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化一方面加速了安全生產事故資訊傳播速度,導致安全生產的被關注度空前高漲,另一方面,也為解決安全生產問題帶來了「利器」——大資料。 當前,大資料正以驚人的速度滲透到越來越多的領域,電商、零售商、IT企業等應用大資料的成功案例屢見不鮮。 大資料在安全生產中的應用,最基本的功能就是從海量的安全生產資料中尋找事故發生的規律、預測未來,從而對症下藥,有效遏制事故的發生。 同時,大資料在提升安全監管能力和明確安全責任方面也可發揮重要作用。
大資料對安全生產意義非凡
將大資料用到安全生產中,可提升源頭治理能力,降低事故的發生。
大資料應用可及時準確地發現事故隱患,提升排查治理能力。 當前,企業的安全生產隱患排查工作主要靠人力,通過人的專業知識去發現生產中存在的安全隱患。 這種方式易受到主觀因素影響,且很難界定安全與危險狀態,可靠性差。 通過應用海量資料庫,建立電腦大資料模型,可以對生產過程中的多個參數進行分析比對,從而有效界定事物狀態是否構成安全隱患。 美國礦難追責就是大資料在安全生產領域應用的成功案例。 2010年美國線民在網上追責過程中,通過對梅西公司下屬的另外一家煤礦魯比煤礦的安全監管、查處等資料進行分析,發現該煤礦同樣岌岌可危,隨時有「引爆」的可能。
大資料應用可揭示事故規律,為安全決策提供理論支撐。 當前,在安全生產管理中,由於缺少有效的分析工具,缺少對事故規律的認識,導致我國對於安全生產主要採取「事後管理」的方式,缺少事前預防,在事故發生後才分析事故原因、追究事故責任、制定防治措施。 這種方式存在很大局限性,不能達到從源頭上防止事故的目的。 大資料的發展為海量事故資料提供了有效的分析工具。 1931年,美國安全工程師海因裡希通過分析55萬起工傷事故的發生概率,提出了著名的海因裡希「事故金字塔」理論,論證了加強日常安全管理、細節管理對消除不安全行為和不安全狀態的重大作用。 將大資料原理運用到安全生產中,通過對海量安全生產事故資料進行分析,分析和查找事故發生的季節性、週期性、關聯性等規律、特徵,從而找出事故根源,有針對性地制定預防方案,提升源頭治理能力,降低安全生產事故的發生。
大資料應用可完善安全生產事故追責制度。 從大量的事故調查處理情況可以看出,我國的安全生產事故追責制度還存在許多不完善之處,如事故取證難、事故資料搜集難、責任認定難等。 美國大資料下的礦難追責制度給予了很好的啟示。 2010年,美國西佛吉尼亞州發生死亡29人的礦難,由於該煤礦的監管記錄保存完整,每條記錄都包括檢查的時間、結果、違反的法律條款、處理的意見、罰款金額、已繳納的金額、煤礦是否申訴等資料項目。 逾千條的監管記錄為事故追責提供了重要證據,最終事故認定說明煤礦安全健康局無監管失職,出事煤礦所屬公司應承擔主要責任。 可見完善的監管、執法資料庫對完善安全生產事故追責制度異常重要。
缺少高性能大資料分析工具是各領域應用大資料普遍面臨的問題。
基礎資料準備不充分,資料庫建設亟待完善。 第一,雖然我國具備安全監管職責的部門都建有安全生產相關的資料庫,但由於其資料搜集、資料整理等能力的不足,造成資料庫完整性、規範性方面還存在很大缺陷。 第二,目前我國建築、交通、鐵路、民航、民爆和通信行業的安全監管職責在行業管理部門,石化、化工、冶金等其他行業的安全監管職責在安監部門,各部門建立的事故資訊、監管資訊等資料庫沒有形成統一的標準,為數據銜接造成很大局限。 第三,資訊化主管部門,在協調資料庫建設和應用,以及先進資訊技術推廣和資訊化資源配置等方面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缺少資料分析工具,資訊公開力度不夠。 第一,大資料是資訊化時代的產物,雖然近年我國在兩化融合促進安全生產、安全生產資訊化等方面做了許多工作,也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總體來講我國安全生產資訊化水準還較低,多收集少應用、重事後輕事前等問題突出, 為大資料的應用帶來了阻礙。 第二,缺少高性能大資料分析工具,這也是各領域應用大資料普遍面臨的問題,如果沒有高性能分析工具,大資料的價值就得不到釋放。 第三,自「政府資訊公開條例」頒佈實施以來,安全生產資訊公開工作取得了較大突破,但相比美、日等國,我國安全生產的資訊公開力度很不夠,特別是在安全監管資訊的公開方面。
人才準備不充分,專業人才不足。 大資料是一門新技術,且技術含量較高,大資料建設的每個環節都需要依靠專業人員完成,其關鍵環節資料分析是基於預言建模或未來趨勢分析,傳統的資料分析師並不具備開發預言分析應用程式模型的技能,安全生產領域的相應人才更是少之又少。
安全生產應做好準備迎接大資料
要在現有基礎上加大力度,特別是做好事故資訊和安全監管資訊公開。
一是完善資料庫,做好資料庫銜接。 安監、工信、建築、交通、民航等具有安全監管職責的部門應做好安全生產相關資料的採集、整理和存儲工作,建立和完善安全生產相關資料庫,包括事故資料庫、監管資訊資料庫等。 各部門應統一安全生產相關資料庫建設標準,事故資料庫、監管資訊資料庫等應做好銜接。 資訊化主管部門做好相關協調和保障工作,建立部門間協調機制,保障安全生產相關資料的有效應用。
二是加強安全生產資訊化建設,做好資訊公開工作。 進一步深化兩化融合促進安全生產、安全生產資訊化等工作,在物聯網發展專項等資金中加大對安全生產的支撐力度;加強海量資料分析工具的開發和利用,推進大資料價值儘快實現;在現有資訊公開的基礎上加大資訊公開力度, 特別是做好事故資訊和安全監管資訊的公開,並保障資訊的真實可靠。
三是以人才推動大資料應用進程。 設置教學學科,建立大資料相關人才培養計畫;加強與美、日等發達國家之間的人才交流,建立人才合作機制;建立人才引進機制,引進國外高端人才。
(責任編輯:蒙遺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