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1年年底開始,大資料成了行業內的時髦的名詞。 那麼什麼是大資料?
這個世界的資料由兩類組成:交易型的資料,是線性的,在牛頓力學的範疇之內,由理性思考的右腦產生並進行邏輯運算;大資料,則是離散的,屬於量子力學的範疇,由感性思維的左腦生成情感類的資訊。
典型的傳統資料多是來自銀行的金融交易活動、運營商的計費資訊,以及其他公共服務類公司的大量使用者資訊。 但今天,除了線性的交易型資料之外,來自雅虎、谷歌、Facebook這些入口網站、搜索網站和社交網站的使用者生成資訊,則產生了隨機的、發散的、彈性的、爆發式的大資料。 相較于傳統資料,大資料更能反映這個世界的真實情況,比如,人們會上傳和公佈大量的圖片來記錄個人的生活和社會的變化。 如今,一天之內人們上傳的照片數量就相當於柯達發明膠捲之後拍攝的圖像總和。 在過去,用於解決大企業交易型資料的電腦並不記錄這些資訊,只有在雲計算產業已經規模化發展 3 年之後,分散式結構計算才給大資料提供了記錄的載體。 可以說,雲計算使大資料變成可能,打個比方,雲計算充當了工業革命時期的發動機的角色,而大資料則是電。
總之,雲計算帶來了硬體存儲的條件——更便宜的分散式運算存儲,互聯網時代的今天呼喚資料應用和服務。 技術和需求的雙重推動會讓越來越多的政府機構、公司企業和個人意識到資料是巨大的經濟資產,像貨幣或黃金一樣,它將帶來全新的創業方向、商業模式和投資機會。
矽谷與北京零距離
從美國《自然》雜誌在2008年9月4日提出大資料的概念,到IBM 定義的大資料4V理論(規模性化Volume、多樣性Variety、高速率Velocity和真實性 Veracity),今天矽谷的大資料科技公司已經分成以下三類。
首先,像亞馬遜、谷歌和Facebook 這類公司,因其擁有大 量的使用者資訊,通過對使用者資訊的大資料分析解決自己公司的精准行銷和個人化廣告推介等問題。
其次,像IBM和惠普這類公司,是通過整合大資料的資訊和應用給其他公司提供硬體+軟體+資料的整體解決方案。
最後,新興的創業公司則通過出售資料和服務更有針對性地提供單個解決方案。 這些公司更接近與把大資料商業化、商品化的模式。
第一類公司將改變行銷學的根基,精准行銷和個人化行銷將有針對性地找到使用者,多重管道的行銷手段將逐漸消失。 第二類公司將改變公司的管理理念和策略制定方式,沒有資料分析支撐的決定將越來越不具有可靠性。 第三類公司將大資料商品化,這將帶來繼入口網站、搜尋引擎、社交媒體之後的新一波創業浪潮和產業革命。 同時,第三類大資料公司的針對性諮詢服務會對傳統的諮詢公司產生強烈的衝擊。 即使是第二類提供整合服務的科技公司,也會因其系統和軟體的壟斷封閉性受到第三類開源大資料的挑戰。
這三種公司類型在中國也不會有太大的不同。 互聯網興起的時代,人們常說中國的科技公司與矽谷有20年的差距,社交媒體時代這個距離縮短至5年,但在大資料的浪潮中矽谷與北京零距離。 中國寬頻產業基金投資的大資料公司中有很多也是雅虎Hadoop平臺的主要工程師,聯合投資夥伴也有來自矽谷的楊致遠,我們也在和Hortonworks和Cloudera密切合作。 在這一輪科技浪潮中,中國企業比任何一次反應速度都快。
我認為還會有新的商業模式出現,就像互聯網創造了搜索、電子商務、競價排名一系列商業模式一樣,大資料會孕育更多新的公司類型,這也是大資料最有投資潛力的原因。 「資料礦」就在那裡,分析平臺也已經成熟,現階段是要用解決問題的視角,尋找資料分析師和懂得商業操作的人才,把資料分析產品化。
大資料的挑戰
大資料帶來的挑戰是跨行業、跨領域的。
在公司內部,從公司的管理層到董事會,都應該認識到大資料即將帶來的轉型。 將公司和行業之外的資料納入分析並作為決策依據,則是要公司董事會、高管們重新認識的內容。
當移動互聯網時代滲透進你的客戶、你的員工團隊時,公司的決策和管理無法不受到影響。 比如,SOHO中國的首席執行官張欣就已經看到傳統的行銷管道已經無法準確找到針對性的客戶,而微行銷、微傳播的力量巨大。 很多公司也在使用企業內部的Facebook或者Evernote這樣的APP來進行資訊分享與交流,而傳統的企業資源計畫(ERP)已經悄然退場。
同時,大資料發展的最大障礙在於資料的「流動性」和「可獲取性」。 2009年,美國政府創建了Data.gov網站,為大資料敞開了大門,公眾能夠通過這個網站獲得各種政府資料。 現在,在印度也有「資料公開」運動。 中國要趕上這樣一場資料的變革,首先從政府開始公開資料,其次是企業,最後在個人。 開放的、流通的資料是時代趨勢的要求,閉關鎖國最終拒絕的是財富創造。
國有企業也有其獨特的優勢,集中化的資源使其積累了大量資料,國有企業如何將資料資產化是他們面臨的問題。 另外,無論是電信行業、金融業還是數位油田的發展,國有企業都要開放API埠,拓展平臺,鼓勵獨立開發者參與國有企業的資料分析。
這是一個大資料的時代,對於成長在這一代的年輕人來說,資料的即時性、公開性、可流通性是毋庸置疑、自然而然的。 一個等級的不公平的社會,最大的問題就在於資訊的壟斷和封閉。 這涉及到個人隱私,但也是權力扁平化的社會需要。
雲計算和大資料將註定帶來一次革命,無論是對社會、公司和個人來說,都是一次世界觀的改變。 互聯網不再是一個展示公司的工具或平臺,而是屬於未來的生產方式,是關乎競爭和生存的關鍵。 就像工業經濟時代,人們無法拒絕用電;個人電腦時代,公司無法拒絕用電腦辦公;大資料將帶來的是競爭形態的改變,當你的客戶都在互聯網上,你的市場就在互聯網上,如果缺乏對客戶資料的判斷對市場的瞭解,缺少的就是核心競爭力—— 企業的IQ。 政府和個人也一樣,需要擁抱大資料時代的來臨。
田溯甯 中國寬頻產業基金董事長
(責任編輯:蒙遺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