARP表、路由表、IP位址表、CDP表和IPSLA資訊表,説明專業技術人員能靈活組合分析。 其次,北塔BTIM還提供了各種運行分析和性能報告,SLA和業務決策報表、業務關聯報表、績效管理報表等等。 管理人員能根據這些報告準確評估整個IT環境運行情況,及早發現故障隱患和評估威脅,為IT投資決策提供參考依據。 另外,北塔BTIM還支援自訂報表,可根據使用者管理和分析需要制定分析的資料內容和對比結果,自動地呈現出趨勢圖、直條圖、圓形圖等等。
針對資料時代的特點,北塔軟體認為:現在,許多IT管理人員都在負責基礎架構的事情,而移動互聯以及社交網路的發展將會給企業帶來大量的非結構化資料,對這些資料進行分析和處理後,將為企業帶來針對性的改變和革新, 進一步促進技術和服務的發展。 因此,未來的IT管理者不僅需要具有IT投資回報率的計算能力,還需要參與到業務和市場環節,並需要幫助企業建立用資料說話的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