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48個「國際掃盲日」。 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資料顯示,2010年我國文盲率為4.08%,文盲人口約5466萬。 根據2005年第五版《現代漢語詞典》,「文盲」指的是「不識字的成年人。 」
但
隨著科技發展,又出現了一種新的「文盲」:許多人提筆忘字,很多字看到都認得,就是寫不出來。 專家呼籲,年輕人應該重新拿起筆來,不做電腦時代的新「文盲」。
西安市于1996年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1998年底,青壯年非文盲率達到99.8%
我國曾大規模掃除「傳統文盲」
電視字幕上偶爾出現幾個認識的字,94歲的西安市民曲女士都會試圖念出來,博孫子們開心。
別人都以為她上過學,曲女士說,她上過「脫盲班」。 小時候,大人說女孩上學沒有用,女孩們就在家學學針線活,很少有人上學。 1950年,國家讓她們上學,說不上學就不是新時代的女性。 當時,她上過一年的「脫盲班」,「念過很多字,現在年齡大了,很多字都忘光了......」
曲女士說的「脫盲班」就是在新中國成立初期,全國掃盲運動中出現的,當時我國的文盲率高達80%。
西安市統計局2009年發佈的報告指出,西安市已于1996年在全省率先實現了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1998年底,西安市青壯年非文盲率達到99.8%。 截至2007年末,西安市大專以上文化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為14.5%,6歲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9.63年。
西安市教育局高教職教與成人教育處工作人員表示,掃盲工作過去一直由西安市掃盲工作委員會承擔,一名主管教育的副市長作為該機構的主要負責人。 隨著九年義務教育的不斷普及,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該機構已經撤銷,相關人員併入西安市教育局。 目前,西安市教育局、民政、工會等部門,已經將以前的「掃盲」工作轉變成社會教育、青年技能教育,旨在提高成年人勞動水準。
能在電腦上每分鐘敲上百字的人,能閉著眼睛發短信的人,一拿筆寫字就傻眼了
成為「現代文盲」我們該怎麼辦
2005年,聯合國將不會用電腦學習、交流的人定義為「現代文盲」。 而中國的「新文盲」卻多是電腦寄生人。 最近,央視新欄目《中國漢字聽寫大會》很火,看了之後你會發現,「提筆忘字」並非聳人聽聞。 該節目首播時,給現場觀眾聽寫「貔貅」、「攥拳頭」、「甕中捉鼈」等詞語時頻頻出錯,只有30%的人正確寫出了「癩蛤蟆」,「熨帖」二字僅有10%的正確率。
對北京、上海、廣州和西安等12城市進行的「中國人書法」系列調查顯示,94.1%的人都曾提筆忘字,其中26.8%的人經常會提筆忘字,漢字已然成為「最熟悉的陌生人」。 能在電腦上每分鐘敲上百字的人,能閉著眼睛發短信的人,一拿起筆寫字就成了「最傻眼的文化人」。 包括羅志祥、章子怡、李煒等名人的微博都出現過錯字。
過多使用電子產品,致使書寫能力降低。 為避免提筆忘字的尷尬,補救多數人的「失寫症」,我們該怎麼做呢?近日,復旦大學教授錢文忠說,漢字書寫能力的退步是文字工具進化過程中的一個自然現象。 他建議大家多用筆寫信。 此外,應該在小學推廣書法課。
本報記者賈晨
名詞解釋:國際掃盲日
國際掃盲日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1965年11月17日召開的第14屆代表大會上設立的,日期為每年的9月8日,旨在動員世界各國以及相關國際機構重視文盲現象,促進世界各國普及初等教育,使適齡兒童都能上學,達到能夠識字的目標。
聯合國提出「功能型文盲」
2005年,聯合國重新定義的新世紀文盲標準分為三類:
第一類,不能讀書識字的人,這是傳統意義上的老文盲;
第二類,不能識別現代社會符號(即地圖、曲線圖等)的人;
第三類,不能使用電腦進行學習、交流和管理的人。
後兩類被認為是「功能型文盲」,他們雖然受過教育,但在現代科技常識方面,卻往往如文盲般貧乏,在現代資訊社會生活存在相當困難。
我國脫盲標準:農民識1500個字
中央民族大學繼續教育學院教授常永才說,我國現行的個人脫盲標準是:農民識1500個漢字,企業和事業單位職工、城鎮居民識2000個漢字;能夠看懂淺顯通俗的報刊、文章,能夠記簡單的帳目,能夠書寫簡單的應用文。 這個標準形成于上世紀50年代,顯然已不能適應當今個體和社會的發展需要。
重慶規定不遵守紅綠燈算文盲
2009年,重慶市教委對現代人掃盲的範圍進行了新的定義。 不會理財(主要涉及存取錢、匯款、養老保險醫療的購買等等)、不了解用電常識、不遵守紅綠燈等均被納入「文盲」範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