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聯網革命中,消費者在整個產品銷售和使用中佔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通過大資料對消費者進行研究,會使整個產業更繁榮地發展,也會帶給消費者更好的體驗。
週二,《南都娛樂週刊》主編陳朝華的一條微博引發了軒然大波。 這條短短的微博寫著「海爾來信,她不和雜誌硬廣做朋友了」。 貼出的郵件截圖則顯示,海爾稱,「由於我集團戰略調整,截止到3721.html">2014年1月18日海爾及卡薩帝品牌雜誌硬廣廣告媒體業務不再發生,如有產品線發生硬廣投放業務,由經辦人買單,海爾不會付費請周知。 」
一石激起千層浪。 聯繫上周海爾的內部會議上,「掌舵人」張瑞敏所說的「在未來的海爾,無使用者全流程最佳體驗的產品都不應生產,無價值交互平臺的交易都不應存在」,外界猜測紛紛,有討論說「海爾成為首家放棄雜誌硬廣,轉向新媒體廣告的傳統家電企業」, 有討論「傳統媒體未來出路」,也有討論「海爾的做法是否激進」,等等。
儘管隨後海爾方面解釋稱被片面解讀,海爾不是完全放棄硬廣,但海爾的互聯網轉型還是吸引了外界的更多關注。
其實,不只是海爾,傳統家電企業身處的市場環境都在發生著巨大的變革,正如張瑞敏所說的,「現在在互聯網時代,外部的變化非常非常快,如果你還是追求傳統時代企業的均衡就是等死,這個時代一定會把你扔掉」, 擔心被時代扔掉的家電企業們近一年多來最常談到的就是「互聯網思維」,它們都希望能夠通過這個武裝來改造自己,以更好的適應時代的變化。
而在家電企業這波互聯網轉型大潮中,「大資料」又是一個常常被提到的名詞。 三十多年前,著名未來學家阿爾文·托夫勒便在《第三次浪潮》一書中,將大資料熱情地讚頌為「第三次浪潮的華彩樂章」,近五年,大資料成為互聯網行業甚至全社會最流行的詞彙。 就像有研究機構給大資料下的定義那樣,這是一種需要新處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強的決策力、洞察發現力和流程優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長率和多樣化的資訊資產,家電企業也希望能夠擁有、掌握並利用好這種資訊資產。
事實上,一些家電企業已經開始進行嘗試,但還是顯得很淺層很初級,就像去年下半年曾經有家電品牌宣稱自己推出的新品最大優勢在於產品創新基於「大資料」,稱研發人員把大量時間花在資料搜集和處理上,在多少時間內,走訪了多少家庭, 調查了多少細節需求。 不管此言是否屬實,但行業發展的大方向的確如此,就像上周「中國家電行業大資料高峰論壇」上,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郝亞斌所說的,在互聯網革命中,消費者在整個產品銷售和使用中佔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 通過大資料對消費者進行研究,會使整個產業更繁榮地發展,也會帶給消費者更好的體驗。 奧維諮詢總裁喻亮星則認為,未來大資料應該分成四大板塊,一是大交易資料,即終端交易結果;二是大交互的資料,由各方交流互動產生;三是大行為資料,知道消費者想要什麼;四是大運營資料,企業運營過程中產生。
但是,家電企業要擁抱「大資料」並非是那麼容易的事情,首先資料的沉澱和積累並非短時間可以完成,企業需要一定的手段轉化資料;其次,大資料不等於是有用的資料,企業需要具備相應的專業能力才能夠分析、判斷、篩選資料, 從而得出對企業真正有用的分析和結論。 面對大資料的考題,如何解答出自己的需求和「錢途」,是家電企業需要思考的。 錢瑋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