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極網伺服器頻道專稿】企業創建獨享資料中心,首先看看自己的腰包,你支付得起多少費用? 請考慮如下幾點:
搭建一個場地,需要多少費用?
採購與搭建硬體和軟體,需要多少費用?
日常運維管理,需要多少費用?
定期維護升級,需要多少費用?
林林種種加起來,價格不菲。 如此建設資料中心,多方投資,成本巨額顯而易見。 再請瞧瞧如下資料:
【1】 資料中心IT硬體在技術發展週期中的平均使用時間約3~5年;
【2】 製冷、監控、門禁設備及系統的平均壽命為10-20年;
資料中心建築的壽命長達數十年
此外,在如此高速競爭當下,企業業務隨時發生變化的可能性增大:萬一需要業務轉型,萬一需要上線新系統,萬一需要下線老系統,那麼請問您將如何重新部署您的資料中心呢? 再建一個? 還是? 成本呢? 你捨得嗎? 於是,搭載時尚「雲」流的智慧雲資料中心自告奮勇,期待低成本高能效幫您解決IT困惑。 你信嗎? 反正我信了。
到底智慧雲資料中心是個什麼「玩意兒」,有多「神」 呢? IBM大中華區資料中心服務總經理孫建鋼先生今天就將為我們解剖智慧雲資料中心的真面目。 讓我們一起走進探索發現。
【IBM大中華區資料中心服務總經理孫建鋼】
智慧雲資料中心的驅動力
【智慧雲資料中心的驅動力】
根據孫總的講解,筆者總結其認為驅動智慧雲資料中心誕生主要表現在三個層面:
第一:資料量的急劇成長。 孫總表示,過去十年中,資料以50倍的速度在增長。 未來資料增長會更大,特別是「大資料」的催生,大資料對雲資料中心產生直接推動力;
第二:從IT成本層面來考量,IT需求越來越多,需求方式和內容也越來越新穎。 而現今的社會環境呈動態變化,具有不確定性。 與此同時,企業IT預算的增加又相對保持原樣,這矛盾的出現對資料中心的建設和規劃提出新的要求;
第三,從業務需求層面上看,鑒於社會環境的動態變化,企業業務需求也越來越彈性化。
智慧雲資料中心的基本特徵
【智慧雲資料中心的基本特徵】
特點一:基於分析技術
孫總認為,目前的雲資料中心移植了很多技術,包括監控資料中心現狀、管理資料中心更有效運維等分析技術植入到了資料中心。
特點二:基於服務的提供
內置雲計算功能,落到實處就是雲服務。 顧名思義,雲資料中心當為使用者提供服務。 提供什麼服務呢? 孫總道出,從雲消費者角度來看,消費者期待雲資料中心能夠滿足靈活的業務需求;而從服務的支付方式上,期待按需付費。
使用者的服務需求回饋到資料中心的管理者和建設者,雲資料中心建設必須以模組化形式表現,目的在於實現建設中資源的靈活部署。 根據孫總的劃分,模組化資料中心主要特點有四個:設備集中化、資源虛擬化、部署標準化、管理自動化。
智慧雲資料中心的基本理念
【智慧雲資料中心的基本理念】
【1】 全生命週期
在孫總看來,全生命週期首先指資料中心建設的完整性。 資料中心從前期諮詢、規劃、建設、驗證、運維和運行是一個完整的生命週期。 孫總指出,當前越來越多的客戶選擇在資料中心建設和規劃的時候就考慮到未來資料中心的運維和運營問題。 資料中心的整個生命過程必須滿足企業的目標。 一方面,雲資料中心的資源都是集中共用,另一方面,建成的資料中心不僅要滿足使用者業務長期發展需求,同時要高效管理和運營資料中心,以此構建高效資料中心,從而實現企業形象提升和業務發展。 孫總強調,安全的運行保障是資料中心最基本的生命線,構建智慧雲資料中心需在規劃,設計、建設、聯調、運維各個層面都能從全生命週期的角度去思量。
其次,詮釋全生命週期理念的另一個原因是資料中心的功能已從對資料的支援到對服務的提供,再到逐漸形成業務和業務創新中心的過程演化,這是一個完整的演化過程。 根據孫總的詳細解說,資料中心建設從支撐業務的中心、成本中心到雲服務中心,再到資料中心運營後給整個企業帶來的價值和增值服務的利潤中心,在整個資料中心建設和規劃中,建設者需要有一個全生命週期的概念。
【2】 前瞻性吸收
所謂的「前瞻性吸收」,孫總主要引導資料中心建設者在構建雲資料中心時,能夠積極合理吸納運用一些標準,進行前瞻性吸收。 而企業需結合自身的特點和投資節奏來引用和前瞻性使用國際一些標準。
【3】 多維度平衡決策
保有多維度平衡決策的雲資料中心建設理念,孫總從三個角度與我們分享其經驗。 第一是考慮建設投資的使用效率,使用效率當從空間使用效率、能源使用效率和運維管理效率進行權衡;第二是可用性彈性,可用性彈性主要應該從空間使用彈性和用電力度彈性進行考慮;第三是容量的需求和彈性,這要求資料中心建設時, 應該考慮到能夠支援未來資料中心的擴充和業務發展的可能,在容量設計上需具有一定的彈性,並且應設想到未來新的IT設備、新業務需求產生時,電力資源、水資源、整體資源容量的配給能夠滿足新需求。
【4】 迴圈可持續和彈性增長
樹立迴圈可持續和彈性增長理念,孫總講到的重點是企業級模組化資料中心的構建方式。 孫總解釋,模組化的資料中心建設不會產生宕機時間,能夠實現線上的系統升級;而模組化資料中心高效的設計對IT負載容量的要求能滿足業務環境的動態變化。 另外,模組化設計過程中,模組的投入和使用是分階段的,模組投入使用時可對原來的模組進行改造升級,使資料中心的升級順利無縫,實現可持續。
(作者:芳菲責任編輯:許京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