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迪網訊】IDC研究表明,包含結構化和非結構化的大資料正在以每年60% 的增長率持續增長,到了 2020 年全球資料總量將增長 44 倍,達到 35.2ZB。 國內知名大資料學者,電子科技大學電腦互聯網中心主任周濤博士表示:「‘大資料’一詞已經無處不在,其被用於承載所有類型的概念,包括海量資料、即時資料、社交媒體分析、下一代資料管理能力等。 對於企業來說,對大資料的理解不應僅僅局限于技術領域,而應成為一項業務上需要優先考慮的任務,因為它能夠帶來全球整合經濟時代商業模式的巨大變革。 業界已經從對大資料重要性的認識階段,發展到實踐大資料的必要性的戰略實施階段,IBM最新發佈的白皮書對於廣大期望在‘大資料時代’掘金的中國企業具有非常好的指導意義。 」
段仰聖
《分析:大資料在現實世界中的應用》由IBM商業價值研究院與牛津大學賽德商學院共同制定。 通過對全球95個國家、26個行業的1144名業務人員和IT專業人士進行調研,和對20多名學者、業務主題專家和企業高管進行採訪,此次的調研為企業更深入瞭解大資料超市趨勢、更準確衡量當前的大資料收益程度給出了建設性的指導。 調研白皮書結果顯示:近三分之二(63%)的受訪者表示,資訊(包括大資料)和分析的使用為其組織創造了競爭優勢。 對比IBM 2010新智慧企業全球高管聯合調研,這個比例在短短兩年內增加了70%。 」
調研得出五大關鍵結論,表明全球組織正在從業務需求出發,採用務實的方法實踐大資料;同時,根據這五大結論,白皮書為企業逐步開展大資料舉措並便從大資料中獲取最大的商業價值提供了五項關鍵建議,包括:以「客戶為中心」,制定前期「 大資料戰略規劃」、制定全面完整的企業「大資料藍圖」、從現有資料入手,設定並完成短期和階段性的「大資料戰略目標」、根據業務優先順序,逐步建立分析體系,循序漸進提升「大資料分析能力」以及定制可衡量的指標分析「大資料 ROI(投資回報率)」。
IBM全球企業諮詢服務部業務分析與優化服務大中華區總經理段仰聖表示:「大資料時代較之以前具有兩項顯著區別——大量產生的新型資料不再適用于傳統資料庫,與此同時,分析能力對企業實施大資料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這兩項區別主要來自大資料具有的4V特性:數量(Volume)、多樣性(Variety)、速度(Velocity)和真實性(Veracity)。 IBM認為,儘管前3個V涵蓋了大資料本身的關鍵屬性,但真實性是當前企業亟需考慮的重要維度,將促使他們利用資料融合和先進的數學方法進一步提升資料的品質,從而創造更高價值。 」
「智慧的分析洞察」為核心:IBM聚集全方位資源,構建業界最全面的端到端、高整合大資料價值體系
(責任編輯:G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