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資料決策」成為一種新的決策方式
依據大資料進行決策,從資料中獲取價值,讓資料主導決策,是一種前所未有的決策方式,並正在推動著人類資訊管理準則的重新置放。 隨著大資料分析和預測性分析對管理決策影響力的逐漸加大,依靠直覺做決定的狀況將會被徹底改變。
2009年爆發的甲型H1N1流感,谷歌公司就是通過觀察人們在網上搜索的大量記錄,在流感爆發的幾周前,就判斷出流感是從哪裡傳播出來的,從而使公共衛生機構的官員獲得了極有價值的資料資訊,並做出有針對性的行動決策, 而這比疾控中心的判斷,提前了一兩周。 美國的Farecast系統,它的一個功能就是飛機票價預測,它通過從旅遊網站獲得的大量資料,分析41天之內的12000個價格樣本,分析所有特定航線機票的銷售價格,並預測出當前機票價格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的漲降走勢, 從而説明虛擬乘客選擇最佳的購票時機,並降低可觀的購票成本。
「大資料應用」促進資訊技術與各行業的深度融合
有專家指出,大資料及其分析,將會在未來10年改變幾乎每一個行業的業務功能。 從科學研究到醫療保險,從銀行業到互聯網,各個不同的領域都在遭遇爆發式增長的資料量。 在美國的17個行業中,已經有15個行業大公司擁有大量的資料,其平均擁有的資料量已經遠遠超過了美國國會圖書館所擁有的資料量。
在醫療與健康行業,根據麥肯錫預測,如果具備相關的IT設施、資料庫投資和分析能力等條件,大資料將在未來10年,使美國醫療市場獲得每年3000億美元的新價值,並削減2/3的全國醫療開支。
在製造業領域,製造企業為管理產品生命週期將採用IT系統,包括電腦輔助設計,工程、製造、產品開發管理工具和數位製造,製造商可以建立一個產品生命週期管理平臺 PLM(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 從而將多種系統的資料集整合在一起,共同創造出新的產品。
此外,在交通、能源、材料、商業和服務等行業領域,甚至在新聞傳媒領域,也都在以大資料為發展契機,加速這些行業與資訊技術的深度融合。
「大資料開發」推動新技術和新應用的不斷湧現
大資料的應用需求,是大資料新技術開發的源泉。 在不久的將來,也許很多原來單純依靠人類自身判斷力的領域應用,最終都將被電腦系統的資料分析和資料採礦功能,所普遍改變甚至取代。 一小片合適的資訊,也許會促使創新邁進一大步;一組資料,也可能會得到資料收集人難以想像的應用,甚至可能在另一個看起來毫不相關的領域得到應用。 借助這些創新型的大資料應用,資料的能量將會層層被放大。
「語義網(SemanticWeb)」,也稱為下一代互聯網,實際上就是「資料網」(WebofData)。 語義網是一個全球的資料庫網,在這個資料庫網中,電腦可自動為使用者搜尋、檢索和集成網上的資訊,而不再需要搜尋引擎。 大資料時代正在催生的這個最大的技術變革,就是要重新構造互聯網,打造出下一代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