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強手如林的資料中心市場上,天地雲箱這家年輕公司的優勢在哪裡?更重要的是,如何去將使用者對集裝箱式資料中心觀望情緒轉為購買行為?
人物簡介:徐紅忠,北京天地雲箱科技有限公司CEO
訪談地點:北京雲基地
訪談背景:位於北京亦莊的北京「雲基地」是北京「祥雲工程」的首個雲計算孵化和示範基地,目前有數十家以雲計算為主營業務的新興公司進駐其中。 這些公司分別佔據雲計算產業鏈的不同環節,其產品群組起來就是一個完整的雲計算解決方案。
無疑,提供集裝箱式資料中心的北京天地雲箱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地雲箱」)則是這條雲產業鏈上的關鍵企業之一。 然而,在強手如林的資料中心市場上,天地雲箱這家年輕公司的優勢在哪裡?更重要的是,如何去將使用者對集裝箱式資料中心觀望情緒轉為購買行為?為此,《網路世界》執行總編輯高輝和北京天地雲箱科技有限公司CEO徐紅忠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雲之基石
最近半年,包括思科、浪潮、世紀互聯等在內的一些國內外廠商紛紛高調宣佈進軍集裝箱式資料中心市場,讓一度略顯沉寂的集裝箱式資料中心再度吸引了業界的注意力。 尤其是,現在廠商常常將集裝箱式資料中心與雲計算「掛鉤」,讓人不禁要問,是事實如此,抑或只是在搭雲計算的「順風車」?
《網路世界》執行總編輯高輝和北京天地雲箱科技有限公司CEO徐紅忠合影。
高輝:您認為雲計算對集裝箱式資料中心有必然的需求嗎?
徐紅忠:當然,雲計算也能構建在傳統模式的資料中心裡,但雲計算帶來了規模、成本、彈性三大挑戰。 真正的雲,尤其是公共雲,從資料中心角度看,肯定是具有相當規模的,因此,低成本、建設週期短、高彈性、高密度的集裝箱式資料中心就立刻顯示出優勢來。 這也是我們看到最近市場上集裝箱式資料中心又火了起來的主要原因之一。
高輝:相比市場上的同類產品,「雲箱」的特色在哪裡?
徐紅忠:我們給「雲箱」總結了五點:多、快、好、省、全。 其中,多,是指雲箱的高密度、多節點,計算容量5倍于同面積傳統機房;快,是指快速部署與快速擴展,雲箱部署時間只需6周;好,是指模組化使其能夠非常迅速便捷地實現對軟、硬體的升級擴展;省,一是指省能耗, 雲箱PUE值可降至1.1,能耗節約可達50%,二是指省空間,節省75%空間,降低TCO;全,是指雲箱可依據客戶需求定制,共全系8款產品,分別是MINI系、1系、3系、5系、7系、X5系、X7系、M系等,可滿足企業多樣化、 全面的需求。
此外,相比國外廠商,我們對中國資料中心建設者和消費者的需求更為瞭解,尤其是對後期的使用和維護需求更加瞭解。
高輝:現在這種設計能不能計達到TIA-942標準(《資料中心電信基礎設施標準》)的要求?
徐紅忠:「雲箱」目前能做到T2級,我們早期的一些使用者都是互聯網公司,它們覺得T2就可以了,最多到T3。 當然,按照T4的標準來做,技術上沒什麼難的,主要是成本會高些。
高輝:「雲箱」裡面包括了伺服器、存儲、網路各種元件,它們都是基於開放標準的嗎?
徐紅忠:在硬體上基本上是標準的,可以裝別人的伺服器、存儲和網路。 不過,我們會推薦使用者使用我們兄弟單位天地超雲公司的伺服器和存儲。 因為「雲箱」的管理軟體對我們自己的伺服器、存儲的管理細微性會更細,例如,可以管理到每個CPU,可以根據每個CPU的溫度來與外面的製冷系統做互動,還可以控制每一個伺服器風扇的溫度,那麼整個資料中心的效率會更高一些。 如果其他廠商願意把介面開放給我,也能做到這麼細細微性的管理。 目前,惠普的刀片伺服器也是可以管到每個CPU的。
高輝:在資料中心管理上,有沒有一個管理框架或者說標準,可以來協調各個廠商的API介面,然後大家都來支援這個標準。
徐紅忠:還沒有一個標準,也沒有一個事實的老大。 資料中心管理雖然有一定的技術難度,因為它牽涉到了資料中心裡的方方面面,但主要還是一個開放的問題,以及有誰首先能做到這麼細細微性控制的問題。 很多廠家都在往這方面發展,誰都想成為事實的標準。
理想與現實
在當前的那些生產集裝箱式資料中心廠商中,天地雲箱可以說是最專注的。 因為對IBM、惠普、思科、浪潮等IT廠商來說,集裝箱式資料中心只是它們若干產品線中的一條,甚至都算不上主要業務,唯有天地雲箱將其作為「安身立命」的根本。 因此,在集裝箱式資料中心的市場推進上,天地雲箱尤為積極和投入,甚至喊出了「讓‘雲箱’跟冰箱一樣普及」的口號。 天地雲箱能做到嗎?
高輝:儘管現在不少廠商都推集裝箱式資料中心,但使用者跟進的這個速度明顯落後于廠商的積極性。 您怎麼看待這個現象?
徐紅忠:我們也在想這個問題。 集裝箱式資料中心投資少,又省電,維護又方便,就是一個交鑰匙工程,為什麼就沒有人用呢?我們專門考察過美國的情況。 在美國,這其實也還屬於比較新的東西,使用量也是從2009年才開始上去的。 使用者除了軍方以外主要以互聯網公司為主。
在中國,我們也覺得軍方是一個很典型的使用者。 集裝箱式資料中心可移動的屬性應該特別適合軍隊一些特殊應用的場景。 實際上,我們為「雲箱」梳理了至少8種應用場景,例如工業園區、科研院所、IDC新建及擴建、礦區油田、各大高校、智慧城市、住宅社區、災備中心等。
以工業園區為例。 象我們這個「雲基地」大樓,有一層開闢了塊場地作為資料中心機房,為樓宇裡的數十家企業提供資料中心服務。 但是,這個樓在建造時並沒有考慮到將來會留出一層做為資料中心機房用,其承重和供電都是按照普通商業樓宇規格建造的。 所以,這個機房我們不敢做太密,每個機架都不敢插滿伺服器,而且很快地就飽和了。 所以,我們在大樓旁邊放了一個「雲箱」,作為整個「雲基地」資料中心擴容之用。 我相信很多工業園區都遇到過和我們一樣的問題,這將是非常有潛力的一個應用場景。
高輝:對集裝箱式資料中心未來的進一步升級、維護,使用者可能會有一些顧慮,這些怎麼保證?而且一個傳統資料中心的生命週期長達20到30年,一般集裝箱式資料中心的設計壽命沒有這麼長。
徐紅忠:這個問題挺好的。 我們跟客戶交流時,他們也提出了同樣的問題,他們會覺得集裝箱式資料中心不是一個長期的建築,總有點臨時性的味道。 因此,我們現在可以將「雲箱」的箱體用建設材料來做,能向使用者承諾一個60年的質保期,而一般的集裝箱式資料中心的設計壽命是十年。
在擴容方面,集裝箱式資料中心本來擴容就很方便。 並且,我們可以將擴容的細微性做得很小,做到以四個機架為一個基本的單元。 也就是說,在擴展的時候,可以按照4個機架、4個機架的這麼一個細微性來擴容,這對建資料中心的人來說已經是非常方便。
當然,使用者可能擔心的是,今天我用的是「雲箱」,明天我可能買IBM或惠普的集裝箱式資料中心,這樣會不會帶來後續的管理問題?對此,我們剛才提過,資料中心管理上還沒有一個標準,但我們承諾可以給你開放介面。 以後使用者如果想選用別家的產品,你只要要求它們相容「雲箱」的管理系統就可以,從而實現平滑地擴容別的廠家產品。 所以,重點還是在買方的管理上。
高輝:您給「雲箱」設立了一個怎樣的發展目標?
徐紅忠:我們原來的計畫是一年7、8千萬的營業額,現在這個目標還是沒有變,但目標使用者可能不是我們原先偏重的互聯網公司,而是向軍隊、企業去挖掘使用者。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