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著帶病的身體在醫院各樓層、各部門間穿梭,掛號、門診、繳費、取檢驗結果、拿藥這樣一系列煎熬複雜的看病流程大家一定經歷過。 有人感歎「大醫院看病難」,但我們選擇名聲在外的大醫院何嘗不是因為對規模小、設備簡單的小醫院的醫療水準及檢驗水準有所擔憂呢? 便捷、高效、優質、廉價的服務在哪裡? 能不能在小醫院享受到大醫院的服務?
資訊化,特別是區域資訊化是解開問題的一把鑰匙,試想在小醫院,由於網路和資訊與大醫院的互達,遠端、智慧、協同性的應用的使用,小醫院不能解決的大醫院醫生直接參與,勢必帶來醫療服務的革命。
美好的願景怎麼實現? 必須面對衛生資訊化的現實,目前孤島樣的資訊系統需要整合,但整合中面臨最大的問題是,呈幾何倍數增長的醫療資訊資料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一張CT掃描圖像,150MB;一個基因組序列檔,750MB;標準的病理圖,5GB。 如果將這些資料量乘以人口數量和平均壽命的話,僅一個社區醫院累積的資料量,就可達數TB甚至數PB之多,更勿論規模更大的醫療機構,甚至是地區醫療主管部門彙集的資料集了。
根據麥肯錫的資料,到2020年醫療資料將急劇增長到35ZB,相當於2009年資料量的99倍。 面對互聯互通的發展趨勢和急速增長的資料,如何將海量、複雜的資料的存儲、處理和保護成本降至最低,同時還能對此進行即時或准即時的處理、秒級的查詢需求回應以及智慧、深入的分析,面臨重重困難。
作為區域醫療行業資訊化的實踐者,上海市衛生局資訊中心于2009年就已開始論證區域衛生資訊化建設。 但是在2000萬常住人口及每天超過1600萬條醫療資料增加的情況面前,上海市衛生局資訊中心面臨著比以往更大的挑戰。
開放大資料平臺為上海市衛生局帶來突破
辦法總比困難多,在巨大的資料服務壓力下,上海市衛生局聯合英特爾及萬達資訊股份有限公司,啟動了「上海健康資訊網雲計算」專案,以改善大資料時代下如何實現三級醫院、區級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資訊的互聯互通、資料共用, 進一步加強上海市「1+19」框架下的衛生資源的整合,從而真正建立以病人為中心的資訊化系統。
為實現以上目標,在「海健康資訊網雲計算」專案中,除了為市民提供網上預約、網上查詢等基礎健康服務功能,上海市衛生局還增加了「智慧提示」功能(指標對醫生診療過程中的重複檢驗、重複檢查、重複用藥進行後臺監督, 這一方面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醫療資源浪費,另一方面是降低醫療品質和醫療安全性上的風險。 系統對於這三大「重複」將出現提示框,而最終的決定權在醫生)。 該功能的設定主要是希望依靠市場的機制、管理的機制、博弈的機制,來監管醫生診療、用藥行為,避免患者可能遇到的三大「重複」問題。 「舉例來說,如果全市大部分三級醫院的重複檢查率均在30%,而某家三級醫院的檢查重複率為80%,那麼這家三級醫院就可能存在著過度檢查問題,通過智慧提示功能在發生這種情況之前就警示醫生,能比較好的解決這個問題」 上海市衛生局資訊中心副主任謝維介紹道,「上海大約每天有12萬台工作站在使用,要做到三大提示能服務到每台工作站,對後臺的巨大壓力可想而知,巨大的資料壓力、訪問壓力和集成壓力均接踵而來。 而由海量併發、應用、調閱帶來的存儲和計算挑戰,就需要新的技術來解決。 」
於是,在上海市科委、上海市發改委的支援下,經過一年多的論證與探討,上海市衛生局最終將實際需求抽象、剝離,並與合作夥伴一起將抽象化的需求轉化為技術語言、整理成可操作的設計方案。 「在專案探討中,我們也考慮過很多開源大資料解決方案,但經過測試後,發現穩定性不夠,難以長期使用,」謝維說道「直到2012年,英特爾向我們提供了為大資料存儲、管理、處理和查詢需求開發的Apache Hadoop軟體的英特爾分發版與英特爾至強解決方案。 考慮到英特爾開放大資料平臺已經在眾多行業中成功應用,及其高性能、高能效的特點,經過試用,我們最終選用了英特爾架構虛擬機器為主要分散式存儲和分散式運算節點的基礎架構,並搭配英特爾專門的Apache Hadoop軟體的英特爾分發版進一步完善調閱問題。 」
Hadoop解決方案成果顯著
「上海健康資訊網雲計算」專案正式運行一年多至今,清洗的資料已達43億條,並通過大資料技術,已實現資料I/O層5000併發在一秒內全部相應,資料查詢速度也加快了。 專案結果顯示,通過各個環節系統自動的智慧提醒,重複檢查檢驗的情況已經有效減少,醫療資源的利用情況日趨平衡。 這樣的顯著成果不僅見證了該平臺的高併發處理能力、快速的資料查詢調閱能力,也意味著「上海健康資訊網雲計算」專案的實踐,同時也意味著我國醫療行業向「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型醫療體系又邁進了一步。
目前,「上海健康資訊網雲計算」專案現在已經做到第二階段,軟硬兩方面的強力組合已為上海市醫療大資料應用困難帶來了新的機遇與突破,並促進了上海市各大醫院的診療流程的正常化和標準化。 下一階段,上海市衛生局還將利用分散式存儲、分散式運算進一步挖掘大資料在綜合管理、輔助決策、資料採礦、資料探索等重點領域的價值,並將同樣的機制與民營醫院進行互聯互通、協同服務。 形成更大範圍的共用交換和整合之後,哪怕來一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生在看病、開藥的時候,後臺系統也會監控他的行為。 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利用資訊技術更好的挖掘資料價值、改進醫院流程,提高診療服務的公平性和有效性,才會逐漸緩解「看病貴、看病難」的民生問題。
(作者:李祥敬責任編輯:李祥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