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營商如何利用大資料資源和能力加速轉型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2014中關村大資料日于2014年12月11日在中關村舉辦,大會以大會以「聚合資料資產,推動產業創新」為主題,探討資料資產管理和變現、大資料深度技術以及行業大資料應用創新和生態系統建設等等關鍵問題。 大會還承載從政亞信府主管部門到各行各業的需求和實踐中的疑問,探討包括政府、金融、運營商等部門是如何通過資料資產管理和運營,實現轉型發展和產業創新的路徑。

在下午的運營商@Big Data論壇中圓桌論壇環節中,來自三大運營商、亞信、ADmaster等業界精英就《運營商如何利用大資料資源和能力加速轉型》話題展開精彩對話。 以下是圓桌論壇全文:

主持人:有請范總,何總,我們今天的論壇是運營商為主題,接下來我們想就運營商話題,運營商如何利用大資料資源能力來實現轉型? 這個話題包含了第一層運營商,第二是大資料,第三是能力,第四是轉型,我想我們今天就請各位嘉賓我們就這四個話題來分別闡述一下。 第一個我們就按照順序,第一個我們談談運營商,我們都知道范總是橫跨著中西,不單單對中國的運營商有很深刻的瞭解,對國外的運營商也有很深刻的瞭解,請范總給我們分享關於運營商的話題。

范濟安:提期運營商的轉型,無外乎互聯網轉型到UTT的新的業務之後,運營商對於傳統業務,包括資料業務受到了極大的衝擊,逼得我們不得不進行轉型。 如果說在國外,比如說在法國電信,早在五六年以前,就進行了比如說首先是互聯網以往和互聯網線民融合,再下來就是語音,包括流量和短信都已經用月包租的形象,不像國內套餐的形式。 這是傳統的形式的業務的收入逐漸下降,你不得不去考慮到運營商的轉型。 剛才我談到在我介紹當中什麼存量經營等等,資料啊,這只是短期內一些考慮的轉型,包括集中化的建設等等,但是我覺得從軸長期的角度來看,還是怎麼樣利用資料來創造真正的價值,也牽扯到剛才最後幾位嘉賓談到的資料開放的問題。 比如說商業模式,技術手段來講,就是說真正提到轉型,實際上還是跟本人來講,在資料方面,可能是未來運營商轉型的一個大的發展方向。

何鴻淩:我非常的認同范總的話,我是覺得運營商的轉型現在大家都能看得見,肯定是必須得轉,因為實際上來說從這個邏輯上來說,這個前身來說,特別是服務業,肯定是繼續持續下降的,我們講三條曲線,語音曲線下降了以後可能流量曲線貼上來 ,六曲線下降以後可能用互聯網業務做補充,但是怎麼做好三條曲線? 我覺得跟其他的公司要有優勢才能體現出來,我們的優勢就是資料,所以我們利用資料首先把我們內部三條曲線和傳統的三條曲線讓它走得更好走得更長,同時我覺得還有更廣闊的空間,就是說資料能不能直接產生價值。

主持人:我就代表了中國電信說一下,中國電信也做了很長時間,我認為三位運營商各有各特點,在轉型選擇上有很多特點,中國電信發佈了月度發佈,包括把BOSS轉型都做了,中國電信可能是老企業, 但是我感覺今年利用大資料利用互聯網真的在做很多,所以等一會兒我們互聯網朋友來介紹的話,我覺得可以更大膽更積極一點,看我們跨界怎麼能夠融合怎麼能夠跨界。 我們有請洪總談一談外界怎麼看運營商?

洪倍:最近討論比較的就是內容和管道之爭,我們過去講感受運營商,運營商不產生內容,但是是內容的使用方。 運營商可以做一些社區可以做一些內容,可以做一些平臺,這是比較對的方向之一。 因為你手裡有資料,同時你原來不產生內容,而是你原來最熟悉使用者需要什麼內容,我不一定大而全的內容,可以做精准的內容。 比如說直播,這個可能很占費用,但是使用者的興趣可能最直接,比如演唱會的直播。 我在上海經常看到電信天翼贊助的視頻。 就是看看使用者喜歡,他買不到現場的票,是不是通過電信線上直播看,這是一個思路。 第二個剛剛提到資料,一個運營商自己生產資料,還有管道,這是內部產品的,怎麼樣優化,怎麼樣改善客戶體驗。 這個資料能不能開放出來給更多人去把資料變成可以產生的價值,比如說最直接的就是説明金融銀行規避風險降低風險的價值,然後在價值提高產生轉化率,這是需要考慮的。

我們今天代表行銷方提出裡比較實在的行銷,從行銷角度來講資料解決這麼幾個問題,第一個是資料孤島的問題。 舉個例子,我們從買冰箱洗衣機舉例子,我們可能開始在百度上搜西門子,我到西門子官方網站去,百度知道我搜了西門子,但是我搜索幾個品牌,我想看的西門子這個冰箱品牌今年有什麼3D技術,什麼雨滴鋼內檔啊什麼東西。 我可能還會去看海爾洗衣機,我可能還會京東看資料。 運營商能夠説明我解決資料孤島的問題。 對於運營商來說他是同一個人,這個標識很容易。

第二個盲人摸象,為什麼把第一方資料和協力廠商資料做融合,這個實際上就是看使用者行為到底是什麼樣的行為問題。 這個可能有更多的企業或者和廣告主運營商的資料,舉個例子,現在大部分人都開汽車,開汽車人每個人在4S店買汽車以後會留下身份證號和手機號,對汽車廠商是最最具有價值的行銷人群,這是他們是純線下的人群,線上上誰能夠找到這些人群? 像汽車之家,淘寶啊找到這樣的網站,但是通過這些網站再做架構,因為這些通過資料再線上,比如說買齊迅的電視,我通過這個在淘寶上打通,在淘寶上打通在4S店買潤滑輪胎,淘寶代替4S店做行銷,4S店本身高額的利潤就不存在了。 像很多廠商不願意淘寶資料做行銷,他們想做的把線下的COOKIE和手機運營商打通,所以我們在這個行業裡不光是討論價值,不是錢上的價值,更多的是我們能夠為廣告主,或者為整個行銷的創新或者進步我們能做的一些事兒。 所以我覺得剛剛我們提到那三個點是運營商資料非常非常有價值的地方,而且也希望周總這邊希望得到這些資料能夠説明廣告主做服務。

周芳雷:我要連接運營商和互聯網公司,剛剛您講的特別好,當時我得出的結論就是運營商的最大特點就是關聯性,對比互聯網資料運營商資料就是關聯性,所以今天看到運營商也在開放資料,所以現在都在翹望著運營商開放資料, 但是我們是這個領域一個實踐者,我發現這兩個裡面發生了巨大的困難。 一個困難是說運營商資料採礦成本是非常高的。 當然在利益方面我們所看到的商業價值在當前階段看到更多的是遠期的商業價值,這個是有商業鴻溝,這個鴻溝誰來填,用近期的收益填遠期的鴻溝,這個是看到現在的挑戰。 另外一個挑戰剛剛跟蔣楠總也在溝通運營商有31個省,有三大運營商,難道我們跟這些運營商合作的時候跟這96個公司進行溝通嗎? 這個時候任何一個互聯網公司根本付不出這麼大的錢做系統,這個時候我們亞信來說可能有價值,我們降低這種成本和溝通的鴻溝,我們説明大家降低成本。 同時我們希望跟業界合作夥伴和運營商找到一些切入點,我們希望更前面的做大方面的投入,我們需要找到一些點撬動商業模式,變成良性迴圈,讓大家在共同的點實現可期待的收益可以達到共同的點。

主持人:范總來看,怎麼看搬運工和資訊孤島方面的期待或者建言?

范濟安:我在內部講話的時候強調作為資料中心,我們不希望作為資料來努力,我們不要辛辛苦苦把31個省的資料搜集之後又照樣的送給合作夥伴,我們希望在方面體現我們的價值。 這是第一。 剛才談到大家對運營商的期望,談到資料開放的重要性,我也在這裡說一說,我們作為運營商來說,面臨哪些困境? 目前大家都說開放好,跨界整合好,為互聯網創造更多的價值。 我想在不斷的實踐當中我們已經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場景,我們的困境和疑惑是什麼? 第一個在法律現在條件下還不完全具備資料開放的條件。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咱們工信部有24條例講到如果作為運營商把資料提供給協力廠商的話,首先要有最終使用者的授權才可以。 現在到底有多少應用場景是在最終使用者的授權下我才可以把資料提供給協力廠商? 到目前為止我們遇到的,剛剛洪總也提到我們在網上申請金融貸款的時候,我願意把資料拿出來,他願意到協力廠商認證公司當中去認證,得到征信的結果之後再來決定他放貸的權重。 但是99%的應用場景是不行的。 還有在這個24條條例當中明確地定義了7個欄位紅線欄位,是必須要加密,不能隨意地使用,哪怕你用代碼,但是你要有關系之類的話,利用用ID代替等等,在這種情況下我怎麼能夠創造業界大家一起, 推動咱們政府來制定出適應于現在新的局面的法律法規的環境,鼓勵資料開放。 我覺得這是第一個問題。

第二個我們遇到的困惑是這樣,就是資料道的問題。 而且這個資料不像一次性使用物品一樣,我把資料給了你之後,儘管當初我跟你談的對天發誓我只是用在征信層面上,但是你一旦把資料拿去之後我怎麼能夠利用技術手段來跟蹤這個資料, 來證明你確確實實用在了我們當初雙方談判達成協議的使用條件下。 現在誰也提供不了,所以產生了這個問題,產生問題之後怎麼能夠把這種資料作為一次性的交易提供給你。 這也是我們現在面臨的第二個鴻溝。 第三個大家說跨域,資料開放,還有互聯網思維,但是我其實有一個最初的願望,老說運營商運營商,別忘了運營商是3家運營商,還有31乘3,我的第一個願望是運營商我們3家把資料先湊齊了,能夠形成互相市場競爭的觀點,參照電信網的基礎。 為什麼電信有前幾年的輝煌? 正因為我們有標準和協定,可以允許使用者從A網到B網,從中國到歐洲到美國,我們在運營商之間有一個資料交換的這樣一個機制,來促使我們推出不同的電信業務。 那麼為什麼這種思想今天支撐著我們傳統的電信業務不能延伸到資料領域? 先別談到和金融界和互聯網界大家交換資料等等。 大家可以想像如果我作出一款行業報告,PC行業報告也好,手機行業報告也好,不管移動也好,聯通也好,電信也好,做出來的一個維度。 如果說全量資料做出來價值很高。 所以我希望首先如果宣導在資料開放前提下能夠在運營商之間形成資料交換的機制,然後能夠拿出真正的咱們的核心競爭力,來面對市場。

主持人:范總這個問題非常深刻,第一個是法律紅線問題,不單單是深刻,也有大家面臨和碰到的問題很坦誠的都說出來了,這是沒辦法逾越的。 大家都在談資料價值,談資料資產,有資產才有資料價值,但是資料資產是什麼樣的價值,和常態的資料資產會是什麼樣情況。 您更進一步談到資料未來。 對於范總談到的以及前面談到的幾位問題,何總您作為中國移動怎麼看待這些問題? 目前中國移動什麼樣的一些措施來應對呢?

何鴻淩:之前和大家交流了幾次,范總今天說的也是我們所疑惑的,因為資料和實物有差別,資料可以複製,而且很長。 就是說這個問題我覺得現在是需要通過一些,因為我們移動跨場景可能會比較難,就是說爬一些梯子上去去嘗試解決問題。 范總說資料整合的問題,這是非常有價值的。 因為我們做資料包告,或者是做交通和旅遊指數,都是把這個東西乘深參數以後才能得到一個時間。 如果真正有這麼一個機制,這個技術難度也太大。 要麼是以終端為實現,要麼以協定為實現,這是第一點。

第二個,如果咱們真的是把資料拿去變現還是擁有權的問題。 但是我不去變現確實不知道資料價值有多大。 從社會團體談起,說社會報告,或者是一些資料指數,或者是音樂排行榜,或者是我們能夠3家運營商能夠打造聯合的平臺,這個能夠形成獨立的一些研究人員形成的團體,這個裡面有一個GVU的協定,這個協定做出的報告必須是公開的。 第二個可能通過這種方式解決一些問題,然後通過更大的一些合作。

主持人:有這些行業指數等等我們就會涉及到進入第二個關鍵點,所有這些東西可能都是要來自于資料,來自于大資料,對於大資料咱們的題目是如何利用大資料資源實現能力的轉型。 關於大資料今天各位嘉賓都談了很多精彩的觀點,關於大資料這塊,我們如何實現互相之間的一些連接,范總提到的是運營商內部,包括像外部怎麼更進一步把這些價值充分發掘出來呢?

李捷:我個人理解它是漸進式的,是一環套一環的,這個方法在解決這個問題,像早期前幾年做的討論比較簡單,直接把資料匯出去就完了。 我們做了很多細分的垂直場景,這樣對於運營商工作量會大一點,這些資料可以支撐你這個場景,但是因為要做到限制,但是因為這個有介紹,針對這個問題已經在嘗試。 然後第二個問題就是資料價值問題,資料價值問題我們也在評估這個資料到底價值如何? 我跟很多行業聊,他們跟我們說希望三個運營商全的資料,這個資料的價值超過了運營商的三倍,這個可能需要使用者十倍的價值。 這個三家運營商內部怎麼聯合起來,所以今天的話題就是資料交易市場,這個世界不是勉強的,一定是通過獲得才有嘗試,這個獲得是什麼,今天有收益,但是這個收益不是主導收益。 舉一個設想,在一個省移動占60%,聯通65%,電信20%,這個是怎麼樣?

主持人:隨便舉例,移動廣告垂直場景。 這個原來是什麼? 我提一個建議,這個時候主題的場景,移動65%的場景,它的版本收更高的錢,他給原來結算費用,我們今天資料傳輸規則,如果我們統一的規則,我規定只是一個資訊,你通過結算費用把費用結算給我,這樣做到通話一樣可以做到, 這是一個小的細節。

李捷:如果政府牽頭,可能政府他有公信力,他有協力廠商的決策,因為競爭對手,總有一個過渡企業。 所以我覺得這個演進的過程,它是一步一步來的,所以我覺得這個問題大家都在印證了1.0、2.0、3.0的時代特徵。

主持人:談到大資料,我想請問洪總,您是否知道運營商有什麼樣的資源,他們的情況是如何的呢? 雖然大家表現出對運營商很高的期望,但是您瞭解運營商有什麼樣的資料嗎?

洪倍:我們有過瞭解運營商的資料,你說這些資料分佈在哪裡,比如說這些資料如何,對整個運營商之間的關係我不太專注。 我講一些我們外部人的一些困惑吧,到底運營商我們在做注重隱私的東西,包括我們沒有給使用者發短信,他騷擾現在APP才能看到。 這個時間我們蠻希望說有一個溝通說在這個基礎上用什麼樣的方式對接,比如說這個資料有可能計算規則,可以把模型開放出來,開放給運營商整合部門,整合完了跑到運營商平臺去跑,跑完了之後拿出來,這個就是報告的形式, 或者說一個客戶的定制的諮詢報告,我相信這個對使用者不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第二個是不是可以進行跟蹤,當然我們現在具體的哪些資料進行跟蹤,所以這個時候時間幫我們去除了這個能力。 有可能是這樣的資料,開放給一些商業使用者。 因為它既然在時間上價值是遞減的,但是當時在最熱的時候是有價值的。 所以這是我們一個想瞭解的東西。

主持人:范總,針對剛剛洪總提到的這個問題您怎麼看?

范濟安:剛才洪總說的挺對的,通過原來我們做的交流合作,大概可以歸納成兩種類型的需求,第一種類型的需求就是對方需要有大量的原始資料,基礎資料來訓練它的資料模型,這個他可能對我們的資料不太瞭解,然後他一旦瞭解了之後, 他要通過他的演算法模型來找到真正的價值所在,所以在這個基礎上需要大量的提供基礎資料,但是可能不是存量資料,來做資料模型。 第二種模式一旦這種演算法模型固化下來之後,這些作為應用,怎麼去運用這些的問題。 這個時候可以定一些標準,比如說固化下來的模型他所需要的資料都是專項化的,需要一些敏感性資料,可能的話可以統一。 在這種情況下他拿到外面去運用這個模型來支撐不同的應用,還是放在運營商的平臺裡面? 這也之所以我們剛剛講到何總提到的我們願意開放資料平臺。 這也是被逼的沒辦法,這也是現在情況下不允許大量的資料開放,只是要求我們做演算法模型的開發工作。 第二個就是運行它模型和運營的環境,獲得線上的形式,資料系統介面的形式來體現出一些資料。 現在我們大概提供的是兩種方式,但是有的時候也比較難以實現,比如說這個演算法模型,它普遍談到說作為交換條件,我來出資料,你來做系統挖掘做演算法模型,最後模型咱們兩家共用。 但是有時候我們發現人家越對資料建模的合作夥伴,他就越不願意把資料分享,反而是不太好的他不願意跟你分享。 但真正有了這個專業知識他認為他有核心競爭力,我憑什麼和你共用。 所以這個雙方的壓力,你們對廣告業深度的理解,肯定有你們的專業,他肯定也不願意在合作方面把這個做好。

還有一個剛剛講到的就是有些合作夥伴他也不願意把他最後的模型都放在運營商的環境當中去運營,比如說從靈活性等等考慮。 在這種情況下回到剛才講的話,我資料給你,你保證我就應用在這方面。 特別需要浮水印技術,你用了一次資料之後資料就消失了。 或者是音樂只能自己聽,不能讓第三個人,就是這種技術。

主持人:范總很著急可能有很深刻的感受。

高偉:我看到很多的運營商,剛才何總說有很多困惑,反總列了三條,我們列到那邊也有很多困惑。 我立業大資料是比較初期的狀態,大家得沒有找到比較明確的問題,怎麼解決使用者隱私問題,怎麼樣解決利益問題,怎麼樣解決商業模式的問題。 當我們看到好的東西,這個是我們今天咱們論壇的主題,第一個就是轉型發展。 這個東西是前提,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往前走,另外一個不能忽略的關鍵字叫創新。 就是說這個東西做到這兒了,大家每個人還是照著自己的業務模式,怎麼辦,就是說我們大家去跨界,大家去探索,大家去創新,才有可能會解決我們今天等等這樣的問題。 所以我理解作為亞信也好,作為包括咱們中關村大資料聯盟,我們希望建立這樣一個平臺去做這樣的事兒。 正好剛剛范總講到音樂的問題,其實正好是我的一個想法,其實音樂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是困擾著版權方的問題,就是盜版的問題,大家在網上可以隨便搜一個歌,完了可以下載,百度為此還被起訴了,但是後來大家看到約伯斯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 ,他通過ITUNS為消費者和互聯網提供者達到了三方共贏的技術。 我沒有浮水印的技術你拿了以後怎麼用,這個價值怎麼去衡量。 但是我相信一定會有一天會像音樂一樣能找到,我們今天坐到這兒願意開放願意轉型,我相信一定能找到一個商業模式的轉型,就像今天的非常健康的音樂模式。 這是我的信心所在。

主持人:今天談到大資料,談到能力,很重要的就是能力平臺,今天注意到范總和何總都提到了能力開放以及能力開放平臺的建設,能不能請何總先給我們分享一下中國移動在能力開放以及能力開放平臺的建設是怎麼樣一種狀況? 我們還要等多久才能通過能力開放平臺獲得更多的資料?

何鴻淩:我想說一點的是說能力開放平臺的原因就是資料交易這件事情目前還沒有控制好,所以我們才有能力開放的模式。 能力開放模式是整個資料和資料處理基礎設施都是由開放平臺提供,資料基礎設施層面不同加工都在裡面,如果出了哪個環節是需要有審核的,比如說某一種報告的形式出去。 這是能力開放平臺的原因。 所以說能力開放平臺的資料原因本身是資料開放平臺的對接,自身和外部的開放平臺。 現在三大運營商都在做開放,把各種資料搜集上來,而且大家也都在做集中的東西,資料在這裡面這是你的基礎能力。 第二個是基礎設施,基礎設施大家都在談,我們現在X86都是80%90%,所以以後計算模型,這個對我們大資料平臺的創新提供很好的平臺。 因為以前大資料知道要去安排一個程式,我需要非常大的團隊。 現在有一個問題解決不了,就是開放平臺軟體這套能力能不能隨著國外的發展,你去搭一個平臺和我去搭一個平臺面對同樣的狀況。 就是能不能解決這個軟體,我能不能使得效益提高的軟體,讓專門的機構去做。 所以我們現在有這三個手段,做成大資料開放平臺,它的大資料都是一樣的。 以前出版業出書的時候,可能需要出版商來做,現在不是這樣,現在網上你去寫去吧。 這樣可能會產生非常多的品質不高的問題,但是它對整個社會是可複製性提高。 因為我們大資料能力平臺會建立一個低成本,快速提供的大資料平臺,像炒菜,你可以做歐式,你可以做美式的,也可以做川菜。 這是資料結構上的建立。 當然能力開放平臺PAAS平臺,基於互聯網已經做了很多年的。 但是實際上不但是大資料的基礎能力,還有大資料本身。 所以我們現在也在往這方面多交流。

主持人:范總,在能力開放平臺上面你也有很多精彩的分享,我們其實是非常期待著這個能力開放平臺早一天能夠給我們提供更多的能力,我提一個比較尖銳的問題,聯通的開放平臺和移動的開放平臺步子誰走在前面,誰邁的步子更大?

范濟安:我們說一下我們現在做到什麼程度,肯定從技術角度上來看大家可能有點小失望,就是我們現在的個平臺已經開放了,對我們部分省份,的省份已經在試運行。 我們利用傳統的ORC的PPT功能,再簡單的包括STS的集成工具,還有前面系統商説明我們做了系統閘道,而且做了防止資料機制回流的功能。 另外幫我們做了輸出的GTV,做了安全功能的審核。 這是早上介紹資料開放平臺的時候系統架構的時候我實際上露了這兩個點,一個是接入一個是輸出。 在這個之上對我們研究院,研究團隊,我們現在是在雲南、江西正在開發過程中。 這是一個現狀,比如另外一個合作方是招行,他要求比較特殊,不願意弄SPSAAS,既然是合資公司,我們做了讓步,當然接入和輸出都是統一的,在這兩個過程當中我們都逐步在進行中。 我們在2015年規劃當中是準備推出HADOOP,因為有很多的潛在使用者提出使用者2.0,裡在大資料平臺上做資料採礦合作,這將是我們2015年的幾種管道。

主持人:聽了范總、何總的一個美好構想,我想可能蔣楠總、洪倍總對於美好的未來是充滿期待,我們談談轉型,這轉型是不是適應互聯網大資料所帶來的挑戰,對於運營商在這個挑戰中間我們和外部的企業這中間會產生越來越多的交互,蔣總, 您認為運營商在和外部企業在交互當中運營商會承擔怎麼樣的一個角色呢? 在這塊上面可能大家跟運營商在溝通和在工作的交互過程中間對運營商總是是不是會是怎麼樣的一種感覺? 您是期望在未來會是大家的一個合作?

蔣楠:我們會期待我們使用更多的開放出來的資料,能夠為我們的廣告主去創造更多的價值,就像剛剛講的某種程度上來講提高他和他的使用者之間的導向,包括更好的提供互動關係。 所以我們非常希望有更多的大資料分享,包括我們自己的資料銀行產品。 除了獨立的之外,現在我們開放了SDP的資料,這是資料增值產品。 所以我們對於運營商這面增值各方面的服務,我們的客戶在行銷過程中最需要的接觸一個是更加垂直行業的資料,一個是外面的資料,甚至跨界的資料,這些資料都可以成為銀行理財產品不同的分類。 我們這個企業的價值實際上從這些產品裡面,讓我選擇對客戶本身他過去的那些行為行銷的目的,去挑選最合適的行銷產品來給他提供增值的服務。 剛剛范總提到的他們所作的這些工作,我們希望能夠越多越好,能夠給使用者創造更多的有價值的東西。 還有一個是使用者資料的問題,更多開放的資料。 這是我們的一些想法。

洪倍:我們因為接了蠻多,包括我們電店的資料屬於店鋪自己的資料,還有單行業的資料。 我們跟淘寶合作的過程中遇到了類似的問題,比如阿裡的PAAS跑HADOOP,最後跑處理的資訊給廣告主,廣告主獲得更多的廣告投放。 大家一開始就覺得運營商是一個資料來源,其實不是,運營業和資料平臺這個角色可以更廣,第一個是資源,第二個可以更廣,第三個建立資料模型。 資料模型建立出來之後實踐,看這個資料模型是不是要提升銷量,而沒有提審銷量,運營商的資料有時候解決商圈的人流,活動的分佈。 運營商我剛剛講到內容,我老希望運營商自己做內容,內容是他我能夠自己投放管道了,這是運營商可以做更精准的內容管道,這個時候運營商還可以自己加強這個資料做出來更多的資料,這個你貫穿了所有人滲透了每個人的的方方面面, 這個是運營商非常好的資料的角色。

主持人:思想碰撞總是讓人很逾越,不知不覺差不多一個小時過去了,今天整個一天都非常豐富,我想在這個時候我們請范總來給我們做一個總結,來給我們談一談運營商在大資料這個時代如何能夠更好地去轉型,如何能夠承擔更多的一個社會責任, 也追中關村大資料日做一個總結詞。

范濟安:首先感謝亞信公司給予我們運營商和廠家提供這樣一個大資料日論壇,闡述大資料的發展和一些看法,以及還不成熟的商業。 另外也感謝大家在座的都在專心聽我們在這裡胡說八道,所以十分感謝。 首先我的一個感覺,不講聯通的,在大資料發展的領域,我們國內絲毫落後于國外。 第二個大資料領域在國內企業有一大批國內企業確確實實承擔起了在大資料方面的平臺的開發,資料的挖掘,應用的推廣等等,所以在這方面給我的感觸是很深,而且這是我回國以後參加的第三次第四次這樣的論壇,說明整個的社區生態鏈非常的活躍。 這是第一。 第二從運營商角度來看,也是我發現運營商,隨著我們私底下和移動和電信都有經常的交流,大家也是抱著一個開放的態度,儘管有這樣那樣的困難,而且我們的發展方向基本一致,像今天介紹的資料開放平臺,五大架構也好,有非常相似的基本路線。 這也堅定了我們移動運營商在大資料方面勇往直前的決心。 另外一個感觸比較深的是聯通公司作為它的管理層,也對大資料的發展的開放持非常積極的態度,所以我說這個環境,整個環境來之不易,這個時機非常的寶貴,所以就希望咱們各界同仁能夠同心協力,利用這個機會, 能把咱們國家在大資料方面能夠獨樹一幟。 這是我第一個想說的。

第二個就是當然現在運營商發展的主要方向還是內部使用裡提高我們的平臺能力,提高我們資料獲取的豐富度,這是我們主要的工作。 同時我們也清楚地意識到這個資料開放的重要性,及我們承擔的社會責任,我也參加過一個國資委組織的央企的資訊化負責陸陸續續開放的這麼一個會議。 那麼怎樣現在縮短決策的流程? 既然大家實際上在這種論壇的機會中達到一定的共識,大方向大家都認可,沒有一個人認為這個是不對的。 那怎麼能夠促使這個由政府,國家,不光光是作為商業型的,能夠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方向,來儘早地改善整個的管制環境,來促使我們能夠對大資料進行開放。 開放首先我們開放沒有法律的擔憂。

最後我也希望剛才也再次探討在開放的前提下,一個是社會責任,另外一個是資料價值。 怎樣建立資料價值體系,這也需要共同探討。 在建立價值體系當中很重要的一環就是剛剛講的產權類似的問題,怎樣防資料擴散,必須要擁有資料的人放心,剛剛你說的放心音樂的版權,他放心把音樂拿出來,今天已經實現了。 所以在這個資料價值體系建立方面也是希望能夠這個產業界,和使用者,和運營商等等,能夠同心協力,朝這個方向去發展。 大概就是這幾點闡述。

主持人:謝謝范濟安總。 也謝謝各位嘉賓,謝謝各位來賓,今天的運營商大資料論壇就到此結束,我們期待來年我們再聚。

(責任編輯:mengyishan)

聯繫我們

該頁面正文內容均來源於網絡整理,並不代表阿里雲官方的觀點,該頁面所提到的產品和服務也與阿里云無關,如果該頁面內容對您造成了困擾,歡迎寫郵件給我們,收到郵件我們將在5個工作日內處理。

如果您發現本社區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歡迎發送郵件至: info-contact@alibabacloud.com 進行舉報並提供相關證據,工作人員會在 5 個工作天內聯絡您,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

A Free Trial That Lets You Build Big!

Start building with 50+ products and up to 12 months usage for Elastic Compute Service

  • Sales Support

    1 on 1 presale consultation

  • After-Sales Support

    24/7 Technical Support 6 Free Tickets per Quarter Faster Response

  • Alibaba Cloud offers highly flexible support services tailored to meet your exact ne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