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科技訊 3月13日消息,剛剛過去的兩會中,大資料的話題再次被提及。 而英特爾軟體和服務事業部(SSG)做為大資料概念的主要實現主體,在積極營造生態鏈。
雖然英特爾以晶片硬體起家,但英特爾亞太研發中心總經理何京翔認為,英特爾的「硬實力」無疑將説明英特爾軟體發揮更大的優勢。
從大資料角度來說,資料管道是「端到端」的概念。 在前端,英特爾的PC業務是強項;後端以資料中心為例,目前有90%以上的伺服器是基於英特爾架構的,這使得SSG部門開展軟體業務有很好的硬體平臺基礎。
即使在ARM架構的設備中,英特爾不排除其他非IA架構的資料來源,包括蘋果等,英特爾資料中心服務沒有排他性。
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18652.html">英特爾公司資料中心軟體部中國區首席技術官苗凱翔在介紹大資料重要軟體產品Hadoop發行版本的由來時, 對中國智慧非常有信心。 原因是,Hadoop發行版本在中國提前7個月先于全球發佈並落地應用,完全依賴于在中國的Hadoop開發團隊和中國移動、聯通這樣的客戶需求,催生了Hadoop發行版本必須要先于全球在中國發佈。
預計到2020年,全球將出現500億個終端設備,產生40ZB的資料量。 而處理、存儲大資料的能力也將是一個很大的市場。 對此,英特爾認為,這需要一整個生態鏈來拿下這個市場。
英特爾認為其生態鏈有三大組成部分:以國有四大銀行及三大運營商為應用典型的終端使用者佔據生態鏈的重要一環;系統集成商、應用開發商、解決方案供應商等合作夥伴更「接地氣」,他們是英特爾軟體與服務事業部3721.html"> 2014年生態鏈的重中之重;另外,OEM等各硬體元件供應商一直是英特爾生態鏈持續穩定的環節。 目前,大資料生態鏈組建處於剛剛起步的狀態,英特爾在挑選合作夥伴時,重點會考慮他們是否有足夠的行業知識,是否有自我創新能力和生存能力。
在全球,英特爾軟體與服務部門共有6000名員工,如果SSG是一個獨立的機構,足以躋身于全球5大軟體公司之列。 在中國,SSG有2000名員工,其中60%是軟體工程師。 他們分別在北京、上海和深圳各分支機搆,其中位於上海的亞太研發中心集中了主要研發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