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關鍵字
雲存儲
雲備份
傳統
雲存儲
雲備份
傳統
現在你還在將資料備份到舊磁帶上嗎? 還是磁片或者已經是消重後的磁片? 如果現在有人告訴你,有一種備份裝置沒有容量上的限制,並且管理起來也是非常的方便,你是不是會非常的開心? 雲備份就能實現這樣的效果。 如果你對此還有懷疑,請閱讀下面的文章。
市面上有許多的產品和服務都隨意的掛上了和雲相關的名字。 顯而易見的是,大家都希望能在雲方面湊一下熱鬧,這看起來就好像每個人對雲概念本身都有著自身的定義。 正是基於這樣的沒有標準定義的背景下,本文旨在通過討論的形式來談論對雲的定義。
說起雲,一般均指公有雲,指的是你不用管理的存儲或者備份。 公有雲有著不受限制的存儲空間以及可以隨意增長的容量,從成本上講也大大的低於自己花錢完成這一切。 如果你需要的是這個月付100TB存儲的錢而明年僅需要付5TB存儲需要的錢,那麼雲存儲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這是購買普通存放裝置而不能享受到的靈活性,對於普通存儲,因為你已經購買它了,所以不會因為你是否使用了它而造成收費的不同。
當然也有私有雲,市場上關於私有雲誇大其詞的概念不在少數。 本文僅僅討論有關公有雲的概念。
雲存儲 vs. 雲備份
儘管這兩個專有名詞會經常的交叉使用,實際上再雲備份和雲存儲之間還是有區別的。 雲存儲實際指的是將存儲作為一項服務。 在使用雲存儲資源的時候,你首先需要從雲服務提供者那裡獲取一個帳號;他們會提供給你他們的API介面,這樣你就可以使用相應的軟體在存儲資料的時候使用對應的API介面。 就是這樣簡單,你可以輕而易舉的實現無限制的容量。 在雲存儲裡,你無需管理存儲資料的設備,甚至不需要申請更多的空間,因為容量本身是無限的。 你唯一需要做的就是付款。 所有的雲存儲服務提供者所收取的費用僅為「資料託管費」,一般來說是每月按照你的帳戶上存儲了多少GB資料的容量來定。 此外,一些雲存儲服務提供者可能還會根據每GB大小資料下載和上傳的量收取相應費用,本質上就是「頻寬使用費」。 在雲存儲的説明下,你仍然需要去管理那些用於將資料上傳到雲存儲的應用軟體。
雲備份作為一項服務,它需要提供所有的服務包括使得備份開始的軟體。 一項雲備份服務通常會提供針對不同用戶端備份的軟體。 備份需要有規律的按照計畫好的時間按時開始。 備份軟體通常使用比如說德爾塔級別的備份或者全消重技術來最大程度的降低網路上的負載。
雲服務提供者的服務水準協定以及所收取的價格將最後決定在出現狀況的時候會採取怎樣的措施。 至少,雲服務提供者會提供一個彈出式的通知或者電子郵件資訊向使用者更新最新進展。 服務中還可能包括自動將問題提升到相應人員的功能,尤其是當備份失敗的資訊被核實後。
傳統備份軟體和雲服務的結合
一些公司可能會在其所有的備份需求中均使用雲備份服務,然而還會有一些公司會傾向于既保留傳統備份專案,也使用雲備份服務。 這其實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有關將傳統備份軟體和雲備份服務整合的方式。 使用者既可以選擇同時使用傳統備份軟體和雲備份服務,也可以選擇使用傳統備份軟體將資料備份到雲存放裝置上。
如果考慮使用雲備份的初衷是來自便於管理方面,那麼就比較方便做出選擇。 使用者可以繼續使用傳統備份軟體來完成大部分的備份過程,之後使用雲備份來完成那些最需要的部分。 最常用的方法是,在遠端站台和筆記本的備份上採取雲備份服務。 許多公司甚至還沒有開始對他們的筆記本電腦開始備份,並且用傳統的備份軟體來備份筆記本電腦甚至會出現問題。 大多數公司都會對他們的遠端站台進行備份,然而他們通常會使用不太恰當的方法,因為IT人員上的缺乏。 在使用雲備份服務的環境下,可以同時解決這兩方面的問題,而作為使用者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做一次檢查。
使用雲存放裝置作為傳統備份軟體的備份目標的選擇,從另外一方面考慮,是不太建議的。 這並不是說這樣做沒有好處。 這樣做有著和選擇雲備份一樣的效果:無人值守,無限制容量等等。 另外的好處就是它也可以實現遠端備份的自動完成,這也是許多公司目前所被困擾的問題之一。
事實上,當使用雲存放裝置作為傳統備份軟體的目標的時候,問題可能比我們所看到的優勢更多。
對於雲存儲來說沒有「太多」資料
首先的挑戰是傳統備份會傳送並存儲大量的資料。 傳統的備份系統通常會一周執行一次備份任務,即使備份應用不會對作業系統進行全備份,也會對其所在的應用進行全備份,比如IBM公司的TSM軟體。 甚至一些公司會選擇每天都執行一次全備份。 除此之外,所有的傳統備份應用都會執行全部檔的增量備份。 這就意味著如果備份前後的差異僅僅是一點,也需要對整個檔進行備份。
這些傳統的備份方式帶來的不僅是網路上大量的資料傳輸量,並且在存儲目標上也有較高的資料存儲量。 如果存儲目標是雲備份裝置,那麼將需要更大的頻寬以及相應更高的雲存儲費用。 需要知道的是,正是因為這樣的缺陷才會產生現在使用的重復資料刪除技術。 備份應用每向主存儲上備份1GB大小的資料,將會創建20GB空間大小的資料。 由此計算,一個10TB容量的資料中心每月將需要支付200TB容量的存儲費用。 需要注意的是,至本文發稿為止,重復資料刪除技術還不能在雲存儲上得以應用。
除去需要支付給雲存儲供應商有關磁片容量以及資料傳輸相關的費用,確保傳輸資料時候能有足夠的頻寬也需要收取相應的費用。 如果需要持續的並且週期性將10TB的全備份都傳輸完成,那麼選擇雲存儲服務商將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然而,即使使用者的備份需求沒有這樣極端,傳統的備份方式還是會讓雲存儲方面的開銷不小。
將資料遠端存放:優勢和劣勢
第二個有關雲備份服務的極大挑戰來自將備份資料存放到遠端的網站上。 假定你已經解決了將本地資料存放到遠端站台的問題,那麼如果遇到資料和伺服器不在同一位置的情況又將如何處理呢? 很明顯的是,這將極大程度上對恢復時間點(RTO)的參數有影響。 這就意味著任何存放在雲存儲上的資料將僅僅是一份拷貝而已,換句話說,一旦遇到需要恢復的情況,這些拷貝將不再是傳統資料恢復意義上可依賴的拷貝。 將雲存放裝置作為大容量資料恢復的唯一管道,無疑大大增大了災難不可避免的可能性。
這一切聽起來好像都是為重複數據刪除技術所準備的,其實也不儘然。 不少的備份軟體都可以實現在資料傳輸之前先進行重復資料刪除操作。 這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使用者對前面所描述的有關將資料備份到雲存儲上的擔憂,然而這並不意味著對資料進行恢復操作的時候將會產生更大的便利。 因此,之前說的不要將資料僅僅備份到雲存儲上的道理還是行得通的。
應用程式的備份可以選擇雲存儲
現在有不少公司的軟體或者硬體都可以支援備份到雲存儲上的操作。 業界首先聲稱能支援雲備份的公司是Zmanda公司,這是一家提供開源備份程式的商業公司。 Amanda企業版3.1能夠實現將資料之間備份到Amazon的S3雲存放裝置上。
CommVault公司的Simpana能夠支援將使用者資料備份到任何支援REST(表述性狀態轉移)協定的雲服務提供者的設備上。 這樣使用者就可以使用不同的雲存儲作為CommVault Simpana備份或者歸檔的目標設備,例如Amazon、Iron Mountain、Microsoft Azure、 Nirvanix 或者Rackspace。 對於雲存儲來說,用歸檔的方式來保護可能更為合適,因為歸檔本身不會執行重複的全備份並且它們都是內嵌有基於物件的重復資料刪除技術。
EMC公司和賽門鐵克公司分別在備份到它們產品的過程中做出了相應的努力。 EMC公司的NetWorker產品使用EMC公司的Atoms雲存儲架構能夠將資料備份到各種雲服務提供者的存儲中;與此同時,賽門鐵克公司的Backup Exec也能實現將資料備份到Symantec Protection Network中。
如果使用者目前使用的備份應用尚且不支援之間將資料備份到雲存儲上,那麼可以考慮使用Nasuni公司的檔案伺服器,這款產品可以提供基於NFS或者CIFS協定的NAS閘道,從而實現備份到雲存儲上的過程。 任何的備份可以通過NFS或者CIFS協定的掛載就能輕鬆備份到雲存儲上。
儘管有來自各個方面的限制,在將備份應用於雲存儲結合的時候還是建議考慮重復資料刪除。 不管是EMC公司的NetWorker產品還是Zmanda都沒有將重復資料刪除技術內嵌到它們的產品中。 CommVault公司的Simpana和賽門鐵克公司的Backup Exec均能在將備份傳輸到目的端前先執行重復資料刪除操作。 Simpana提供的是基於存儲介質的重復資料刪除技術,也就是說一旦資料被發送給介質代理(media agent)就馬上開始執行重復資料刪除操作。 而對於Backup Exec來說,它所實現的是基於源端的重復資料刪除操作,也就是說在資料被傳輸前先執行重復資料刪除操作。 基於它們各自的特性,很多使用者也願意將它們作為和雲存儲的使用結合的一部分。 使用IBM TSM備份軟體的使用者也對Nasuni充滿興趣,因為TSM本身就內嵌有重復資料刪除功能。
建議在選擇前先做測試
雲備份服務可以成為傳統備份系統的極大有力補充,尤其是當這些雲備份和傳統備份有著某種程度上的整合的時候。 作為雲備份服務,將幾乎不再需要在本地做任何硬體上的部署,因此對於在概念驗證(PoC)中使用真實資料來完成測試也相對容易一些。 這一點尤其的重要,因為實施本身可能需要通過大量的投資來決定購買多大的許可,這也對使用者的備份環境有著不小的影響。 本質上說,對於任何的備份產品或者服務,我們都應該做好充分的測試過程。
將備份應用和雲存儲相結合:產品對比
一些備份應用和其他產品都開發了各自集成到雲備份服務的方式。 下面的表格是一些主流產品的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