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關注製造、交通運輸、零售及智慧樓宇等
[曾經在移動端遲到了兩年的英特爾把物聯網的機會視為下一個「風口」,但在這個風口上,它不僅會遭遇到過往的勁敵——以高通為首的ARM架構晶片憑藉功耗優勢幾乎壟斷了手機等行動裝置市場,還需要在碎片化的物聯網市場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這看上去並不容易]
科再奇正在兌現自己的承諾,作為英特爾的CEO,過去一年裡,他正在努力把英特爾的晶片整合到各種「物聯網」設備中。
在11月14日物聯網產業創新峰會上,英特爾中國區代表向包括《第一財經日報》在內的媒體闡述了目前在物聯網上的最新進展,和其他如ARM等競爭對手的方向不同,英特爾表示未來將重點關注製造業、交通運輸業、 零售業以及智慧家居和樓宇等四部分,這是英特爾首次在中國詳細闡述未來物聯網的發展路徑。
曾經在移動端遲到了兩年的英特爾把物聯網的機會視為下一個「風口」,但在這個風口上,它不僅會遭遇到過往的勁敵——以高通為首的ARM架構晶片憑藉功耗優勢幾乎壟斷了手機等行動裝置市場,還需要在碎片化的物聯網市場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這看上去並不容易。
差異化路徑
英特爾物聯網事業部中國區總經理陳偉在現場的主題演講中表示,在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高速發展的時代,幾乎所有行業都有資料聯網的需求,而可穿戴設備和工業物聯網有很大的商機。
英特爾為此提出的戰略是,選取製造業、交通運輸業、零售業、智慧家居和樓宇四大行業為重點關注物件,提供相關行業的解決方案、服務管理、晶片網路、資料中心以及安全管理,加速發展Quark處理器,用生態模式來吸引企業謀求合作。
為此,英特爾去年進行了物聯網業務的架構調整。 「物聯網部門匯總了公司裡面的很多資源,在工業物聯網方面做出了比較大的投入,並且英特爾把一個軟體的資源和成立了三十年的英特爾嵌入式團隊整合在一起,當時我們有35個細分行業,今天主要出發點是英特爾怎麼樣用到專案組的應用裡面去。 」除此之外,陳偉告訴記者,公司還改變了既往CPU的推出軌道,推出了Quark處理器和新的平臺Edison。
「因為過去的CPU更多的是支援分立的器件,自然地產生高端CPU和低端CPU,而誇克開始的時候是針對兩個垂直工業行業來做的,Edison是一個公開平臺,更多的是基於支援我們的新設備可穿戴這條路子,這是我們的起點, 最終英特爾會怎麼樣定義晶片的技術和生態鏈吻合,這裡面需要一個過程。 」陳偉對記者說。
但和英特爾不同,眾多巨頭選擇了消費級市場入手,即主要面對個人消費者的2C(對個人)市場。
ARM執行副總裁兼大中華區總裁吳雄昂近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ARM側重于關注智慧硬體、可穿戴、智慧家居等消費端的應用。 「這也是ARM在移動時代成功的原因。 」他表示,目前深圳等地區聚集了大量的智慧硬體、可穿戴等領域的創業者,而這也是ARM的機會。
面對兩個市場選擇的問題,陳偉對記者表示,雖然大家提起物聯網都是萬億級的產業,但是真正走進去發現裡面是很富有挑戰的,不同于過往手機和平板市場,物聯網往往是由垂直行業開始,每一個垂直行業可能量並不是那麼大。
「對於消費者而言,2C可能更加真實一些,但是2B(對企業)帶來的經濟效益卻是不能忽視的,總結英特爾的優勢,兩個方面都會走,但是2B可能會離公司更近一些,而在2C市場上會選擇和更多的合作夥伴一起,比如創客的介入。 」陳偉向記者強調,物聯網將來是一個生態鏈的問題,所以英特爾不會放棄任何一個市場。
行業碎片化難題
目前的科技市場,智慧早已不是PC所獨有,並且除了ARM等陣營的對手外,要知道,不管是蘋果、三星,還是新興公司小米(滾動資訊),都在期待在物聯網上獲得成功。
「市場是非常非常大的。 」對於市場前景,陳偉還是頗有信心的。 他告訴記者,目前在全球工業領域的部署中,仍有85%的設備未聯網。
郎銳科技總經理蔡高升向記者展示了企業級物聯網市場的前景。
「我們一直想把養殖物聯網做好,比如這個雞怎麼養,什麼時候應該給什麼樣的配方,在物聯網產生了大資料就可以獲取這個資訊。 假設說我這一個月喂它一升水,下個月喂0.8升,這個資料回饋過來又可以指導我下一步用水的工作。 經過多次資料回饋我就可以得到比養殖專家更專業的資料。 」蔡高升表示,通過資訊化,就能從雞蛋的資料知道未來三個月之後的雞蛋產量,也就知道未來三個月雞蛋的期貨價格。
「我們今年從4月份才和英特爾開始合作,基本上到8月已經有了誇克Quark的版級合作,到10月份我們已經把養殖物聯網做完了。 」蔡高升對記者說。
「對於英特爾來講的話,目前首先需要沉到垂直行業裡面去,真正挖掘使用者體驗,才能把商業模式做透。 」陳偉對記者表示,通過提供一系列基礎性構建模組,英特爾可以説明開發者和服務提供者快速、順利地開發和提供物聯網解決方案,這些模組採用了專為物聯網智慧系統設計的從設備到雲端的一系列處理器,包括至強、酷睿、淩動和Quark。
不過目前對於物聯網整體行業發展來說,行業碎片化依然是最大的問題。
「物聯網涉及硬體、軟體、服務,有沒有什麼平臺化的東西,使得整個生態鏈能夠在這個平臺上共生存? 沒有一家公司說我是一個唯一的物聯網公司,所以怎麼用硬體的方式,打造一個有貢獻的平臺,能夠把一個碎片化的行業聯繫一下也是英特爾考慮的。 」陳偉說。
儘管困難重重,但財報數位卻給物聯網市場開了個好頭。 今年第三季度,英特爾物聯網業務營收同比增長14%至5.3億美元,與軟體和服務業務營收相當。
(責任編輯:mengyis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