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信即將成立專門的雲計算公司,統轄管理全國各省的雲計算業務,從後端的技術準備,到前端的運營管理,以及掌握標準話語權,中國電信在雲計算產業上已經持有一張「萬箭齊發」錦囊牌。
中國電信在佈局大戰略上向來以「快、准、有效」的手法著稱,這次在雲計算上同樣不例外。
繼2011年8月31日發佈天翼雲計算戰略後,中國電信集中全力,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在技術研究、標準制定、服務準備等方面已經領先于競爭對手。
「做,還是不做?做有可能面臨著失敗的可能,但是不做,只能接受被淪為管道工的命運。 在新生事物雲計算上,中國電信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前者,並希望依託強大的網路資源和資料中心資源優勢,取得領先。 」一位中國電信的內部人士向記者表示。
今年推出雲服務
據記者瞭解,中國電信將於今年年中之前推出雲主機、雲存儲等系列天翼雲計算產品,履行去年8月31日發佈天翼雲計算戰略時的承諾。
在此之前,中國電信子公司上海電信已經推出「金融雲」服務,為外資銀行或來自中國臺灣地區的銀行提供雲主機等IaaS服務。 中國電信總經理楊傑表示,2012年,中國電信希望實現「提供高性能虛擬主機2萬台,存儲容量達到2萬GB」的目標。
在發佈雲計算戰略不到一年的時間內,中國電信就可為使用者提供雲服務得益于其在雲計算上的長期而充足的準備。
2005年,中國電信面向中小企業提供綜合資訊化應用服務,這也是最早的「軟體即服務 (SaaS)」的雛形。 2009年,中國電信成立「翼雲計畫」專案組,推進雲計算戰略,並在上海、廣東、廣西、江西等地進行雲計算現場試驗。
2011年8月發佈雲計算戰略之後,中國電信整合旗下三大研究院相關團隊成立雲計算研究中心,全面負責中國電信雲計算發展的總體策略、前瞻研究、技術規範和測試等方面的工作。 其中,在雲服務架構中發揮重要作用的雲資料中心管理平臺便由雲計算研究中心自主研發,目前正在雲計算研究中心進行測試。
雲資料中心管理平臺由雲主機管理平臺、雲存儲接入平臺和主機適配平臺三部分組成,用於統籌和調配來自于不同廠商的虛機資源。
記者瞭解到,目前伺服器和存儲等硬體設備已經部署完畢,一旦雲資料中心管理平臺測試完畢,中國電信便可以向使用者提供雲服務。
與此同時,資料中心作為雲計算的基礎,中國電信加速資料中心建設步伐。 2011年年底,中國電信投資50億元,在呼和浩特市建立「中國電信雲計算資訊園」,打造集雲計算中心、IDG資料中心、話務中心、倉儲、辦公和生活功能為一體的基地。 一期計畫2012年開工建設,2013年建成投入使用。
一位中國電信人士向記者表示,運營商擁有豐富的網路資源、資料中心資源以及龐大的企業使用者和個人使用者群體,他們希望把雲計算打造成集資源出租、平臺服務與軟體發展于一體的雲計算生態圈。 這也正符合王曉初對中國電信「新三者」的定位。
標準帶頭人
標準向來是兵家必爭之地。 目前,國際知名IT巨頭和電信運營商都在積極搶奪雲計算標準話語權。 中國電信則從企業標準制定開始一步步推進至行業標準乃至國際標準。
據悉,國際電信聯盟(ITU)下屬國際電信聯盟遠端通訊標準化組織于2010年成立ITU-T雲計算焦點組。 該小組主要聚焦電信行業網路、安全、服務需求等問題,力圖使雲計算服務和應用能為電信網路提供支援。 該小組重點成員有思科、微軟、法國電信等。
記者瞭解到,中國電信聯合法國電信,在雲桌面、雲服務品質等領域參與國際標準化協作,希望結合自身優勢主導雲計算標準,擴大國際影響力。
日前媒體披露,中國電信將成立專門的雲計算公司,統轄管理全國各省的雲計算業務。 從後端的技術準備,到前端的運營管理,以及掌握標準話語權,中國電信在雲計算產業上已經持有一張「萬箭齊發」錦囊牌,其他運營商是採取「閃」呢,還是寧可掉血重新積蓄力量?一切靜觀其變。
■產業鏈機會
數百萬台高性能虛擬主機蛋糕
資料中心作為雲計算的基礎,在天翼雲計算戰略發佈之時,中國電信表示,其將依託遍佈全國的資料中心基礎設施資源,統一建設覆蓋全國、業內一流的雲計算資料中心,「十二五」期間具備提供數百萬台高性能虛擬主機的能力。 無疑,天翼雲為產業鏈帶來了誘人的蛋糕。 興建一個大型的資料中心至少需要上千萬的投資,下至空調、UPS、機櫃等下游廠商,上至伺服器、存儲和交換器等主設備廠商,都將從中受益。
與此同時,中國電信希望通過雲計算重塑自身的IT 支撐系統,集團內部大力推廣桌面雲,計畫將BOSS 系統移轉至基於x86 伺服器的雲平臺上,這些對產業鏈亦發出了示好的信號。
目前,包括IBM 、微軟、思科、惠普、 VMware 、華為等廠商都有參與中國電信的雲計算專案,隨著雲計算規模的逐漸擴大,電信市場將成為他們搶佔雲計算產業的一個重要市場。 (逄丹)
(責任編輯: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