撥開疑雲 惠普CEO強調不會分拆出售業務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關鍵字 惠普 李艾科 疑雲 不會 可以

就在李艾科(Léo Apotheker)帶著惠普全球高管團隊(三大業務集團的全球負責人)先後到訪上海、重慶、天津和北京,並在6月29日宣佈接下來在中國市場幾項旨在加大投入的新舉措時,美國資本市場有了新的傳聞, 傳聞的內容是私募股權基金佰仕通(blackstone)和TPG正顯示出對購買部分惠普公司業務的興趣,6月30日,市場對此迅速作出反應:惠普股價跳開,上漲2.39%。

和三月份一樣,李艾科需要出來闢謠,他再次強調惠普不會分拆。 這是自李艾科在2010年11月1日上任以來出現的第二次關於惠普要出售部分業務的傳聞,上一次的傳聞出現在3月份,在惠普公司公佈李艾科上任之後的新戰略之前。

6月29日,在面對中國媒體的發佈會上,李艾科再次闡述了惠普新戰略,具體而言有四點:一、在管理和優化目前的IT環境;二、打造和管理下一代以雲為基礎的架構;三、實現向混合計算模式的無縫過渡;四、 為個人消費者和企業使用者定義並提供互聯世界。 圍繞四點戰略,惠普在未來將著重關注三大領域:雲,連線性和軟體。

事實上,這四點並沒有構成一張清晰可見的策略地圖,可供按圖索驥。 它更像產業趨勢分析,此前或多或少都已經被人述及,是一套幾乎所有大型IT公司都可以採用的競爭環境分析的說辭:計算模式的變革和聯網技術的普及所引發的IT產品和服務交付模式的變化,已然是一個不可逆的行業趨勢。 那麼,基於傳統計算模式構建的IT環境,無疑是會產生「管理和優化現有IT環境」的需求;如何管理和優化,那勢必要向混合計算模式過渡;而要説明客戶向混合計算模式過渡,IT產品/服務提供者就必須具備以雲為基礎的架構類產品, 否則只能淪為系統集成商;上述所有的行都將有助於重新定義和提供一個互聯世界。

再具體到三大領域:雲,連線性和軟體,無疑都是後PC時代IT公司需要排兵佈陣的要塞,作為全球最大的IT公司,惠普自然不能失語。 因此,做還是不做,並非惠普的難題;惠普的難題在於,基於現有的資源稟賦與能力,它要如何做? 李艾科領導下的惠普新管理層需要闡釋是:基於上述的競爭環境分析,惠普將如何組織和利用現有的資源稟賦,來再造應戰未來的新能力? 是否需要再造惠普,以形成新形勢下的經營模式?

一直以來,惠普都是一家以硬體銷售為主的IT公司,惠普2010財年(2009年11月1日-2010年10月31日)錄得1260億美金營業額,其中惠普資訊產品部門(PSG)、惠普列印及成像系統集團(IPG) 和惠普企業級存儲和伺服器業務(ESS)分別貢獻約407億美金、257億美金和186億美金,三者總和占比約為總營業額67%。 惠普的PSG和IPG的主要業務則是銷售電腦(包括筆記本、桌上型電腦、平板電腦、工作站等產品)和印表機及耗材。 而惠普2010財年服務業務收入只是同比增加0.7%達到349億美金,換言之2008年花了132億美金收購IT服務公司EDS,尚未體現出並購後的協同增長效應。

此外,惠普全球分為三大業務集團:PSG、IPG以及EB(企業營業單位,此前也稱TSG,即技術和服務營業單位),相對獨立。 此前李艾科和惠普的高管團隊談及惠普的競爭優勢,言必稱惠普完整的業務鏈條,從硬體到軟體站再到諮詢服務,從企業級應用到消費應用,一應俱全。 問題是,在目前的三大業務集團相對獨立的架構下,如何才能發揮協同效應,是否需要設置新部門,來推倒業務集團之間的「牆」? 因此,如何更好地實現協同,不僅僅是買下EDS後的並購整合問題,也是新戰略下,整個惠普公司面臨的挑戰。

以「雲」為例,簡而言之,「雲」是一種軟硬體混合體。 在雲計算的生意中,有兩種生意模式。 一種是通過説明客戶構建雲環境來銷售硬體、軟體或者諮詢服務,另一種模式則是銷售雲計算服務。 惠普會更傾向哪一種模式,抑或是二者兼而有之?

事實上,不論哪一種模式,都意味著惠普需要加強其提供整理解決方案的能力,這可能需要推倒三大業務集團的「牆」,實現技術和客戶的協同共用,用前臺的一個視窗來瞭解客戶的眾多需求,繼而整合內部資源和能力,來回應客戶需求。 否則,惠普的新戰略或許不能解決惠普部分業務面臨的困境,雲戰略之下的惠普發展,疑雲未散。

惠普的IPG集團正在積極佈局雲列印戰略,作為惠普最為穩定的一項業務,惠普列印和成像業務一直是市場領導者,在市場佔有率上有著絕對優勢。 在惠普全球執行副總裁、IPG業務集團總裁維邁西·喬希(Vyomesh Joshi)和筆者的交流中,維邁西闡述了IPG業務集團的雲列印戰略,「每一台雲印表機都有一個對應的Email位址,可以連到網上, 擁有這種印表機的普通消費者、中小型企業客戶以及大企業客戶,都可以享受這種服務。 他們可以通過任何終端(如智慧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桌上型電腦),在任何位置(不管是在機場還是在移動當中),來享受到列印的服務,這應該說是惠普一個非常核心的創新所在。 」 維邁西說道。

維邁西的描述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這樣一種商業模式:惠普在公共場合投放適量的惠普無線印表機,以供擁有惠普印表機的任何客戶在需要時可以投幣使用,隨時隨地進行列印。 這是一種雲服務的商業模式,但目前的惠普IPG集團尚不會嘗試這種業務,畢竟相較于直接銷售印表機及相關耗材的傳統業務而言,這種雲服務商業模式反映在財務報表上首先會是成本和費用的支出,而後才可能是緩慢且穩定的服務收入。 因此,在雲列印戰略之下,IPG的目標是在2013年全世界賣出至少1億台的「雲印表機」,目前他們在全球總共賣出2000萬台。 但維邁西並不否認這種嘗試的可能性,他說惠普「也會去考慮這樣一種商業模式」。

不妨假設下,如果惠普在眾多公共場合投放雲印表機,使用者可以通過任何一種惠普終端設備,隨時完成列印任務。 這應該可以刺激市場對惠普終端設備的需求,畢竟,基於雲,它提供了獨特價值主張。 但此項舉措所產生的財務影響,應該如何處理? 現有的對IPG集團的業務考核指標是否會導致IPG集團決策者更傾向于銷售硬體,而非進行商業模式調整?

而相同的問題,也會出現在李艾科所設計的四點戰略的實施上。

雖然包括李艾科在內的一眾高管都否認惠普將進行組織架構調整,但變化卻正在慢慢發生。 根據彭博《商業週刊》的報導,去年年底,在上任不久後,李艾科曾經推動一項長期用於惠普噴墨印表機內的技術的「另類商業化」,惠普用這項IPG部門一直掌握的技術開發了一種感應器,提供給殼牌公司來監測油庫庫存。

另一值得關注的變化則是,惠普在6月中旬分別任命惠普全球執行副總裁、PSG業務集團總裁陶德·布蘭得利(Todd Bradley)和全球執行副總裁、IPG業務集團總裁維邁西·喬希(Vyomesh Joshi) 作為惠普全球執行委員會的中國市場高層督導和印度市場高層督導。

這些局部的變化,或許有助於觀察者逐漸撥開惠普疑雲。

(責任編輯:admin)

相關文章

A Free Trial That Lets You Build Big!

Start building with 50+ products and up to 12 months usage for Elastic Compute Service

  • Sales Support

    1 on 1 presale consultation

  • After-Sales Support

    24/7 Technical Support 6 Free Tickets per Quarter Faster Response

  • Alibaba Cloud offers highly flexible support services tailored to meet your exact ne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