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賞月險」、「光棍節脫光險」,隨著互聯網金融的興起,一個又一個另類的保險產品出現在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37311.html">網路銷售管道。 如今,炎熱的高溫季節一步步臨近,又有保險公司推出了「高溫險。
隨著近年來諮訊越來越發達,大資料在國家經濟發展、軍事領域、民生服務等各領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同時也為商家的經營提供了越來越豐富的資源和商機。
此次保險公司推出「高溫險」,無疑也是依託大資料下的一次商業噱頭。 隨著全球氣溫的逐年遞增,百姓對於所處城市氣溫的熱可以說是最有感受的,而如今商家推出的「高溫險」,似乎讓百姓終於看到了一個包賺不賠的保險專案,好似炎炎夏日裡的一根冰棍兒。
果真如此? 此次推出高溫險的眾安保險公司,規定從今年6月21日起到8月23日期間,如果被保險人所在城市出現37℃高溫日的天數超過合同約定的免賠天數之後,每出現一個37℃高溫日,保險人可以按照每份每天5元給付保險金, 每份累計不超過100元,每個被保險人最多投保99份,理賠標準以在中央氣象臺公佈的被保險人所在城市參照觀測站于次日發佈的上一日實況氣象資料為准。
每個城市高溫險不同的免賠天數,其中重慶以28天的免賠天數位居第一,福州以23天位居第三,廈門的免賠天數為2天,哈爾濱、長春等的免賠天數都為零。 商家的機密就在於推出「高溫險」的這個時限和免賠天數。
隨著記者的調查深入,發現2011年-2013年的6月21日-8月23日期間,廈門的天氣最高溫度並沒有超過37℃,最高溫度為去年7月12日的36℃。 這就意味著,按往年氣溫資料的分析,廈門市民即使購買再多的「高溫險」也只不過是賠本的買賣。
當然,今年出現個天氣異常也不是沒有可能,但概率非常小,在「高溫險」這場博弈中,商家獲利的機率遠遠大於購買者。
天上不會掉餡餅,也沒有白吃的午餐,可以看出此次商家推出「高溫險」背後是有大資料做支撐的,商家以爭取最大利益化為目的,又豈會無緣無故做賠本的買賣?
所以,「高溫險」的推出,只不過是大資料時代商家盈利的又一個噱頭,撇開商家萬分之一的賠本概率不說,光是這個險種,亦為商家賺足了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