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關村大資料日于2014年12月11日在中關村舉辦,大會以大會以「聚合資料資產,推動產業創新」為主題,探討資料資產管理和變現、大資料深度技術以及行業大資料應用創新和生態系統建設等等關鍵問題。 大會還承載從政亞信府主管部門到各行各業的需求和實踐中的疑問,探討包括政府、金融、運營商等部門是如何通過資料資產管理和運營,實現轉型發展和產業創新的路徑。
在下午的政府@Big Data論壇中,重慶開發區主任居琰帶來《山城重慶的資訊化新生態》主題演講,他詳細介紹了重慶大資料產業的背景和進展,面臨的困難以及未來重慶的大資料發展規劃。
居琰:非常高興今天接受邀請來參加論壇,最重要的是在資訊化推進的過程中,重慶市做了哪些創新和探索,我大概從四個方面做一個簡單的介紹,我們從大資料產業的背景以及進展。 重慶發展大資料產業這幾年北京或者貴陽大資料產業發展的蓬勃,實際上重慶市在2010年我們就把大資料作為一個驅動性的產業進行推進,為什麼我們自己要這麼早來做雲計算和大資料這個產業,最重要大家也清楚, 重慶市我們中西部地區唯一一個直轄市,中央對重慶市的地位也非常的清晰,希望是一個國家級的中心城市,重慶市發展大資料產業的背景是什麼,我們重慶市雖然是一個直轄市,實際上是一個中等省,我們重慶市的總人口是三千萬, 我們在城市人口我們在全國排第三,是1500萬左右,我們急需要經濟找到一個新的增長點,另外一方面,我們是一個傳統的工業城市,想到我們的重化工,在這樣一個城市,我們也急需要用資訊技術實現產業的升級,另外一個方面, 我們前幾年我們啟動的雲端計畫,深度融合的發展,它需要這樣的一個大資料。
那麼重慶市有什麼樣的優勢呢? 實際上我們當時做雲計算和大資料的時候,很多的外界對重慶市提出了不同的聲音,比如說大家一提雲計算,大家就想到遠的地方,比如新疆、內蒙古或者貴州這些地方,很多的專家質疑重慶市,重慶市在大家的傳統印象中是一個火爐型的城市, 在這樣的城市為什麼要推雲計算大資料,我一再跟很多的專家談這個時候是對雲計算和大資料不同的理解,IDC是是不是大資料,這兩個之間有聯繫,但不是必然的聯繫,我們認為我們自己也有自己的相對優勢,比如我的人口眾多, 我會有很好的本地消費市場,另外我前幾年做了很多端的產業,軟硬結合我也有優勢,雲的產業我自己起步得很好,為大資料的應用開發我會提供很寬闊的條件。
第四個方面我自己也引進了一些龍頭企業,從某種來講,我們希望重慶市走的一個差異化發展道路,這個要講我們的雲端計畫,是我們10年就啟動了,我們雲端計畫分成兩個方面,大力引進軟體發展電子商務等等推進產業結合, 在端計畫我們是希望筆記本電腦包括印表機,平板電腦等等,我們整個的產量達到2億台,形成雲端互動,我們是希望以重慶為我們自己的平臺,實現我們整個的全產業鏈的佈局和互動的發展,因為我們對我們重慶市定位得非常清楚,我是直轄市, 我與北京跟上海我有很多不足之處,但是我把重慶市看做一個全能選手,但是,每一個專案我們希望我們能夠有所突破,有所創新。
所以我們整體的雲計算和大資料制定了一個產業的發展目標就是到2017年的時候我們希望實現軟體和服務業的產值突破3500億,這裡面我們為什麼會提出這樣的紙幣,我們認為大資料不是空洞的,你必須要在本地形成一些配套服務的產業, 單獨剝離的大資料是不存在的,但是,我一定是帶動整體的產業突破。 在去年的時候,我們制定了全國第一個大資料的行動計畫,我們去年出臺了在全國範圍內,我們第一個提出了大資料全產業鏈的總體目標,切實保障我們整個重慶市雲計算和大資料產業的發展,它包含了幾個方面, 包括從大資料的示範大資料的產業發展基礎設施,然後大資料的形成機制,確保大資料資訊安全等方面,這個是我們全國第一個大資料的一個行動計畫,我們叫做第一個頂層規劃。
我們現在取得的進展在這個方面,我們有幾個進展,第一個端的產業,我們預計到明年,我們智慧終端機的產業是要突破5000億,我們以前在重慶市基本沒有所謂的IT產業,但是我們今年要突破產值5000億, 要成為僅次於汽車摩托車的第二大產業,使得我們整個重慶市今年的GDP增長今年是排列第一的。 雲產業,我們自己已經突破提升互聯網絡的傳輸能力,我們重慶市自己去年全額的支援了7.3個億,使得我們整個互聯網的條件取得了很大的條件,在頂層設計我們通過大通話方案,包括互聯網很多的政策,切實對他們產業的發展。
在國家專案上面,我們先後獲得了國家互聯網骨幹指明點,國家 跨境貿易電子商務試點,包括重點專案上面,我們引進了一批重點專案,包括政務共用在產業生態圈建立上面,我們引進了一批專案,在人才培育上, 我們自己實施了一個叫藍白金的分層培養計畫,分別對不同的支援政策,引進我們整體的政策,到今年的9月份我們現在培養的軟體技術藍領接近700萬人。
我們圍繞著這個裡面,我們雲計算和大資料主要的載體是位於兩家國際雲計算產業園,我就是兼這個產業園的副總經理,我們因為體制不太一樣,我們相當於管委會,我們整個占地是11平方公里。
第二個我想講一下,我們從地方的角度來看,大資料產業發展,它面臨哪些挑戰,實際上大概有這麼多的挑戰,第一個基礎設施的挑戰,互聯網大資料的到來會對我們的電力保障,尤其是資料洪流的能力會成為前所未有的挑戰, 因為大資料會暫態儲存大量的資料,另外會消耗大量的電力以前我們重慶市也做過規劃,我們希望把伺服器提升三百萬台伺服器,但是我們做了一個產業規劃以後,我們自己把自己嚇著了。 所以我們後來想一百萬台挺好,我們在這個基礎上不要擴大台數,但是如何擴大增值應用空間和範圍,另外有一個互聯網寬頻能力,我們重慶市全部是處於二級三級, 但是我們今年通過我們自己政府投資7.3個億,給三大電信運營公司支援,我們把自己提升為互聯網骨幹,在大資料技術上面,包括大資料獲取預處理不是很成熟,比如說中國電信金融信心基地,它是建立在重慶,但是你對於大資料的關鍵技術上面,是如何的,第三個方面 就是資料的開放和共用,資料是在政府當中,但是說實話我以前就是資訊化處的處長,我軟體處的處長我負責這個事情,我去協調各個部門,根本協調不動,比如說政府投了一本資,給地理資訊中心,他拿了政府的錢,做好地形圖以後, 還要賣給政府部門,這個某種意義上是部門的利益在左右改革。
第四個方面大資料的應用普及,我記得于部長講還有科技部的領導也講 大資料有沒有產業,它為什麼會形成這樣的疑問,最重要的是我們自己把大資料應用範圍定得很小,什麼是大資料,實際上我覺得你自己也把大資料, 還有一點就是我們大資料的安全,資訊安全的手段不太符合,在傳統模式下,大資料技術的商業化滿足不了需求,我們跟很多大資料公司也有過接觸,他們到重慶來,或者跟我們進行合作的時候,我反復也要問你的商業模式是什麼, 這個時候會產生不同商業模式的爭論,但是你加工了以後,你往往會用於商業目的的,而且你往往的商業用途的目的是賣給別人的,這個時候就會產生很多問題,代表著我們整個大資料應用模式不健全,你到底是提供工具的還是提供資料級的, 你是提供長期服務的,這個裡面需要我們做很多的探索,在政府監管上面,比如說大資料這麼大的技術特徵,它對政府的監管也提出很大的挑戰,人才方面,包括各個高校上面,他的人才缺口比較大,也缺乏吸引人才的機制,我們現在很多的時候, 把大資料就等同于資料統計等同于資料決這個之間有聯繫,但是不是必然的聯繫,資料梳理不是大資料,某種意義上它是一個工具級或者分析的工具,但是大資料的概念應該包含的意義更廣,更大的範疇,因為它是大資料,所以你採集這個資料, 你要用這個資料,實際上裡面存在更多的問題。
站在重慶的角度我們自己發展大資料,別人做的我們一般不去參合,但是我們希望三句話,第一個是抓住行業龍頭促進產業發展,另外一個這是尋找方向差異求產業突破,大資料講多了,實際上進得累了,我們實際上就想瞄準四個方面, 我們四個方面就是我們定義,就是新互聯,新硬體新媒體,核心基礎是雲計算,核心是大資料,最終我們希望通過完善保障體系來助產業的聚集,我們從六個方面做好目標的達成第一個方面抓專案抓平臺抓資金抓市場, 第一個方面我們是希望自己能夠結合產業的發展趨勢和本地的基礎明確我們自己的招商方向,能夠吸引一批企業到我們重慶來,我們也希望自己也培養一批企業,我們拿出一百萬方在當地打造移動互聯網產業園, 實際上這裡面有很多做大資料研發的企業,我們希望招商孵化形成大企業小企業互相發展的產業生態。
在抓平臺上面實際上我們是希望能夠依託資料中心的資源,成立三類平臺,第一個是市級平臺,我們最近也做了創新,第二個是重點行業應用的全國性的平臺,第三個是企業自主發展的全國性平臺,最終實現我們自己叫做兩化融合這樣一個目標。 在抓要素上面,實際上就抓兩個方面,第一個是用電,第二個是通信,我也實實在在的告訴大家,我們重慶市的電價沒有內蒙沒有貴州便宜,但是我們只能說我們是有相對的優勢,通信上面我們要進一步深化我們自己的通信, 我們逐步擴大互聯網骨幹之間的連接範圍,把我們重慶打造成中國第一流的互聯網通信保障的環境。
第四個是抓人才,實際上我們核心是抓實訓,某種意義上,我自己也在與行業主管部門合作,我不怕得罪高校老師,我一點不相信高校老師,因為我們學校大學培養的課程絕對適應不了我們產業發展的要求,我們希望以企業指導, 用企業的需求帶動學校的需求,我們已經設立了兩到三個大資料,我們不相信學校能夠滿足企業的需求。
第五個抓資金,我們重慶市也是第一批成立了政府引導的產學引導資金,在這裡面也充分保證了大資料雲計算產業,包括我們完善了投資體系,因為我們重慶市市里面的領導非常重視投融資體系,我們重慶市整個的金融的環境在全國算是排到前三名的 ,所以我們的天使、PE相對來講我們還比較好,這個上面也為我們整個雲計算大資料提供了良好的資金保障措施。
第六個方面是抓市場,因為企業都是逐利的,沒有一個企業說我是為支援地方經濟發展,一般都是要取得市場的,實際上我們最近一段時間也是特別想為企業,你到重慶市幹嘛,如果沒有一些示範試點的專案給你,你在本地是發展不好的, 我們從三個方面,第一方面是設立專項扶持資金鼓勵創新與示範,第二個方面我們是加快政府資訊化投資,我們重慶市是全國比較特殊的情況,我們是全國省級城市中,我們唯一沒有電子政務外網的城市,這是因為我們長期的部門格局造成的, 我們也正在加快這樣的做法。 第三個方面就是我們通過出臺一些新的東西,帶來的成本降低激發企業的資訊化建設。 總的目的,因為我們本身有較好的工業基礎和較好的金融環境以及較好的物流基礎,我們希望用這樣的產業基礎為大資料企業到重慶的發展跟傳統企業的結合提供良好的市場,支撐和配套的環境。
這個是我們希望通過一些政策優惠政策相關的東西去使得外來企業在重慶落戶,本地的企業能夠在重慶做大做強。
最後一方面,我們講最近要化雲為雨的創新突破,我們主要是講我們出臺了大資料行動計畫以後,因為政府有時候出臺一個計畫,但是往往缺乏抓手,很多東西落實不到下面去,每個人都是有驅動的,但是我們往往實施起來特別困難, 我們在市委的領導下,我們最近出臺了兩個東西,這兩個東西有必要跟大家介紹一下,可能有時候這個是我們從另一個層面推進化雲為雨的一個很重要的舉措,第一個是出臺兩個專項,第一個是《關於社會公共資訊資源整合與應用的工作方案》, 但是面向老百姓服務的時候,每個都建立一個門戶的網站,每個都強調他自己的特殊性,那麼每一個的格式都是不一樣的,企業或者個人在面向這些政府單位向他們尋求服務的時候,往往實際上你的表格越填越多,你的資料重複繳納, 我們圍繞這個建了一個社會公共資訊資源整合,第二個是《關於加強全市資訊化系統建設的方案》,這兩個東西,一個也是今年剛剛才出來,我們希望能夠做什麼呢? 把以前有一定基礎的三大的基礎資料庫,包括自然人、法人,地理空間,我們做一個總的整合,這裡面我們做信用平臺的建設,包括政務公用包括社會治理,最重要的是信用,因為只有通過全世界的社會信用誠信體系的建設, 才能切實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這個是我們專門列入公共資訊資源整合。 這個我們統籌進行實施。
另外一個,我們也是剛剛上周我們重慶市通過了一個《關於加強全市資訊化系統集約化建設管理的通知》,他實際上不是他的局長不肯交,而是資訊中心主任不肯交,是資訊中心下面的工作人員不肯交,為什麼? 我們重慶市出臺了,我不知道是不是,但是據我所知是省級政府出臺的東西,我們歸了幾條,第一條,所有市級和各個區縣你所有的系統必須向我兩江雲計算產業園提供,這是我們的規定,不管是哪個縣哪個區,因為我們重慶市有38個區縣, 我們跟省差不多,你全部,統統到兩江雲計算產業園,第二個全部採用租用硬體集中託管和購買運維服務方法,因為我規定第三條,不再新購伺服器、存儲等硬體設備,你不要再想買別的伺服器,你通通給我整到雲上面去,你只有把你的武器交出來, 我才好收拾你,因為你強大你還比較強硬,所以我們是講的,必須把武器交了,我們不再購買伺服器。 第三個我把你的家端了,你的老底也端了,新建的資料中心專案一律停止審批,新的資料中心別來了。 第五個是原有的資料中心,我給你一個分類,給你五年的時間,讓你自己逐步的淘汰,我為什麼這麼說呢? 實際上因為我的雲計算產業園,離市區大概還有十幾公里二十公里,我們也試想過,我估計等我把這個資料中心都整了以後,我們各個資料中心為什麼原因呢? 他不可能在我那兒設立一個資訊中心,最多想就是包出來,我們是原有的資料中心關停並轉,分佈實施,當時我在我們單位的時候,我給出一個主意,他們說我比較壞,我說中國共產黨最怕兩個,第一是掉帽子,第二是抓起來,我給他出主意, 做專項督查,審計局做專項審計,只要你自己的費用裡有購買伺服器,你先寫檢討,所以我們上周我們重慶市自己出臺了我們自己的一個東西,所以我們的想法是與其說的多不如去做一點,與其在那兒規劃一個宏偉的藍圖, 不如扎扎實實的推動我們自己的專案去落戶,如果沒有一些具體的專案具體的應用,不給雲計算大資料創造一個良好的生存和發展的環境,大資料說到底連資料都沒有,何談大資料,謝謝大家。
(責任編輯:mengyis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