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關鍵字
我們
我們
大資料時代
我們
大資料時代
就是
我們
大資料時代
就是
觀念
我們
大資料時代
就是
觀念
現在
從電腦、互聯網、雲計算...... 一直到物聯網,大資料的浪潮已經悄然降臨,並已滲透到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18607.html">醫療服務的方方面面,誰跟不上形勢,誰就有可能被浪潮所淹沒。
今天我想說的是物聯網醫療時代基層醫療的可及性話題。 簡單地說,可及性就是一個可行性的問題,是基於可行性的基礎上才有可及性。 現在是資訊時代,也是一個大資料時代,從簡單的資料收集到資料的挖掘與應用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醫療服務如何才能適應這個大資料時代,充分運用各種有用的資料,建立高效快捷的服務平臺? 個人認為,其中的關鍵因素有很多,但其中最主要的是以下四大因素或者四個緯度:
第一個就是觀念。 觀念很重要,前段時間我省也提出一個「智慧廣東」的概念,但是在如何利用大資料方面,還缺乏整體戰略眼光,操作也有點欠缺。 這個觀念是什麼? 是我們怎麼去適應大資料的時代潮流。 我們不要用傳統的觀念來說不行或者說行,要讓專家來談,讓大家來個「腦震盪」,來個思想的碰撞。 只有這樣,我們就會知道我們現在做的「大資料」,政府該做什麼東西? 再有,醫院怎麼去適應? 現在我認為觀念的阻礙,在醫生裡面還是蠻普遍的。 只要大家一上我的微博就可以看到,我最近提出的協力廠商檢驗可以大力推進。 但就有很多醫務人員認為不行,其實當你說不行的時候,你要去問問自己,你融入大資料時代了沒有? 我說,在大資料時代,沒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 這就是一個觀念的轉變。 從認識、應用到改造,就是一個認識的階段。
第二個是政策的問題。 醫改是醫療行業目前的一個最大的課題,醫改政策如何去適應大資料時代? 也就是說我們的目標提出來,我們的美好的理想提出來之後,該怎麼去實現的問題。 就目前來講,我覺得我們的政策方面是脫節的,形式主義非常嚴重。 脫節的原因也有利益的博弈和重新分配。 還有一些政策瓶頸沒有放開,比如說協力廠商檢驗,這是國際通行的,尤其是我們國家奉行的市場經濟,既然這樣為什麼我們的政策不能像美國一樣完全放開呢? 就像醫生多點執業一樣,我們一直在鼓勵開放,但實際上取得的進展十分有限。 開放是次要的,監督才是關鍵。 但實際上,不管協力廠商檢驗還是醫生多點執業的政策瓶頸依然存在。 其實政策的制定就是如何去從准入、監督和退出這三個方面去考慮,這樣才可能形成一個真正的市場。
第三個就是技術。 當下的問題並不是技術應用,而是平臺搭建和整合。 技術可以說沒有問題,現在我們不是有很多掌上這個掌上那個嗎? 這些都是一個終端的服務。 只要你想到的,就能夠做到。 我1995年在以色列學習的時候,以色列就已經有一個心電的遠端會診,為什麼我們到現在還沒有應用呢? 其實不是技術的問題,就是平臺的問題,或是資源整合的問題。 現在政府部門幾乎都有自己的資料庫,但又不開放,造成資源極大的浪費。 怎麼提供服務平臺有很多形式,都不是技術問題,很多時候是利益問題,所以政府應該考慮的是怎樣在政策的指引下應用這個技術。 當然技術的准入也有待我們去考慮。 比如說協力廠商檢驗,一些觀念不夠開放的人認為,協力廠商檢查簡直是胡來,而我認為,其實只有他們才能做到更加專業化、更加規模化、更加標準化。
第四個就是服務。 不管是私營還是國營,我認為協力廠商的服務平臺都必須要建立,這樣做至少是節省了資源,提高了標準,方便了病患。 所以在這個市場裡面,我們不要歧視民營,其實我們廣東也有相當成功的協力廠商平臺,他們之所以成功,是因為有各方的支援。 現在提供各種醫療相關服務的公司很多,特別是一些網路的服務平臺和軟體,靠的就是技術,靠的就是服務。 只有從以人為本的角度出發,建立比較友好的介面,提供人性化的服務,這樣才能夠吸引更多的人,產品才能在民眾中紮根,公司才能不斷地發展壯大。
從電腦、互聯網、雲計算...... 一直到物聯網,大資料的浪潮已經悄然降臨,並已滲透到醫療服務的方方面面,誰跟不上形勢,誰就有可能被浪潮所淹沒。 所以,無論是政府部門還是醫療機構,還有公司企業,醫務人員,都要做好充分的準備,迎接大資料時代的到來。
廖新波(廣東省衛生廳副廳長、網名:醫生哥波子)
(責任編輯:蒙遺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