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問誰可以擔當這兩年的年度熱詞,移動互聯網一定會成為當之無愧的首選。 仿佛從2013年開始,無論哪個行業都在試圖利用大資料掘金。 在這其中,醫療產業的身影更是屢見不鮮。 但是醫療大資料到底意味著什麼?醫療大資料到底可以給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32533.html">我們的生活帶來哪些切實有效的説明呢?
醫療大資料要先從收集開始
「我們總能聽到一些人說,通過收集中國人的醫療大資料,我們就可以分析出中國人的疾病特徵,從現在的生病以後再去治病,變成治未病。 但是,我想問的是,我們現在連醫療資料的收集都成問題,資料應用又從何談起呢?」 6月4日,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院長助理、資訊中心主任劉帆在接受中國經濟週刊-經濟網專訪時表示,想要真正發揮醫療大資料的作用,第一步先要解決資料獲得的問題。
劉帆告訴中國經濟週刊-經濟網,中國很多醫院尚且沒有辦法實現醫院內部的資料流程通,連資料的獲得途徑都存在問題,更談不上中國人的醫療大資料收集。
他表示,很多醫院都說自己建立成了資訊化,但其中很多都是以部門為核心的資訊化,「也許檢驗科內部的確達到了資訊化,但是這個資訊與其他科室之間可能不能共用。 比如你之前在某個醫院做過體檢,再去這家醫院看門診的時候,這些體檢資料是不會出現在醫生的電腦裡的。 」
劉帆認為,資訊化最終應該是以患者生命週期為核心的資訊化。 但是現在應該先從醫院內部做起,實現醫院內部的資訊流通。
我們還沒搞清醫療大資料如何落地
「除了資料獲得這個問題之外,在談醫療大資料的意義之前,我們還要搞清楚它的具體價值是什麼?我們到底該如何使用大資料、該拿它解決哪些問題。 」在劉帆看來,那些認為醫療大資料可以説明我們治病的觀點,太過飄渺。 「我們現在都在談價值驅動,但是這些觀點太過高大上,沒有真正有價值、接地氣的價值導向。 」
「淘寶、京東都有自己的使用者大資料,它們用這些資料來分析判斷消費者的消費傾向和消費行為,從而為客戶推送適合他們的產品。 但是在醫療產業上,我們目前還沒找到一條真正能夠落地、有具體需求的醫療大資料使用方式。 」
「資訊化實際上就是一種工具,它背後的核心不是技術,而是如何發揮最大的價值,盡可能地為人們解決更多的問題。 儘管我們已經通過了HIMSS7級的資訊化認證,手上已經有了醫院內部所有患者的醫療資料,但是沒有具體的資料採礦需求,掌握著這些資料,我們也不知道能用來做什麼。 」劉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