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3月8日早間消息,市場調研機構IDC週三發佈一份報導,預測大資料(Big Data)市場將會進一步8084.html">蓬勃發展。
該報告預測,大資料技術與服務市場將從2010年的32億美元攀升至2015年的169億美元。 根據IDC的介紹,這將實現年增長率達40%,並且將會是整個IT與通信產業增長率的7倍。
以大資料為代表的技術發展已經醞釀多年,而現在開始逐漸熱門了。 大資料產業的發展包括資料的爆發,新式資料的出現,比如網路與感應器資料流程,還有更快、更廉價、新式硬體的流行,比如記憶體內資料處理,軟體工具的快速進化也是一個原因,尤其是人工智慧領域的軟體發展,如機器學習和自然語言處理。
IDC在該報告中對大資料作了一些定義,即一般會涉及2種或2種以上資料形式。 它要收集超過100TB的資料,並且是高速、即時資料流;或者是從小資料開始,但資料每年會增長60%以上。
IDC列舉了部分產業和政府使用大資料應用的案例,其中包括微調零售價,使之處在店鋪和消費者水準上;優化產品的出貨時間和路線;預測本地警區罪案爆發情況;為保險公司預測風暴帶來的損失。
IDC市場預期也顯示大資料已經走出了「科學研究」階段,逐漸進入了商業主流。
值得注意的是,大資料的應用是發散和多樣性的。
撰寫該報告的IDC分析本傑明·吳表示:「我們目前對大資料的使用還僅僅停留在表面上,但是其中許多資料以後都將會被分解成更多不同類型的資料來為使用者提供更多的情報。 」
吳介紹了自己最喜歡的一款大資料應用程式PadMapper。 如果他需要找一間新公寓的話,這款程式就能夠自行獲取一系列資料,並將之疊加在一個社區的谷歌地圖服務上,這樣他只需輸入個人的租金預算以及在租房時所需要的臥房和廁所的數量,便可找到相匹配的公寓。
該程式在通過對房地產資訊的整合,提供符合使用者標準和租金的住房之後,還能夠提供該地區的犯罪統計(從犯罪統計網SpotCrime Web站獲取)以及交通出行便利情況(從交通情況網站WalkScore獲取) 以及其他與該地區相關的詳細資訊。
吳表示:「這些資料的數量非常大,因此其中有著許多領域還有待我們進一步探索。
(責任編輯: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