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大資料後,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14138.html">農夫山泉會發生管理變革嗎? YES
*中國能製作出類《紙牌屋》的電視局嗎? NO
*大資料可以給阿迪達斯帶來利潤嗎? YES
*網易資料工程師可以當「媒婆」? YES
*中國政府未來會開放資料嗎? YES
*正在到來的資料革命改變政府、商業和我們的生活...
就在製作這期「大資料專題」時,編輯部發生熱烈討論:什麼是大資料? 編輯記者們旁徵博引,試圖將資料堆砌的商業案例剔除,真正的、實用性強的資料採礦故事留下。
我們報導的是偽大資料公司? 我們是否成為《駕馭大資料》一書的作者Bill Franks所稱的「大資料騙局」中的一股力量? 同樣的質疑發生在阿裡巴巴身上。 有消息稱,3月23日,阿裡巴巴以7000萬美元收購了一家移動開發者資料統計平臺。 這引發了專家們熱烈討論,它收購的真是一家大資料公司嗎?
這些質疑並非沒有道理。
中國確實沒有大資料的土壤。 「差不多先生」、「大概齊」的文化標籤一直存在。 很多時候,各級政府不太需要「大資料」,形成決策的關鍵性資料只有一個數位比率(GDP)而已;其二,對於行業主管機構來說,它們擁有大量原始資料,但它們還在試探、摸索資料開放的尺度,比如說,是開放原始資料, 還是開放經過各種加工的資料? 是轉讓給擁有更高級計算和儲存能力的大型資料公司,還是將資料開源,與各種各樣的企業共用? 其三,資料採礦的工具價值並沒有完全被認同。 在這個領域,硬體和軟體的發展並不十分成熟。
即便如此,沒有人否認資料革命的到來,尤其在互聯網行業。 阿裡巴巴的馬雲將大資料作為戰略方向,百度的李彥宏用「框計算」來謀劃未來。 即便是CBA(中國男子籃球職業聯賽)也學起了NBA(美國男籃職業聯賽)五花八門的資料統計、分析與挖掘。
在過去兩年間,大量的資本投資一些新型資料工具公司,根據美國道鐘斯風險資源(Dow Jones VentureSource)的資料,在過去的兩年時間裡,11.7億美元流向了119家資料庫軟體公司。 去年,SAP市值已經超過西門子,成為德國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而這樣的業績部分得益于其資料庫軟體HANA的商業化,去年一年時間裡HANA帶給SAP3.92億歐元的收入,增長了142%。
但是,大資料還沒法分析、挖掘出自己的直接變現能力。 在截稿日時,我們再重新讀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Viktor Mayer-Sch鰊berger)的《大資料時代:生活、工作與思維的大變革》一書,作者相信,未來,資料會成為有價值的資產。 假以時日,它會大搖大擺地進入資產負債表裡。
案例1:農夫山泉用大資料賣礦泉水
案例2:阿迪達斯的」黃金羅盤「
案例3:航空公司資料權之爭
案例4:《紙牌屋》你學不會
案例5:網易」花田「為你定制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