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騰訊、阿裡獲頒首批民營銀行試點資格,「互聯網金融」一詞也正式走上中國金融行業的前臺。 對於互聯網金融與銀行業之間的關係,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近日在浪潮雲海金融大資料一體機發佈會上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互聯網金融觸動了銀行業變革,雙方在競爭中有合作,在合作中有競爭,最終比拼的是大資料管理的軟實力。
互聯網金融說到底就是大資料
目前,中國的互聯網公司正憑藉著海量的使用者資料,利用大資料技術給傳統金融行業帶來巨大的衝擊。 以淘寶為例,每天淘寶平臺的交易數量超過數千萬筆,其單日資料產生量超過50TB,峰值時處理交易達到9萬筆/分鐘,1GB/s。
基於獲取來的大資料,互聯網公司能夠評估商戶誠信記錄,從而打造新型的融資平臺。 目前,在淘寶網上開店的企業有300萬家,當一個網店年銷售額到150萬以後就會有一定的貸款需求。 按最簡單的大資料模型去測算,淘寶上的電商企業融資需求的總量大概3000億左右。 因此,阿裡公司根據在淘寶網上的交易選出財務健康和誠信的商家,網上申請無需擔保,單筆微貸平均4萬元,放貸成本為銀行的0.1%,不良帳率1%,實現單日利息100萬元。
同類型的還有京東商城收購網銀線上,聯手中行為商家提供貸款,「京保貝」上線後通過對京東平臺上大資料處理,實現自動核准和風控,放款時間縮到3分鐘,貸款利率約10%。 蘇甯旗下的易付寶獲得協力廠商支付牌照,還設立小貸公司為供應商解決貸款難問題,龐大的會員資訊庫為精准行銷創造了條件。
2013年,百度搜索金融理財類日搜索量已高達3.3億次,金融業務請求超過了5000萬次。 百度推出了「百發計畫」,基於搜索為使用者提供即搜即得的金融產品,打造了最短投資路徑,實現了管道創新。
互聯網金融之所以興起,其原因在於中國風險投資不夠發達,中小企業缺乏擔保而資金來源緊張,互聯網企業打開了銀行不願意或無能力覆蓋的客戶融資缺口。
銀行開始涉足電商
在互聯網金融的衝擊之下,銀行也開始涉足電商行業。 鄔賀銓院士認為銀行進軍電子商務,其目的是為了獲取更多的商戶資料,主要有三種途徑:一類是銀行自己做電商網站,像交行的「交博匯」、建行的「善融商務」、中行的「雲購物」、農行的「E管家」、工行的「支付+融資」的綜合電子商務平臺。 通過這種形式,銀行能夠獲得商家的經營資料,從而預測貸款需求和還款能力。
第二類是銀行跟電商合作,像平安銀行攜手跟e-Bay推出「貸貸平安商務卡」,招行牽手敦煌網推出「生意一卡通」聯名卡,民生銀行與阿裡簽訂戰略合作協定,中行與京東合作推出「供應鏈金融業務」。 在這種合作模式下,銀行能夠獲取客戶在電商平臺的交易資料,以評估放貸風險。 不過,雙方的資料共用僅限於雙方合作開發的使用者,電商企業不會把所有的資料全部開放,所以銀行獲得的資料是是有限的。
第三類是銀行與掌握電商核心資料的協力廠商公司合作,包括物流平臺、交易資訊平臺、資金交付平臺、電商ERP平臺等公司。 如中信銀行與銀聯商務合作「POS商戶網貸」,浦發銀行與ERP服務公司合作「電商通2.0」,平安集團與百度合作,利用大資料分析消費者行為習慣。
試水大資料,銀行風控管理帶來什麼變化?
銀行收集到海量資料之後,能利用大資料技術做些什麼? 麥肯錫公司認為,銀行基於大資料,可以把貸款客戶份額增加一倍,貸款損失減少四分之一。
對此,鄔賀銓院士介紹說,大資料在銀行業的風險管理方面有很廣泛的應用,如交行太平洋信用卡中心採用了自動信貸審批決策引擎,優質帳戶平均餘額和利息收入增加20%和10%,審批效率提高30%;工行在採用大資料進行風險管理後, 全行日均手工監督工作量由859.8萬筆降低到5.4萬筆,全行釋放了5900余名業務監督人員。
大資料也能有效降低銀行的客戶流失率。 招行通過資料分析識別出招行信用卡高價值客戶經常出現在星巴克、DQ、麥當勞等場所後,通過「多倍積分累計」、「積分店面兌換」等活動吸引優質客戶;通過構建客戶流失預警模型,對流失率等級前 20%的客戶發售高收益理財產品予以挽留, 使得金卡和金葵花卡客戶流失率分別降低了15 %和 7%。
此外,銀行也在利用大資料提供更加便利的金融服務。 招行推廣「信用卡微信」服務和「微信銀行」,其功能不僅可實現轉帳卡帳戶查詢、轉帳匯款、信用卡帳單查詢、信用卡還款等卡類業務,還可以實現網點地理位置查詢、貸款申請、髮卡申請等多種便捷服務。 還有多家銀行還在微信平臺上試水「手機近場支付」服務。
不過,鄔賀銓院士也表示,銀行業的大資料收集與分析能力仍需加強,特別是在語音分析、視頻分析、流分析以及位置分析等方面,銀行與其他行業的平均水準還存在著較大差距,需要更多的與大資料專業廠商合作,發揮大資料在變革中的驅動作用。
此次浪潮推出浪潮雲海金融大資料一體機,是面向金融行業的大資料管理、挖掘、分析的整合型平臺,對銀行業大規模、資料分散、類型多樣的海量資料有完善的管理方案,更有可靠性、穩定性、保障業務連續性等特點, 能很好的推動金融業業務轉型和創新。
「現在的發展對於銀行來講已經改變,過去銀行就是做銀行,隨著電商與民營企業合資進入銀行業,銀行不可能無動於衷。 未來,網商‘淘金’與銀企‘築網’將相互競合,比拼大資料管理的軟實力。 」鄔賀銓院士最後表示。
(作者:李祥敬責任編輯:李祥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