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兩名川大肄業生,在六年裡兩度在成都高新區創業。 第一次,他們的同行者是salesforce.com、facebook這樣的分享平臺;第二次,他們的對手,則是新浪微博、騰訊微信。 手機當對講機正是時
兩名川大「肄業生」,在六年裡兩度在成都高新區創業。 第一次,他們的同行者是salesforce.com、facebook這樣的分享平臺;第二次,他們的對手,則是新浪微博、騰訊微信。
手機當對講機正是時下年輕人中流行的一種社交方式:無論是在人聲鼎沸的館子還是活躍的校園,或是車水馬龍的街市,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手捧手機,錄音、拍照、上傳。 他們使用的是一種新興的語音分享應用——呼呼。
正式發佈不到半年,「呼呼」小軟體已經擁有60萬名註冊使用者。 在蘋果的AppStore的社交應用「免費金榜」上,「呼呼」繼騰訊QQ和騰訊微博之後,位列第五。
近日,在成都高新區,記者探訪了「呼呼」的誕生地——成都夢想兄弟網路技術有限公司。 總經理孟荊思維活躍,擅長商業和戰略;技術總監曾義邏輯嚴謹,長於技術開發。 雖然性格迥異,但共同的夢想讓他們在過去十年中成為創業路上的「最佳搭檔」。
為創業錯過研究生答辯
「為了創業,我們放棄了研究生文憑。 」孟荊向記者坦陳這段「為創業而肄業」的經歷。
孟荊2001年從川大本科畢業,曾義比他低一屆。 兩人原本並無交集,直到2002年,他們同時參加了一個補習班,為報考川大軟體工程研究生而做準備。
「那是100多人的大教室,偏偏我們兩個就認識了。 」曾義回憶時笑稱二人「有緣」。 當時孟荊已經在上班,由於工作原因有時無法上課,於是常常找曾義借筆記。 後來二人同時被川大軟體學院錄取,成為了同學。
有意思的是,兩人本科學的都不是軟體或電腦專業:孟荊本科的專業是經濟,而曾義學的是物理專業。
「學軟體完全是出於愛好。 」孟荊告訴記者,他在大學期間就自學了軟體程式設計。 曾義則認為,物理是個基礎學科,所以希望學些應用性更強的專業,同樣出於愛好,他也選擇了軟體工程。
在念研究生期間,二人並沒有安於現狀,他們開始設計一些程式,用於企業的管理。 2004年,他們在成都高新區註冊成立一家名為 「網構」的公司,説明中小企業構架資訊化管理平臺。
2004年的中國,互聯網亦更深入地走進人們的生活:此前一年,阿裡巴巴成立了購物平臺淘寶網;百度推出了「競價排名」的付費搜索服務。
但在企業應用方面,資訊化仍處於起步階段。 中國社會科學院在2003年進行的一項大中型公司資訊化調查顯示,838家受訪企業中,平均每百人擁有電腦的數位僅僅為7.79台;雖然96.2%的企業已經接入互聯網,85.9%的企業建立了官方網站,但能隨時更新的只有6.7%; 89.3%的企業建立了財務管理資料庫,68.8%的企業建立了人事管理資料庫,但只有9.9%的企業可以做到隨時更新。
孟荊和曾義創業的第一家公司,正是瞄準了公司資訊化的空白市場。 孟荊將他們當時做的事情形容為「軟體超市」:把管理軟體設計成一個個功能模組,就像超市中放在貨架上的商品,企業客戶可以按需求選擇各自所需的功能。
第一家公司賣了2200萬元
創業之初資源有限,網構公司從身邊的小餐館、小工廠做起,向他們推銷自己的業務。 曾義至今對當時拿下的第一個「大客戶」的過程印象深刻。 那是一家工廠,此前的業務流程完全是使用紙質單據,廠長希望對倉儲、調度、物流等環節進行資訊化改造。 雖然面前這幾個毛頭小夥子拍著胸脯說「沒問題」,但廠長還是將信將疑,因為此前該廠曾經向國內一家著名的軟體公司購買過管理方案,但是效果並不好。
「我們只用了三五天,就把他們主要的業務流程方案都弄了出來。 廠長看了以後很驚訝也很滿意。 」曾義說,這使他第一次品嘗到創業中的成就感。
就在孟荊、曾義如火如荼地創始時,他們也走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在創業初期瘋狂的忙碌中,他們竟然雙雙錯過了自己的畢業論文答辯時間。
「學分都攢夠了、論文也都寫了,就是沒時間回去答辯。 」但是兩人都表示,並不後悔。 「念研究生是為了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這個目的已經達到了。 」孟荊說。
他們的努力沒有白費,在創業的第二年,公司的客戶就發展到了20多家。 然而,財務狀況並沒有好轉。
據孟荊回憶,當時他們在上海繁華的延安路一帶租了辦公室,設立辦事處,但是為了節約住宿費,卻只能在較為偏遠的閘北區租農民房臨時落腳,然後每天擠公車「長途跋涉」去上班。 與此同時,他們拿下了雲南臨滄的一個糖廠專案,奔波于成都-上海-昆明三地之間。
「客戶雖然多起來,但並不賺錢。 」孟荊告訴記者,到了2006年,他們的第一次創業熱情遭遇冰點:幾個高管甚至好幾個月不拿工資,率先保證普通員工的薪水。
2006年註定成為這兩個年輕人的另一個轉捩點。 7月的一天,孟荊又一次離開瀾滄江邊的小城趕到上海,盤算著「是不是放棄算了」。 這時,他接到了一個神秘電話。
「對方是阿裡巴巴的王人濤,他說想要買下我們公司。 」孟荊說,他當時並不太意外,因為此前已經有數家大公司找過他們談收購。 「之前都沒有答應賣,是因為對方都只想收割成果,而我們希望看到自己做出來的東西得到延續、發展。 」
阿裡巴巴集團拋出的橄欖枝讓孟荊感到認同。 在馬雲(微博)的規劃中:繼阿裡巴巴、淘寶、支付寶和雅虎之後,這家公司將成立第五家子公司——阿裡軟體,實現「讓天下沒有難管的生意」;而網構的團隊將成為阿裡軟體的重要組成部分。 當然,對方最後的出價更加難以拒絕:2200萬元。
2006年9月,孟荊和曾義帶著他們20多人的團隊,浩浩蕩蕩從成都奔赴杭州,加入互聯網巨頭阿裡巴巴日益壯大的隊伍。
「在阿裡巴巴讓我得益最多的是它的企業文化。 」孟荊對馬雲宣導的「價值觀式管理」、互聯網公司活躍的氛圍十分認同。 這一點,從他創立的第二家公司的裝修風格也能窺見一斑:主色調採用了和阿裡巴巴相似的、代表激情的橙色;各個產品團隊的工作區懸掛著彰顯個性的、很酷的名字......
2009年底,孟荊選擇離開阿裡巴巴,重新回到成都創辦了一家互聯網公司。 2010年,曾義也回到蓉城,加入這家名為夢想兄弟的公司。
如果說,把第一家公司賣給阿裡巴巴時,這兩名年輕人已經實現了個人的財富自由,那為何又要在數年之後,回到蓉城創業?孟荊給出的答案十分簡單:不甘心,還想自己出來闖蕩。
回蓉城重新起航
這兩個帶著夢想的「兄弟」再次起航。 對比前後兩次創業,孟荊忽然大發感觸:第一次創業時,夢想之一就是在養活公司之余,給自買一輛別克君越轎車;第二次創業時,他有了兩輛車,公司的財務基礎也相對穩定,反而常常感到難以抉擇。
2010年,夢想兄弟的主要業務是做手機遊戲,「憤怒的小鳥」等遊戲迅速崛起,給他們帶來很大的鼓舞。 然而,國內模仿者如過江之鯽,手機遊戲領域迅速變成競爭激烈的「紅海」。 2010年底,夢想兄弟開始瞄準一個新的方向:手機語音微博。 彼時,新浪微博發展迅猛。
「既然是通過手機發微博,為什麼不加入語音的功能?這樣,一方面使用者操作更簡單、快捷,另一方面,可以利用手機裡的連絡人,形成社區圈子。 」孟荊興奮地向記者描述他們的點子。
事實證明,「語音微博」功能,正是移動互聯網領域的又一個「新星」,眾多互聯網巨頭爭相開展此業務:著名天使投資人雷軍(微博)帶領他的小米科技,推出了「米聊」;騰訊推出的「微信」也帶有語音聊天的功能。
孟荊笑稱,創業者「踩點」太准,有時未必是好事:巨頭們一旦進入,留給創業者的生存空間就十分有限了。 夢想兄弟面臨嚴峻的選擇:要麼和騰訊、新浪這樣的巨頭正面交鋒,要麼調整方向,另闢蹊徑。
孟荊和他的團隊選擇了後者,他們對寄予厚望的產品「呼呼」一次一次做減法,砍掉了很多功能,為此,甚至將正式發佈時間推遲到2011年10月。
「‘去微博化’,做成彰顯個性的語音視頻互動社區。 」這是孟荊對「呼呼」的最終定位。 這款針對年輕使用者群體的應用,在發佈半年內,就獲得了60萬名註冊使用者。
·創業觀察
創業需要赤誠之心
第二次創業,孟荊和曾義還是選擇了成都高新區。 對比前後兩次創業,孟荊告訴記者,周圍的環境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政府對高新技術產業的認識更準確、支援力度更大了,這是孟荊最大的感受。 最近,成都市委常委、高新區党工委書記敬剛走訪夢想兄弟時,詢問「有哪些地方需要政府説明」,當孟荊回答了一些客套話時,對方立即表示「小夥子,要求可以提得更具體些」。
「成都高新區的資本環境也比以前更成熟。 」孟荊告訴記者,他在創辦第一家公司時,資金來源只有創始人自己東拼西湊而來的幾十萬元,而在第二次起步之初,就有風投資本聞風而至。 目前,夢想兄弟已經獲得第一輪上千萬的融資,並且,第二輪融資正在密鑼緊鼓地進行,即將引進包括國內某互聯網巨頭在內的戰略投資者。
「創業者最難得的是懷有‘赤誠之心’。 」這是孟荊兩次創業中最大的體會,難得的是,創新環境變好了,但仍然要保持「冷靜的頭腦」和「瘋狂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