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美國雲計算的五年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關鍵字 雲計算 聯邦政 提供 亞馬遜

最先在企業內部進行雲計算部署實踐的幾家企業,如谷歌、亞馬遜、微軟,在雲計算方面投入最大的前若干名公司,如HP、IBM等,都是總部設在美國的跨國企業,同時, 圍繞著這些巨頭也出現了很多中小企業提供雲計算產業上下游某個環節的產品服務,出現了眾多可行的雲計算商業模式。 回顧這5年來雲計算在 美國的發展,觀察分析參與其中各方——企業、政府、機構的表現舉措,對我國的雲計算產業發展將有非常積極的借鑒意義。

互聯網巨頭出於自身需要發展出了雲計算服務

在雲計算概念提出之前,有部分互聯網巨頭已在公司內部實質上地部署了雲計算系統。 由於谷歌率先提出的「雲計算」名詞能夠比較形象地概括這套系統對外服務的特點,於是就被各家廣泛認可,各自引用來包裝自己的產品服務。 可以說,「雲計算」是先有其實,後有其名,這也使得雲概念在一開始提出的時候,就有著堅實的實踐基礎。 亞馬遜、谷歌的雲計算服務發展過程充分說明瞭這一點。

亞馬遜的主營業務是B2C電子商務,使用者流量並不是均勻分佈在全球,在某些特定的時段(比如耶誕節),流量會急劇攀升,所以亞馬遜在IT資源的投資上會面臨一個尷尬的局面——花大價錢購置的伺服器、存儲、 頻寬只是為了應對突發的高峰流量,而在其他大部分時間裡,這些資源利用率可能都不到一半。

在這種情況下,亞馬遜設計了雲服務AWS(Amazon WebService),這項服務主要是想把平時閒置的IT資源利用起來,有那麼點「變廢為寶「的意思。 在隨後的時間裡,亞馬遜陸續推出了包括EC2(Elastic Compute Cloud,彈性計算雲,此後業界談及亞馬遜雲服務,大部分就是特指EC2),Simple DB等近20種雲服務,逐漸完善了AWS的服務種類。

由此可見,AWS對於亞馬遜來說,並不是一個嶄新的系統,而是基於原有IT系統改造包裝,使之適合於向公眾開放服務的升級版。 在向公眾推出AWS之初,亞馬遜就已經積累了大量的運營經驗,保證了雲服務的品質。 實際上,AWS最大的使用者就是亞馬遜自身。

再看谷歌。 在企業初創階段,谷歌獲得的投資有限,只能自己攢機,但是很差的機器不可能滿足伺服器的高性能和穩定性要求,於是只有在已有基礎上提高可靠性,利用很多「破爛」機器獲得更高的性能。 這就有了雲計算的雛形。 可以說,雲計算技術架構的建設升級完善貫穿了谷歌公司的整個發展歷程。

在2006年之前,谷歌就已經擁有了成熟完整的雲計算技術架構,不僅在硬體網路方面應用了自己設計的機架架構、伺服器刀片、資料中心、全球網路連接,也在軟體系統方面開發完善了作業系統、檔案系統GFS、 平行計算架構MapReduce、平行計算資料庫BigTable以及開發工具等雲計算系統關鍵部件。 提出「雲計算」是一個水到渠成的自然過程。 與其說「雲計算」是谷歌包裝出來的用於引導產業技術發展趨勢的概念,不如說是谷歌對自身發展經驗和技術積累的系統性總結。

產業分工精細,中小企業也有很多機會

雲計算雖然適於互聯網巨頭,但是今日美國的雲計算市場並不只是巨頭的舞臺,很多中小企業也活躍其中,並且表現出了很強的發展潛力。

• Joyent公司

主營業務和亞馬遜EC2類似,提供IaaS,據媒體報導,2009年Joyent就已經為約25%的Facebook的應用提供了平臺支援,其客戶之一LinkedIn單月的訪問量也已經突破10億, 另一個和Twitter類似的流行微博客服務提供者Identi.ca也選擇了Joyent,而Joyent當時的員工總數僅為22人,還包括管理和銷售人員。 還有一個比較有意思的是,2008年因為不滿Twitter架構設計的不穩定,且拒不接受Joyent的優化建議,Joyent說服Twitter離開了Joyent。

• Okta公司

Okta專注于雲中的身份識別管理,以企業軟體即服務(SaaS)為目標將不同的服務結合在一起,為使用者提供使用不同種類SaaS應用的單點登錄入口。 Okta的雲區域網路被認為是局域網的發展,結合與管理並保護使用者的雲應用。 在SaaS的應用領域,相對於完全的雲服務,較少的安全威脅對廠商來說是最有利的。 Okta創始人Tom McKinnon曾參與過Salesforce.com的工程開發,因此他具備足夠的技能經驗,以應對雲計算中的管理和識別。

• Skytap公司

Skytap為使用者提供基於雲的虛擬實驗室運行示例和開發環境。 其使用者也正在開發它的新用途,包括建立虛擬培訓教室。 已經有使用者通過Skytap建立了自己的部署應用。 Skytap還允許使用者在自己的資料中心中構建虛擬私有雲。 這一服務使得Skytap成為私有雲市場中一個舉足輕重的代表廠商。 Skytap的客戶已經超過了一百名。 它還表示,與去年相比,其收入已經增長了一倍,但未公佈具體數目。 早在2008年,Skytap就已經從Madrona Venture Group、Ignition Partners、Bezos Expeditions和Washington Research Foundation Capital獲得了130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

• Egnyte公司

Egnyte推出了基於雲的檔存儲服務,提供了存儲和備份資料,共用資訊的新方式。 自此,Egnyte加大了對本地雲混合方案的投入力度。 在他們的產品中,當沒有互聯網連接時,使用者能夠通過本地雲訪問被託管的檔和存儲資料。 當恢復互聯網連接時,Egnyte本地雲將與Egnyte雲檔案伺服器同步實現無縫存儲。 公司創始人稱他們最初提供Egntye概念是想解決他們在先前的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安全便捷的從他們熟悉的計算裝置訪問檔。

中小企業資源相對有限,不可能像大公司那樣服務于眾多客戶或者提供全面的解決方案,集中資源專注在某個客戶或者某項業務上是他們的生存之道。 而發展成熟分工精細的市場,也為這種生存之道提供了很廣闊的空間。 天使投資、風險資本等目標區分明確的創投機構可以為不同時期的中小企業提供融資;信用體系完善監管有力降低了市場交易成本,也降低了大企業客戶購買中小企業的服務或者業務外包的風險;非核心業務外包也使得大企業可以更專注在核心業務上 ,不屑于與中小企業爭利,專業的公司做專業的事,各得其所。 因此,才有像Joyent這樣員工總數僅22人的小公司,卻為25%的Facebook應用提供了平臺支援。 Facebook、Twitter等互聯網新貴也樂於將非核心業務外包出去,而不選擇自己一手包辦。

政府通過投資刺激雲計算市場

在互聯網新技術新業務的發展中,聯邦政府一直持審慎態度,在2006年雲計算概念提出之初鮮有公開的關注。 直至2009年3月,總統奧巴馬創設一個新職位——聯邦政府首席資訊官,職責範圍包括主管與政府資訊技術有關的政策和戰略規劃、負責聯邦政府所有的科技開支和説明促進總統的技術政策議程。 從首席資訊官職務的設置,聯邦政府開始展現了對雲計算的關注,並開始著手制定雲計算方面的政策規劃。

一系列的舉措和顯示聲音,聯邦政府關注雲計算更多出於節約IT成本的考慮。

2009年9月,聯邦政府啟動了新網站Apps.gov,展示並提供得到政府認可的雲計算應用。 該網站列出的基於雲計算的軟體可通過多種設備使用,包括商務應用、雲計算服務、辦公應用和社交媒體軟體等。 這一舉措旨在推動政府機構接受雲計算的理念。 隨後昆德拉表示,啟動Apps.gov網站的目的是説明政府機構降低成本,推動創新。

2010年12月,美國白宮宣佈,計畫通過整合聯邦政府資料中心和應用程式以及採用所謂的「雲計算優先」政策來重組政府IT架構。

首任聯邦政府首席資訊官昆德拉對外公佈了政府推廣雲計算架構的計畫,並呼籲在2015年之前將目前政府的2100個資料中心至少削減掉800個,同時還要求各級政府將部分工作轉移到商用、個人以及政府用雲計算系統上。 此舉的目的就是要説明各個政府機構來分享服務以避免大量不必要的重複工作。

聯邦政府對雲計算的重視,直接拉動了美國雲計算市場升溫,眾多雲計算服務商加入了爭奪政府採購訂單的行列。

2010年12月,微軟獲得了美國政府有史以來最大的一份雲計算軟體供應合同,其內容是向美國農業部提供基於互聯網的電子郵件及其他服務。 此前,明尼蘇達州、紐約市和加利福尼亞州相繼選擇了微軟的雲計算軟體。 谷歌和IBM也參與了該專案競標。

同期,谷歌也宣佈在其他政府採購專案中擊敗微軟,贏得了一份價值670萬美元的合同,為美國總務管理局處理電子郵件。 美國總務管理局規模龐大,擁有1.5萬名員工,負責採購和管理聯邦資產,更重要的是它還對美國其他政府機構的新技術採購決策產生影響,具有獨特的影響力。

到了2011年,聯邦政府對外顯示了推動雲計算發展更堅定的信心。 由於採用了雲計算技術整合資料中心,據《紐約時報》網站報導,美國聯邦政府計畫在未來的4年時間內關閉其40%的電腦資料中心,數量達800個, 以此來降低巨額科技預算並將美國政府使用電腦管理資料和向公民提供服務的方式變得現代化。

聯邦政府並無意主導雲計算的發展方向,其出發點主要是採用更好的技術來降低自身IT成本,具體舉措是通過創造市場需求政府採購的方式來刺激雲計算產業發展,通過將政府IT系統安全性要求、性能要求等寫入採購合同來規範雲服務內容, 督促雲服務品質的提高。

企業通過加盟標準組織引導技術發展方向

目前,全球範圍內的雲計算標準化工作已經啟動,全世界已經有30多個標準組織宣佈加入雲計算標準的制訂行列,並且這個數位還在不斷增加。 比較主要的標準組織是:美國國家實驗室(NIST)、結構化資訊標準推進組織(OASIS)、分散式管理工作組(DMTF)、存儲工業協會(SNIA)、開放網格論壇(OGF)、雲安全聯盟(CSA)、開放雲聯合會(OCC)。

各家標準組織從自身發起時確立的目標出發,專注于雲計算不同領域的標準制定。 如:

NIST的目標是提供技術指導和推廣技術標準在政府和工業領域有效和安全地應用,它提出了雲計算的定義,針對美國聯邦政府的雲架構,安全和部署策略,專注于美國聯邦政府的雲標準、雲介面、雲集成和雲應用開發介面等。

OASIS成立于1993年,屬於非盈利聯合會組織,目標是推動全球資訊社會的開發、融合和應用開放標準。 OASIS在軟體發展領域影響力很大,提交了著名的XML和WebServices標準。

DMTF的目標是聯合整個IT行業協同起來開發、驗證和推廣系統管理標準,説明全世界範圍內簡化管理,降低IT管理成本,目前主機作業系統及和硬體級的管理介面規範都來自DMTF標準,所以該組織是極具影響力的團體。

其他標準組織也頗有建樹,在存儲、網格計算、節能降耗、安全等各方面都制定了業界認可的標準,發佈了眾多對雲計算建設有很好參考價值的白皮書。

各施所長,大企業是發展新興市場的「第一推動力」

在一個成熟的市場中,參與各方是互相促進互相制約的動態平衡關係。 由企業形成完整的產業鏈,生產產品,提供服務,客戶或使用者作為市場消費者使用產品服務並為之付費,此外還有支撐市場良性發展的各類角色參與其中,如監管、流通、金融等。 每個角色作為市場裡的一員,既分享財富,也為創造財富發揮作用。

同時,新興市場會面臨支撐角色缺位的問題,如缺乏監管機制,出現不公平競,或者支撐角色能力有限的問題,如融資管道規模有限,無法啟動重大專案。

這些困境決定了產業市場發展之初需要一股強大的力量,吸引站在圈外觀望的企業加入,完善產業鏈上下游分工,推進市場的各種支撐角色完善,必要時甚至臨時充當支撐角色發揮作用。 這樣的力量就是推動新興市場從無到有逐步完善的「第一推動力」。

中小企業無法勝任推動雲計算產業鏈發展的中堅力量。 建設雲計算平臺需要很多技術積累和大量資金投入,並且之前沒有成熟的的商業模式可遵循,是一項高風險高投入而回報未知的業務,中小企業沒有這個建設實力,也無法抵禦新業務的風險,不可能成為「第一推動力」。

聯邦政府只是雲計算的買單者之一,沒有意願充當「第一推動力「的角色。 在過去5年中,從公開資訊看來,聯邦政府保持了對雲計算的關注,但並不試圖主導雲計算市場的發展方向,其參與雲計算的舉措,主要是為了借助雲計算技術優點,節省政府IT開支,提高政府辦公效率。 由於將越來越多的IT預算投入到採購雲計算產品服務,也刺激了雲計算市場發展。 作為大客戶,聯邦政府擁有很強的話語權,在對產品服務品質的要求上會有更挑剔的要求,這就對雲計算廠商形成了不斷改善產品品質,提高服務水準的壓力,有利於促進整個產業良性發展。 對於資料安全、隱私保護、智慧財產權方面的監管,有司法機構依照法律程式處理,聯邦政府在監管方面沒有制定任何舉措。 對於雲計算的技術方向、業務創新、標準制定等專業內容,聯邦政府也沒有插手,而是由企業根據市場需求自行決策。

在這種情況下,只有大企業才有可能成為雲計算的「第一推動力」

如前所述,大企業在把雲服務推向市場之前,就已經在內部運營了多年,能夠保證服務品質水準。 大企業本身就是雲服務最大的使用者,這也能有效的降低擴張雲計算平臺投資帶來的風險。 並且,由於激烈的市場競爭,以及面對一大批快速成長中小企業的新挑戰,大企業需要不斷開拓戰略市場,以增加未來的長期收益,培育新興市場對於大企業來說有著內生的動力,由一批大企業來主導推動雲計算產業的發展, 將會給雲計算產業注入強大的生命力。

最重要的是,大企業自身擁有的現金流、業務線、管道和研發力量將在開拓新興市場時起到強有力的支撐。 在雲計算產業鏈尚不完善,某些環節缺失的時候,大企業能夠依靠自身的技術優勢的業務線獨立解決。

如谷歌自己設計伺服器機架構架和PC伺服器刀片,以符合雲計算大規模計算的特性,降低功耗,提高處理器性能,自己開發適用于雲計算環境的檔案系統、平行計算架構、平行計算資料庫等。

亞馬遜也有同樣的情況,正如其2010年公司財報中寫到,「對於一切意圖擴張到超大規模的系統,其關鍵所在是狀態管理。 多年前,亞馬遜的需求達到了一個極點——我們有很多系統已經無法找到任何一個商業解決方案來作支撐」,在這種情況下,亞馬遜必須自己解決系統支撐軟體的問題。

在美國雲計算市場的發展過程中,大企業就扮演了「第一推動力」的角色,基於以往美國IT互聯網市場的發展歷程,這是一個必然的結果,在一個平等競爭制約壟斷的自由市場中,這也是一個合適的結果。

(責任編輯:呂光)

相關文章

A Free Trial That Lets You Build Big!

Start building with 50+ products and up to 12 months usage for Elastic Compute Service

  • Sales Support

    1 on 1 presale consultation

  • After-Sales Support

    24/7 Technical Support 6 Free Tickets per Quarter Faster Response

  • Alibaba Cloud offers highly flexible support services tailored to meet your exact ne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