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在武漢閉幕的「中國光谷」光電子博覽會,吸引了境外58家企業及來自美國、俄羅斯、加拿大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000余名代表。 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在博覽會期間通過一系列資料表明,全球「大資料」時代已然來臨。
全面加大光網路技術創新力度,迎接未來的機遇和挑戰,已成為光電領域發展的當務之急。 鄔賀銓介紹說,隨著社交網路的逐漸成熟、移動頻寬迅速提升,更多的傳感設備、移動終端接入網路,產生的資料及其增長速度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要多,互聯網上的資料流量正在迅猛增長。
在雲計算、物聯網等技術的帶動下,中國移動互聯網也已經步入「大資料」時代。 鄔賀銓介紹說,過去短短的18個月,中國移動互聯網流量增加了10倍,目前占到全球互聯網流量的10%。
如何利用這些「大資料」,從而開發出其中的商業價值,成為投資者、IT界人士以及政府公共管理部門普遍關心的問題。
今年7月,全球知名電子商務品牌阿裡巴巴[微博]集團在管理層設置了「首席資料官(CDO)」一職,管理「聚石塔」——一個大型的資料分享平臺,它通過共用阿裡巴巴旗下的子公司淘寶、天貓[微博]、支付寶[微博] 等的資料資源來創造價值。
同樣的平臺模式也出現在中國的互聯網企業騰訊,騰訊正通過建立社區開放平臺來實現大量的資料互通,以挖掘更大的商機。
對於「大資料」的開發和應用,並不是互聯網行業的「專利」。 全球零售巨頭沃爾瑪,是最早一批利用資料賺錢的企業。 早在1969年,沃爾瑪就開始利用電腦來跟蹤存貨,通過分析資料來挖掘銷售「秘笈」。 最經典的案例莫過於「啤酒+尿布」的銷售,沃爾瑪的研究員通過對消費者的行為資料進行分析,得到了「男性顧客會在購買尿布的同時,購買啤酒來犒賞自己」的顧客消費偏好資訊。 最終,沃爾瑪的「啤酒+尿布」捆綁式銷售取得了兩種商品的銷售雙贏。
專家介紹說,「大資料」時代,資料成為越來越有用的資源,在美國就出現了以獲取、聚合和加工資料贏利的公司。 專家指出,處於全球化進程中的中國,在開發利用「大資料」的市場上,也存在著巨大的發展前景。
以醫療衛生為例,中國每年的就診患者是世界上最多的,如果對這些醫療資料進行系統的分析,對治療疑難病症,以及開發新藥都將產生積極的影響。 「大資料」技術和醫療的結合,不僅能產生巨大的效益,而且能為應對人口老齡化做準備。 據麥肯錫諮詢公司的研究,「大資料」技術可能為美國的醫療保健業每年創造3000億美元的價值,如此大的市場在中國同樣不可小覷。
記者瞭解到,以智慧手機為代表的移動終端產生海量的個人使用者與位置結合起來的資料,為各種各樣的服務、產品及全新的商業模式提供了巨大的發展空間。
如何在教育領域使用「大資料」來分析學生的個性和愛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如何在中小企業管理領域應用「大資料」分析,真正將粗放型管理變為精細型管理,提高效率,節省開支,並應對公司在發展進程中帶來的管理問題等等都將是「大資料」 一展身手的大舞臺。
被稱為「中國光纖之父」的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梓森說,「大資料」加速了對網路寬頻化的需求,流量的飛速增加意味著需要大量光纖傳輸系統。 他認為,中國有著良好的光網路基礎,「大資料」一方面意味著寬頻網路將面臨巨大的壓力;另一方面,卻能助推光網路的大發展。
「中國對光纖的需求巨大,要滿足使用者的需求,必須加大光網路技術創新力度。 」鄔賀銓在會上說到。 趙梓森建議,光纖通信行業的運行商、系統製造商以及器件製造商應該攜手合作,迎接「大資料」時代的來臨。
(責任編輯:蒙遺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