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傑公司的一名高管近日將矛頭徑直對準了稱霸虛擬化領域的VMware,表示在雲計算基礎架構領域,客戶們被VMware牢牢鎖定(lock-in)的可能性很大。
思傑集團副總裁兼雲計算平臺總經理Sameer Dholakia近日在出席美國投資公司Pacific Crest的投資會議時表示,思傑公司期望為企業領域「亞馬遜式」的雲計算基礎架構提供構建模組。 他認為思傑是一家比VMware更開放的供應商。
這兩家公司不僅在應用軟體管理領域是冤家,在虛擬化領域更是對手。 思傑已收購了Cloud.com,擁有品種繁多的工具,以便客戶根據需要來擴建服務。 不過,VMware的增長勢頭繼續絲毫沒有減緩。
Dholakia將VMware視作思傑的對立面。 他認為,思傑的基礎架構更符合雲計算的發展方向,而VMware主要致力於伺服器虛擬化。 下面幾句話摘自他在這次投資會議上的談話。
這是VMware目前的想法:我利用vSphere將企業資料中心的客戶牢牢鎖定;只要我能做到讓每一家服務提供者都使用vCloud,我就有望成為下一個壟斷者,能夠在接下來的十年從業界坐收利潤。 這對VMware來說是好事,但是對行業其他廠商或者對客戶來說卻不是太好。 而這顯然是為什麼思傑顯得如此不甘示弱,竭盡全力要防止出現這種局面。 我們並不認為這(VMware成為壟斷者)對大家來說是好事。 而坦率地說,全球有數量眾多的客戶企業和大型供應商同樣認為這種局面不受歡迎。
另外
我們採訪了一家大型企業組織(大型金融服務公司);對方說,哎,眼下我們花在VMware解決方案上的費用比花在微軟解決方案上的費用還多。 這無異于敲響了一記警鐘,我們只有50%的系統實現了虛擬化。 要是我繼續走專有解決方案這條路,就無法實現80%的系統完成虛擬化這個目標。 我需要看起來更像是亞馬遜式的雲計算平臺。 於是,這家大型金融服務公司開始搭建這樣一個雲計算平臺;如果你實際算一下該雲計算平臺的成本,結果會發現成本低80%左右。 成本更低的因素有多個。 主要是由於,成本方面的每一層都省掉了大量的成本。 而使用者自然是能省則省:於是先是基礎架構這一層,即你在雲計算平臺中使用的那種硬體,這個基礎架構層比專有基礎架構層大不一樣。 你瞧瞧谷歌的資料中心或亞馬遜的資料中心,找不到一套成本高昂的EMC存放區域網路(SAN)。 不會出現這種情況。 你所使用的基礎架構根本不是那樣。 所以,基礎架構成本大大降低了。
軟體可是很費錢,而現在你用不著為封閉、專有的軟體而向VMware等廠商支援一大筆費用。 沒錯,思傑也會靠這個軟體層來賺錢,但是其價位要低得多,那是因為思傑基於開源技術。
Dholakia的觀點之所以頗受關注,那是由於他表示雲計算之爭是兩個陣營之間的較量。 一個陣營是VMware的專有架構,另一個陣營是開源(亞馬遜式)方案。 雙方會共同存在,但最終開放的雲計算方案將勝出。 在Dholakia眼裡,VMware幾乎就是未來的大型機——這種技術依然存在,但是氣數已盡。
許多企業覺得自己很可能被VMware的專有解決方案牢牢鎖定;但是一大問題是,這家公司在將來的日子會不會很難過。 比如說,SAP和甲骨文的客戶們數十年來抱怨被它們牢牢鎖定,不過他們每年照樣在支付高昂的維護費用。
在高盛公司舉辦的一次會議上,VMware首席財務官Mark Peek則顯得更富有外交辭令。 Peek表示,思傑和VMware常常在這個行業佔據不同的領域。
Peek針對思傑首席財務官David Henshall的一番言論發表了看法,後者在高盛會議上發言時特別指出,思傑在虛擬化領域並未受邀與VMware短兵相接、針鋒相對。 如果思傑和VMware爭奪同一個客戶,Henshall覺得他公司的勝算更大,對此信心十足。
Peek表示,要是讓他對思傑作一番評頭論足,也會拋出同樣的觀點。 他認為,思傑關注的業務領域不僅僅是瘦客戶機和桌面虛擬化。 VMware主攻桌面虛擬化領域,但思傑擁有龐大的現有使用者數量(installed base)。
Peek說:「思傑擁有龐大的客戶群;但是我認為,思傑之所以攬下了好多筆生意,是因為我們並未受邀來個正面競爭,不然最後誰能贏得客戶還真不好說。 」
(責任編輯:蒙遺善)