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待「大資料」熱需理清對策思路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種類繁雜、數量龐大的大資料,為我們更深入、更準確地認識和把握事物發展的內在規律提供了資訊基礎,其中蘊涵著非常大的潛在價值。 這一點不僅是許多業內研究機構的共識,也已經在商業應用中得到了體現。
目前,大資料的應用已經有了許多典型案例,如IBM日本公司利用互聯網搜索資料建立的經濟指標預測系統,以及美國印第安那大學利用谷歌公司提供的心情分析工具對道鐘斯工業指數變化的預測,已經達到比較高的準確率。 除了經濟分析外,在農業、醫藥衛生、製造業等領域,也有一些成功應用大資料進行預測的案例。 據美國麥肯錫公司預測,大資料將為美國醫療服務業每年帶來3000億美元的潛在增加值,為歐洲的公共管理每年帶來2500億歐元的潛在價值,為位置服務產業帶來6000億美元的潛在年收入。 零售商充分利用大資料可實現運營利潤增長60%,製造業充分利用大資料可降低設備裝配成本50%。 經合組織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還對互聯網資料的市場價值進行了估計,佐證了大資料的巨大潛在價值。
相對而言,目前我國大資料產業還處於發展初期,市場規模仍然比較小,2012年僅為4.5億元,而且主導廠商仍以外企居多。 據預測,2016年我國大資料應用的整體市場規模將突破百億元量級,未來將形成全球最大的大資料產業帶。 然而,相對於發展前景的樂觀預測,我國發展大資料產業面臨的現實挑戰更值得認真分析和對待。
一是如何使分散在不同部門和主體的資料得到合理有效應用。 需要明確哪些資料可以用、哪些資料不能任意地進行商業應用。 二是如何構建可支撐大資料的IT基礎設施。 這一點涉及對傳統資料中心的改造和利用、新型雲計算存儲和處理系統的建設,以及如何儘快建設一個高速、方便接入的互聯網通道。 三是如何掌握大資料採礦技術和培養大資料專業人才。 大資料分析需要相關技術與人才的支撐。 發達國家的部分IT企業已經初步掌握了一些資料分析預測的關鍵技術,我國相關企業的技術能力還比較落後。 麥肯錫公司預測美國到2018年需要大資料分析人才40多萬,人才缺口將達10多萬。 我國剛剛引入大資料概念,人才匱乏問題更加突出。 四是如何避免未來出現大資料產業重複建設甚至產能過剩問題。 對於熱度正高的大資料產業,如何避免因政府不當干預導致這些問題重演,是對我國目前範圍競爭下產業發展體制的一個挑戰。
總之,面對社會各界的「大資料」熱,應理性分析、冷靜觀察,扎實做好幾個方面的基礎性工作。
第一,不必急於出臺戰略性規劃和設立產業專項資金。 國內的IT企業和地方政府已經意識到大資料產業的發展前景,對發展大資料應用有著較大熱情。 某些城市已經啟動了大資料發展戰略,計畫到2017年形成至少500億元的產業規模。 在這種情況下,以規劃和專項資金等方式進行鼓勵,有可能扭曲正常的市場行為,甚至催生泡沫。
第二,合理改造、建設和佈局IT基礎設施。 對現有的傳統資料中心及大量的舊伺服器資源,可以通過建立虛擬資料中心或進行就近合併等方式進行改造利用,探索如何通過虛擬化技術和雲計算平臺管理軟體來提高利用效率。 對新建的大規模雲計算資料中心應進行統籌、合理佈局,協調不同省市之間加強互補合作,將能源和氣候因素作為專案建設的重要條件,保證經濟上的合理性。 按照網路建設適度超前于產業發展的原則,加快「寬頻普及提速工程」的推進速度,儘快解決大資料應用發展的網路頻寬瓶頸。
第三,資助大資料競爭前技術的研究,培養大資料分析人才。 在現有政府科技計畫中,適度安排專案資金支援大資料關鍵技術的研發,重點在於競爭前技術,鼓勵企業牽頭或參與承擔。 人才培養應從高等教育和企業技術人員再培訓兩個方面入手,允許大學設立大資料相關專業並進行招生,鼓勵地方政府出臺關於大資料技術人才培訓的相關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