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介交易 SEO診斷 淘寶客 雲主機 技術大廳
諾基亞、摩托羅拉、黑莓、柯達、百思買....這些如雷貫耳的昔日行業巨頭如今已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逐漸隕落,他們或被收購或申請破產,亦或是其他,是什麼原因讓他們從昔日的輝煌走向如今的沒落?
黑莓手機
公司背景:黑莓手機是加拿大的一家手提無限通信設備品牌,于1999年成立。 其特色是支援推動式電子郵件、行動電話、互聯網傳真等服務,一度曾是「高帥富」的身份代表。
「裁員」、「重組」、「高管出逃」、「股價大跌」、「份額下降」、「市值縮水」,「出售公司」、誰也沒有料想到RIM的今天會是如此狼狽萬狀,彼時高達148元美元的股價讓它躍上了榮耀巔峰,如今的RIM花枯葉落,幾乎走到了「生命」 的盡頭......
但時至今日的黑莓「隕落」之勢已無法阻擋。 據悉,在過去的兩年裡,黑莓的市值縮水了七成,而市盈率甚至已不足5倍。
當黑莓還沉浸在自己的巨人王國不能自拔之時,蘋果正在用多媒體娛樂終端改變著智慧手機的遊戲規則,而當黑莓如夢初醒時,猛然發現老大地位已易主。
那麼,是什麼導致了昔日的王者淪落為如此境地?
沒落原因分析:
一、固步自封
黑莓的隕落與蘋果iphone的問世不無關系,iphone的問世使智慧手機進入了觸控式螢幕時代,這對於鍾愛物理鍵盤的黑莓來講只是沒落的開始,對蘋果的設計理念並不認同甚至挖苦諷刺並沒有阻礙蘋果成功的事實。
在隨後到來的移動互聯網時代,RIM所強調的依然是其強大的安全性和封閉性,而這也是導致其衰落的重要原因,封閉給應用開發商帶來了諸多不利因素,從而導致RIM在應用軟體發展領域缺乏吸引力。
二、市場節奏把握不穩
對於黑莓來講新產品的發佈總顯得有些不合時宜,RIM的智慧手機沒有按照當初所宣傳的預期發佈,而其平板電腦Playbook又顯得有些操之過急,似乎在新產品發佈這件事上黑莓總是顯得有些跟不上節奏。
據悉,不少評測者對RIM開發中的Playbook進行了評測,市場反響還不錯。 不過在Playbook正式推出後,大家卻褒貶不一。 最令人不安的是,正式版Playbook竟然沒有電子郵件服務,而這恰恰是黑莓智慧手機的殺手鐧。 結果,Playbook雖然初期銷售強勁,但隨後很快下滑。 而Playbook給大家的感覺好像是RIM為了對抗iPad,倉促推出了一款半成品。
三、憂患意識淡薄
去年RIM表示,鑒於新款黑莓產品將在晚些時候上市,公司預計當年財年每股收益將達到7.5美元。 一些分析師對RIM的樂觀預期提出質疑,他們預計RIM的每股收益可能不到6美元。 最終分析師的擔憂果真出現了,該公司不得不將全年每股預期收益下調至5.25美元到6美元之間。 受這一消息影響,RIM的股價下跌了27%,創下近5年以來的最低點。 #p#副標題#e#
百思買
公司背景:百思買于1966年成立于美國明尼蘇達州,創始人舒爾茨。 百思買最早起始于一家名叫音樂之聲的音訊配件門店,于1983年更名為百思買。 它是全球大大的家電連鎖企業之一,旗下擁有美國百思買零售、加拿大「未來商城」、頂級名牌電子產品專營店Magnolial以及百思買影月和娛樂品牌熱線娛樂公司。
百思買,這個從一個唱片店做到雄踞全球電器連鎖行業鏡頭把交易多年的零售巨頭,目前正遭遇亞馬遜等線上零售商和沃爾瑪等零售商的搶進競爭。
據瞭解,百思買目前正在陷入一個尷尬的境地,不少消費者在百思買的店面中進行體驗,隨後他們卻選擇了去價格更低的地方購買,而通常他們最終會選擇在亞馬遜等B2C網站下單。 這一現象其實在早年百思買上海門店就曾遭遇過,如今則在美國本地也普遍出現,而這一現象直接導致了百思買業績的下滑。
分析師們稱,百思買面臨的來自亞馬遜和沃爾瑪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它很難在不犧牲利潤的情況下提高銷售額。 購物比價網站的出現也對百思買的業務構成了傷害,百思買的許多商鋪因此淪為了產品展示的場所,但銷售額卻沒有增長。
沒落原因分析:
一、忽視業績,注重文化。
區別于國內企業以業績為導向的企業文化,百思買更強調依靠個性的服務來贏得回頭客,這種不緊不慢的心態,使百思買最終在競爭慘烈的中國家電連鎖市場成為失意者。
二、各種資源被分散使用。
在戰略佈局上,百思買不想放棄已經習慣設置引以為傲的業務模式,並幻想將更多的五星電器改造成「百思買」,這就造成了各種資源被分散使用。
三、開店佈局失策。
與百思買千方百計的往佈滿對手「店群」的核心商圈裡擠不同的是,蘇甯電器僅僅將10%的開店計畫留給上海市區,更多考慮在城郊開店。 業內的共識是,在一個成熟商圈開店,來得越晚,成本越高。 結果是開店越多,運營成本不但沒被攤薄,反而積重難返。
四、文化差異。
據一位曾經光顧過美國百思買門店的顧客稱,百思買的服務模式本質上是類似于VIP的一對一經營服務模式。 在美國百思買那只整個北美零售業,都非常強調「自主購物」的理念,更強調個人隱私和獨立性,不喜歡別人指手畫腳。 中國人卻恰好相反,喜歡湊熱鬧。
五、管理混亂,裁員不斷。
今年3月份,百思買前CEO布萊恩·杜恩因捲入與一名女下屬的不正當關係的調查而辭職,百思買創始人理查·舒爾茲也因其知曉杜恩事件而未告知董事會而辭去董事長職務。 在今年7月初百思買宣佈將裁減2400名員工,這相當於其全球16.7萬員工總數的1.4%。 #p#副標題#e#
諾基亞
公司背景:諾基亞公司創立于1865年,1871年組建為諾基亞公司,公司總部位於芬蘭的Espoo。 諾基亞的主要產品是手機,借助Symbian系統,逐漸發展為全球第一大手機廠商,但由於蘋果iPhone和谷歌Android作業系統的出現,諾基亞由輝煌走向衰落。
在諾基亞最巔峰的1999年,公司市值超過2700億美元,然而在iphone推出的5年裡,其市值縮水了近九成,如今僅剩下100多億。
2012年是諾基亞進入中國市場的第27個年頭。 按照諾基亞歷年財報中提到的中國部分測算,目前中國消費者中使用諾基亞品牌的仍高達兩億五千萬左右。 但在這輝煌的數位背後,諾基亞近兩年的日子卻不太好過。 特別是今年以來,從WP機型LUMIA系列登陸中國時間較晚,到中國市場開疆擴土的功臣趙科林離職,再到近來發生的大區合併和裁員。 兩個季度以來,提及諾基亞,幾乎沒有正面的聲音。
沒落原因分析:
一、市場反應遲緩。
作為諾基亞十多年來的老對手,摩托羅拉似乎一直處在下風。 但反觀摩托羅拉歷史,2004年的RAZRV3,還有近年來的Android智慧機Milestone,兩波「高潮」發生時,市場反應均能超過同期內的諾基亞手機。
二、忽視iPhone的威脅
蘋果第一代iPhone一經推出就轟動了市場,並挑戰了使用者對於智慧機的預期。 儘管如此,iPhone並未立即一起業內每一個人的注意,很多人還滿足于諾基亞塞班、windowsmobile、PalmOS等老式的平臺。
諾基亞更是無視iPhone所帶來的潛在威脅,他們當時還是智慧機市場無可爭議的領導者。 當被問及iPhone時,諾基亞高管常常拿業界第一說事。 隨著iPhone的降價,諾基亞的市場份額也開始逐漸被侵蝕。
三、死磕塞班,墨守成規。
當iPhone上市時,塞班系統就已經顯示其老態,而真正的衰敗是從谷歌的Android上市後才開始。
為了應對蘋果的衝擊,谷歌為其他手機制造商提供了一款現系統與其競爭,眾廠商紛紛採用了這一系統。 魔頭羅拉在刀鋒系列手機光芒退卻後,開始全身投入安卓的開發,並借助Verizon無限取得巨大成功,而HTC、三星和LG也迅速作出回應,但力度很大,成果顯著。
四、缺乏創新
近日,諾基亞推出了最新產品Lumia920,4.5寸的螢幕,搭載利用PureView技術的1400萬圖元攝像頭及各種人性化功能和體驗及最重要的WindowsPhone8系統。 乍眼看上去的確不錯,但就目前來看最大的問題和弊病也是如此——沒有驚喜、麼有衝擊、滅有革新。 如今的諾基亞已然淪為這樣的三無公司,成立一家庸庸碌碌而沒有靈魂的公司。 #p#副標題#e#
摩托羅拉
公司背景:摩托羅拉公司(MotorolaInc.),原名GalvinManufacturingCorporation,成立于1928年,1947年改名為Motorola,從1930年代開始作為商標使用。 總部設在美國伊利諾州紹姆堡(位於芝加哥市郊)。 世界財富百強企業之一,是全球晶片製造、電子通訊的領導者。
2011年8月15日谷歌公司宣佈與摩托羅拉移動簽署最終協定,將以每股40美元的現金收購後者,總價約125億美元,該交易已得到兩家公司董事會的批准。 2012年2月14日谷歌收購摩托羅拉獲歐盟和美國批准。 2012年8月13日,摩托羅拉移動宣佈全球裁員20%,並關閉1/3辦事處。
沒落原因分析:
一、產品款式少
據新浪手機頻道顯示,摩托羅拉2007年新出機型僅13款,而他的競爭對手三星推出了54款機型,諾基亞也有37款。 更少的機型打擊了零售商的動力。 蘇甯的王哲說,「諾基亞的產品線豐富,不同店面可以主打不同的款式,這樣終端之間不會造成競爭。 而摩托羅拉上市新款相對要少,款式不夠分到不同管道,只能全面鋪貨。 這樣就導致做摩托羅拉的終端銷售互相競爭,毛利率更低。 」
二、智慧手機和多媒體娛樂手機研發不足
據悉,摩托羅拉的研發部門花了太多的精力在那些複雜系統的開發上。 環球透視機構的Seth認為,這使摩托羅拉失去了推出更為先進的智慧手機或是多媒體娛樂手機的先機,而這些領域正在市場中佔據著越來越大的份額。 Seth稱,關於這個跡象的一個顯著的例子便是,環繞商場你會發現,摩托是唯一一個沒有推出500萬象素手機的生產商。 #p#副標題#e#
柯達
公司背景:伊士曼柯達公司EastmanKodakCompany,簡稱柯達是由發明家喬治·伊士曼始創于1880年,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影像產品及相關服務的生產和供應商,總部位於美國紐約州羅切斯特市, 這是一家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的上市公司,業務遍佈15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球員工約8萬人。 但是隨著數碼技術的崛起,柯達公司于2012年1月19日申請破產保護。
據權威資料顯示,柯達公司的市值從1997年2月份最高的310億美元降至後來的20美元左右,十餘年市值蒸發了99%,是什麼原因致使昔日的王者淪落成如此境地?
沒落原因分析:
一、認錯快改錯慢。
隨著數碼領域的到來,數碼相機取代傳統膠捲相機已經成為了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雖然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柯達已經發明了數碼相機,但直到2003年9月,柯達才正式宣佈放棄傳統的膠捲業務,重心向新興的數位產品轉移。
記得蘋果前CEO約伯斯曾經說過:「當你創新時,也會犯錯誤。 你最好趕快承認錯誤,並投入到完善你的其他創新當中。 」顯然柯達對於錯誤的承認並沒有真的「趕快」。
二、缺乏變通
每一次技術的革新都會讓一部分企業生存下來,反之也會讓一些企業消亡,而最終的結果導向則多半取決於企業的變通能力。 作為同為當年膠捲領域的巨頭,日本富士在發展的道路上也遭遇了與柯達相似的經歷。 但是在發展的選擇上,富士則走向了一條截然不同的道路。
其中重要的一環是在發揮其在光學方面的技術優勢的背景下,積極開拓包括醫療光學等領域的業務,而得益于化妝品和膠捲共同採用膠原蛋白作為原料的特點, 富士在充分發揮自身光學化工領域的技術優勢情況下還將業務領域延伸到了化妝品等的相關領域,大大拓寬了業務的種類。
三、市場判斷失利
也許很多人不知道是柯達于1976年製造出全球首部數碼相機,此後,柯達又擁有了多達1000余項的數碼成像專利技術,甚至世界上第一台商業數碼相機也是由柯達于1991年研製。
而就是這樣一個業界霸主,卻不曾料到,這項本來屬於自己的發明成果,卻因為長期被擱置,而在三十年後將公司的百年輝煌送進了歷史。 發明了數碼相機本身領先業界,但令人費解的是,柯達始終沒有下定決心將這一技術商業化,之後的三十年間,柯達仍在繼續推行傳統膠捲成像業務。 (文/王越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