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C公司預計,在除日本之外的亞太地區(簡稱APeJ)大資料技術與服務市場將在幾年內繼續保持高達34.1%的複合增長率,即由2012年的總值5.484億美元增長至2017年的23.8億美元。
根據IDC報告《亞太地區大資料技術與服務2013至2017分析與展望:繼續科技+轉型之旅,下一站到達創新》的表述,大資料及分析領域的投資在整個APeJ地區呈現出廣泛而熱烈的勢頭。 不過很多大資料項目目仍然專注于對現有業務流程進行優化並對客戶激勵機制加以改進。
此次IDC研究報告探討了2011到2017年之間大資料技術與服務市場的走勢。 大資料超市屬於涵蓋存儲、伺服器、網路、軟體(例如資訊管理軟體、發現與分析軟體以及應用軟體)以及服務市場等多個領域的聚合型整體,眾多細分領域的介入讓這份研究報告的結論更加全面。
以未來展望為起點,IDC著眼于包括公有雲及基礎設施即服務(簡稱IaaS)供應商營收等方面,同時考慮到了大資料元件在此類基礎設施當中的使用百分比。
這一市場預期還考慮到另一個額外分類,即現有部署方案的成熟程度。 亞太地區(不包括日本)或者叫作APeJ的十三大主要市場被歸分為三類:領先、中游與起步。 IDC著眼于各地不同成熟度水準的實際影響因素,包括競爭級別、政府穩定性以及城市化進程等。
「IDC認為這一地區的企業將不斷增加對創新專案的關注程度,從而擴展自身對高精度分析方案的應用並在管理複雜資料環境的同時積累更多經驗,」APeJ大資料、分析及企業應用高級專案經理Daniel-Zoe Jimenez表示。
在觀察中反映出的情況是社交互動資料的收集與分析在過去一年中出現顯著增量,Jimenez解釋稱大資料是一門不斷發展變化的學科,IDC預計這一趨勢仍將繼續。 「在未來幾年內,IDC預計對地理位置資訊識別的關注度將一路走高。 而這將推動各方面對法律界限及隱私保護的重視。 我們期待這一結論能普及到APeJ地區整個縱橫交錯的市場當中。 」
APeJ大資料與分析研究主管Craig Stires指出,澳大利亞與新加坡的各個企業已經在努力嘗試利用大資料提高客戶的參與效果。
「這些國家及地區的‘領先’群體預計將在整體大資料支出方面增加對服務領域的投入力度。 其主要表現為各個國家將以相對較高的價位著重支援諮詢資源,從而根據新興最佳實踐進行解決方案的設計與實施,」Stires表示。
「而在‘中游’類別中,我們發現各國往往在傳統上並不太重視分析文化,他們面臨的主要挑戰在於龐大的新型資料規模。 中國與印度正為大資料研發投入大量資金,同時開始重視未來由超大規模資料中心建設所推動的基礎設施支出。 」
(責任編輯:蒙遺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