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發佈「大資料」全球調研白皮書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關鍵字 大資料 受訪者 白皮書

近期,IBM宣佈在全球發佈針對「大資料」的調研白皮書《分析:大資料在現實世界中的應用》,並在隨後召開的2013大資料新聞發佈會上結合中國市場落地情況深度解讀該白皮書核心思想。 該白皮書由IBM商業價值研究院和牛津大學賽德商學院共同撰寫發表。 基於對全球95個國家、26個行業的1144名業務人員和IT專業人士的廣泛調研,該報告以全球視角闡述了當今組織對 「大資料」的觀點,揭示了這些組織著手實踐 「大資料」的方式,同時也反映了這些組織利用「大資料」服務自身業務的進展。

IBM全球企業諮詢服務部的全球資訊管理負責人Michael Schroeck 表示:「大多數企業都已經認識到‘大資料’改善決策流程和業務成效的潛能,但他們卻不知道該如何入手。 調查顯示,各行各業、全球各地的組織都已經開始採取一種注重實效的方式開展‘大資料’工作。 雖然這些組織大多還處於早期接受階段,但其中的佼佼者已經開始從‘大資料’專案中獲得巨大的價值。 」

賽德商學院管理研究員Janet Smart說道:「賽德商學院正與牛津大學各院系的學者共同開發和支援相關課程及研究專案,我們將把世界一流的‘大資料’分析和應用專長彙集到教學和研究內容之中。 」

實踐「大資料」的五大驅動因素

《分析:大資料在現實世界中的應用》調查顯示,各類組織目前開展的大部分「大資料」專案都旨在改善客戶體驗,貼近客戶是大部分組織實踐「大資料」的首要任務。

除了「以客戶為中心」(49%的受訪者將其列為首要任務)之外,「大資料」在早期階段還用於實現其他的職能性目標。 近五分之一(18%)的受訪者把優化運營列為首要目標。 「大資料」的其它應用則主要集中在風險和財務管理(15%)、實現新業務模式(14%)以及員工協作(4%)方面。

內部資料:「大資料」的主要來源

超過一半的受訪者把內部資料視為「大資料」的主要來源。 這表明企業正在採取一種注重實效的方式開展「大資料」工作,也顯示出其內部系統中仍有巨大的價值尚未得到開發。

內部資料是組織所能獲得的最成熟、最易於理解的資料。 這些資料是通過多年的企業資源規劃、主資料管理、商業智慧應用和其它相關工作收集整理而來,並經過了整合和標準化。 利用分析技術解讀這些來自客戶交易、業務往來、事件和電子郵件的內部資料能夠為組織提供有價值的洞察。

外部資料:尚未得到充分利用

然而,在所有推行「大資料」專案的組織中,目前正在對社交媒體等外部資料源進行資料收集和分析的組織還不到一半。

其中一個原因是很多組織難以應對和駕馭某些資料類型所固有的不確定性,例如天氣、經濟、或者社交網路所反映的人的情緒和真實想法。 對於能否相信網路上的評論、意見、微博消息以及其他形式的自由言論,受訪者在調查中提出了質疑。 雖然存在不確定性,但社交媒體資料中仍然蘊藏著寶貴的資訊。 組織必須認識並駕馭資料的不確定性,並瞭解這些資料應該如何為己所用。

社交媒體和其它外部資料源未得到充分利用的另外一個原因就是技能缺口。 對大部分組織來說,掌握先進的新型資料分析能力仍然是從「大資料」中獲得價值的重大挑戰,比如文本、感應器資料、地理空間資料、音訊、圖像和視頻這樣的非結構化資料和流資料。 在此項調查中,只有25%的受訪者表示自己具備分析高度非結構化資料的能力。

「大資料」採用情況

四分之三的受訪者(76%)目前正在開展「大資料」專案開發工作,但報告證實,大部分受訪者(47%)當前仍處於早期規劃階段,但同時也有28%的受訪者正在開發試點專案或已經實施了兩項甚至多項「大資料」解決方案。 還有近四分之一(24%)的受訪者尚未著手開展「大資料」活動,並且還在研究大資料對其組織究竟有何益處。

顯而易見,「大資料」將帶來蓬勃商機。 近三分之二(63%)的受訪者表示,資訊(包括大資料)和分析的使用為其組織創造了競爭優勢。 在此次調查中,提及「競爭優勢」的受訪者比例與2010年IBM調查相比增加了70%(2010年比例為37%)。

分析:實踐「大資料」的核心能力

如今,實踐「大資料」的大部分組織都是從運用核心分析能力分析結構化資料入手的,例如查詢和報告(91%)以及資料採礦(77%)。 有三分之二的受訪者表示其所在組織採用了預測建模技術。 但「大資料」也要求組織具備分析半結構化和非結構化資料的能力,其中包括各種全新的資料類型。

在超過一半的「大資料」專案中,受訪者表示其所在組織採用了先進技術來分析自然狀態的文本,例如話務中心對話內容的文字記錄。 這些分析技術包括解釋和理解細微的語言特徵,例如情緒、俚語和意圖。 此類資料可以説明企業(例如銀行和電信服務提供者)瞭解客戶當前的情緒狀態,並獲得能夠直接用於推動客戶管理戰略的寶貴洞察。

(責任編輯:蒙遺善)

相關文章

聯繫我們

該頁面正文內容均來源於網絡整理,並不代表阿里雲官方的觀點,該頁面所提到的產品和服務也與阿里云無關,如果該頁面內容對您造成了困擾,歡迎寫郵件給我們,收到郵件我們將在5個工作日內處理。

如果您發現本社區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歡迎發送郵件至: info-contact@alibabacloud.com 進行舉報並提供相關證據,工作人員會在 5 個工作天內聯絡您,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

A Free Trial That Lets You Build Big!

Start building with 50+ products and up to 12 months usage for Elastic Compute Service

  • Sales Support

    1 on 1 presale consultation

  • After-Sales Support

    24/7 Technical Support 6 Free Tickets per Quarter Faster Response

  • Alibaba Cloud offers highly flexible support services tailored to meet your exact ne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