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票房預測超過2億元,實際票房卻不到5000萬元,電影《黃金時代》從甚囂塵上到慘澹落幕,經歷了一次「過山車」。
一直以來被「奉若神明」的「大資料」這次卻「失算」了。 但是專家表示,此次預測失利不會改變大資料廣闊的應用前景,而在「首秀」之後,隨著模型的進一步完善,百度大資料預測的準確度有望進一步提升。
百度大資料「失算」《黃金時代》
上映之前鬧得沸沸揚揚的電影《黃金時代》卻在上映之後「遇冷」。 在國慶檔眾多大片的夾擊下,這部貼上了「文藝」「小眾」標籤的電影在票房上遭遇「滑鐵盧」:來自娛樂產業資訊諮詢機構——藝恩諮詢的資料顯示,截至18日《黃金時代》累計票房為4729萬元。
與相形慘澹的票房形成對比的,是電影上映之前百度「大資料」神奇的預測。 除了湯唯、馮紹峰等巨星的加入,「大資料」「消費眾籌」「信託」等多種 元素的加入,《黃金時代》在上映之前還是賺足了眼球。 特別是百度大資料電影票房預測認為《黃金時代》的總票房將至少達到2億元,與現實也是相去甚遠。
應該說,時至今日,關於《黃金時代》票房慘澹的解讀,已經不再是新鮮的話題,但是,神秘而又神奇的「大資料」此次為何「失算」?在對未來的預見上,「神通廣大」的「大資料」未來究竟何在?
「大資料」究竟能做什麼?
近些年來,隨著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的爆發式增長,「大資料」成為一個熱點的概念不斷被社會各界探討。
京東、小米、華為等公司紛紛成為「大資料」的「弄潮兒」。 據記者不完全梳理,在對於大資料的定義尚未清晰的情況下,市場對大資料的預期大致有3種。
——預測未來。 在眾多互聯網大佬連袂推介的《投資革命》一書中,肖風認為,在大資料時代,投資不能再由滯後的歷史資料來驅動,而要以即時的、動態的大資料來做出判斷。
——看清現實。 易觀智庫分析師黃國峰表示,大資料能夠讓我們將事實看得更清楚。 如百度曾公佈的一張「春運遷徙大資料圖」也讓受眾感受到大資料的力量。
——人工智慧。 專家認為,大資料時代的到來,使得人工智慧真正成為可能。
電影票房預測能否更「靠譜」?
中央財經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院長魏鵬舉告訴記者,從目前大資料預測的應用模式來看,谷歌等科技企業主要還是基於網路輿情的抓取和分析。 「要麼基於來自搜尋引擎等工具的公共資料,要麼使用網站自己註冊使用者的行為資料。 」
黃國峰則表示,儘管百度大資料的預測模型細節並不清楚,但是片名、關鍵劇情、主創陣容、發行方、行銷團隊等因素都必然要考慮在內。
專家表示,雖然《黃金時代》票房預測「失算」,但是大資料預測的發展前景和想像空間仍然廣闊。 黃國峰認為,在電影票房預測方面,大資料在榜單排名、明星價值分析方面都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
魏鵬舉認為,大資料做的主要還是技術性的分析,而人們的文化消費行為是隨著興趣、輿論場等的變化而變化的。 「因此,做文化娛樂產業的大資料分析必須考慮文化消費的特點,把它和技術性分析結合起來,才能使預測更加專業、更加科學。 」
「《黃金時代》的票房預測只是百度票房預測的首次試水,百度還會根據實施結果不斷進行版本反覆運算,未來的票房預測的準確度有望不斷提升。 」黃國峰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