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板成偽高新「集中營」:超1成公司遭質疑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正如電子產品市場山寨橫行一樣,在高新技術公司雲集的創業板上,山寨版高新公司也呈氾濫之勢。 山寨高新公司不但騙得了國家稅收優惠,還跑到資本市場騙廣大股民的錢! 日前,正在申報IPO的上海北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暴露的「偽高新」事件,再次引發投資者對創業板山寨高新公司橫行這一現象的高度關注。 相對而言,高新技術公司的競爭力要明顯強于一般公司,因此,高新技術公司更容易得到投資者的認可。 但山寨高新公司的競爭力,就另當別論。 特別是創業板退市制度推出後,投資者普遍擔心踩上「偽高新」的地雷。 據悉,中國證監會正在加大對「偽高新」的監管力度,要求保薦機構對IPO企業高新資質進行專項核查。 但業內人士指出,「偽高新」氾濫的真正根源是資質造假,要終結創業板山寨高新橫行的局面,需要在源頭上加大打假力度。 創業板成偽高新「集中營」? 4月20日晚間,中國證監會間預披露了上海北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IPO資料,北特科技在招股書多次提及自己是「國家重點扶持的高新技術企業」。 但在招股書中,記者發現,該公司的員工學歷占比方面並不符合我國關於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的要求,北特科技的高新技術企業身份有著重大「山寨」嫌疑。 招股書顯示,北特科技具備本科及大專以上學歷人數比例為28.44%,而《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中明確規定,高新技術企業認定須滿足「具有大學專科以上學歷的科技人員占企業當年職工總數的30%以上」,顯然,在這項指標上, 北特科技並不具備高新企業的硬體條件。 此外,北特科技的資產負債率偏高,毛利率水準則偏低,其可持續發展能力存疑。 北特科技涉嫌「偽高新」,不過是創業板諸多涉嫌「偽高新」的最新案例。 統計顯示,2012年1月1日至3月21日,創業板共148家上市公司發佈了「通過高新技術企業複審公告」,均表示其在2011年提交的高新技術企業複審獲得通過。 但根據我國關於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的要求,從這148家公司自身公開的材料分析,就有27家公司並不達標。 截至目前,創業板上市公司超過300家,算上沒有公開材料的,涉嫌「偽高新」的公司超過30家,也就是說,超過10%的創業板上市公司存在「偽高新」嫌疑,創業板猶如「偽高新」的集中營。 證監會4月6日晚間披露北京志誠泰和數碼辦公設備公司招股書申報稿。 據檔,2009年6月26日,公司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享受15%所得稅優惠稅率。 然而,志誠泰和主動承認自己不符認證指標,還補交了稅收優惠,這在此前諸多高新IPO企業中,尚屬首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